人民網>>人民創投

億歐總裁王彬:“斜杠博士”的創業人生

記者 陳鍵

2018年01月19日09:15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您是客,您坐哪兒!”

深冬時節,屋外風寒刺骨,對窗而坐,暖陽相隨。

創業者王彬,語調平靜,態度真誠。如果不了解他的經歷,你很難看透他內心翻騰的“小宇宙”——

盡管畢業時間不長,但是他會告訴你他有六年的電子商務從業經歷,“說也說不完”﹔盡管他是冶金工程專業的博士,但他參與的創業項目卻是與互聯網等新技術相關的產業服務。

他是傳說中的“斜杠青年”:高中時,他熱衷建校園論壇﹔大學時,創立過最高年營收達三千萬的團購網站﹔讀博時,與黃淵普、張佳偉一起創立了億歐。

現在,王彬以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的身份,正在執著地為億歐這個“產業創新服務平台”夯實好每一層地基,打贏好每一次“戰役”。

曾經,王彬因創業失利痛心疾首過﹔如今,按公司估值來算,四年奮斗讓他浮盈幾千萬。

小試牛刀

王彬“斜杠”身份的后面,有一條清晰的線,是對計算機技術的熱愛。

“我在高中做過校園論壇,考大學時候,報的北科大計算機專業,但沒考上,結果被調劑到冶金工程專業。”

“進去以后,第一年想轉專業,和學校幾個計算機技術不錯的同學成立了一個IT協會。” 以IT協會為平台,包括王彬在內的小團隊開始接活掙錢,給別人制作網站,開發系統,還承接了一些技術教程的寫作項目。

“后來感覺計算機專業不用轉了,因為全校最強的計算機精英都在這裡。”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了碩士在讀的王彬第一次真正創業的機會。

當時,北科大內的一個農貿市場要改成奧運場館。農貿市場內的東西很便宜,學生很喜歡,撤了之后,學生買東西不太方便了。

“我想,不如做一個電商網站,做網上農貿,把以前的東西搬到網上來。”

王彬的一位師兄是騰訊網的早期員工,因連續報道奧運會感覺被累垮,本想自已出來創業,聽到王彬的想法,也想一起干。

“他說做這個事情得有現金流,所以他佔大頭,我就佔小頭。我說可以。”

王彬他們說做就做,基本模式是“商販給我供貨,我雇一幫學生送貨。” 這讓學生想到以往的情景,一時轟動,但“賠得一塌糊涂”。

“校園市場不能這樣做!學生,採購能力低﹔對價格很敏感,能及時掌握最新的價格數據﹔出點問題有時間跟你耗。”

臥薪再戰

王彬思考網站如何轉型。

“我當時了解到了國外有一個網站,它一天隻賣一件東西,但是能賣到一千份。我覺得這樣的電商很牛。我必須找到一個消耗量足夠大的東西去賣。”

想來想去,他初步鎖定了零食和化妝品。

“化妝品,當時有一個叫團美的網站(聚美優品的前身)在做,那我們就干零食團購。網站上線后,我們把之前虧損的幾十萬都賺回來了,在最好的時候,一年有三千萬的銷售額。”

“在零食這個品類,我們當時做得還是可以的。”

王彬回憶,網站后來入選了HAO123團購導航的首批30家團購網站。“其實我們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團購網站,只是借用了團購的流量而已。”

“入選了以后,服務器就崩了,不得不請人弄好,好在以前IT協會的人很多大都在BAT。”

團購事業干得火熱,王彬遇到了后來億歐的創始人黃淵普。

“那時,淵普是艾瑞的電商分析師,到我公司一起聊電商行業,我們就熟了。張佳偉是電商行業的微博大V,當時有一百萬粉絲,我跟佳偉是通過淵普介紹認識的。”

再往后,到2013年,京東上市,“突然有一天我發現零食網的商品進貨價已經超過京東的售價,沒法搞了。”

王彬的一位供應商同時也是京東的供應商,他問對方:“你不是承諾給我最低價嗎?我把你捧紅了,怎麼能這個樣子呢?對方說,兄弟,我給你的價格比京東的低,京東是自己補貼的。”

而且,“我和‘四通一達’合作,物流、倉儲、快遞服務肯定比不上人家京東自家的。當時和淵普討論,電商還有前景嗎?淵普說,電商行業是大樹底下寸草不生,已經到這個時候了。”

隨后,O2O概念開始火起來,但王彬不想再創業了。

“那次創業讓我挺傷的。六年電商的經驗,我不能跟你再講了,如果講能講一天。所有的坑,怎樣失敗的,都可以反思。”

王彬開始專心讀博。“我帶了十幾個師弟師妹,跑了30多個鋼廠,教他們計算機和編程,為做鋼廠做信息化。”

“后來留校的路也鋪好了,去管理學院,因為那裡有做信息化工作的機會。”

三戰初捷

但王彬心中的創業小火苗時不時還會竄上來。這一次,他被曾經採訪過他的黃淵普說動了。

“淵普說,我覺得現在O2O是萬億級市場,但是沒有一家專門的內容平台。我負責內容,你負責技術與產品,讓佳偉負責營銷,咱們三個把這個事轉起來怎麼樣?”

“我當時就想,那就試試吧,雖然搞電商失敗了,但也賺到一點錢。”

“2013年春節,淵普嫌我遲遲做不好網站,他說要不提前回來,我說行,大年初六我就回來了。淵普天天在我的實驗室,倆人商量著改。2014年2月9日,網站上線,是在實驗室上線的。”

網站基本成形,三人團隊就開始運轉。

“上了線以后,我又不斷去修修補補,技術就我一個﹔淵普在家寫文章,內容全是他一個人負責,很辛苦。佳偉有固定客戶群,他去轉發帶流量。”

“那個時候,淵普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很精准,都是做O2O的。億歐的每一篇文章都在那投放。”

3月9號,億歐引起了第一個員工:90后姑娘李雙。

“有一天,淵普突然給我打電話,那時我還在學校,‘彬哥,我在外地出差,之前跟你說的李雙找了一個辦公室,你去看一下。’我說在哪呢?他說:‘李雙就喜歡南鑼鼓巷,她來了就住南鑼鼓巷,她馬上定了,你趕緊去。’”

王彬想,南鑼鼓巷不是旅游的地方嗎?

去了以后發現,辦公地點在一個咖啡館后面的民宿裡,在二層,以前是給游客提供臨時住宿的地方,樓下還能洗澡。

王彬回電:“我說淵普,我們應該在中關村才對吧,咱們弄的是科技平台。淵普說,‘你不懂,前期還得以文字為主,那裡有調性,這個好。’”

李雙后來回憶:當時押金都沒帶,后來才補交300塊錢。

就在這個不大的地方,后來有了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第四個人……人最多時,擠了七八個。大家在樓上辦公,樓下見人。“樓上連空調也沒有,夏天特別的熱,而且上面隻有天窗。”

“我逐漸也去看他們發的東西。那時候是一個人看幾個行業,好多業內的人轉億歐的文章。”

王彬每次去辦公室,發現黃淵普基本都在前面的咖啡廳見人,有時一天能見七八波人,團隊也非常拼。

2014年初,O2O概念風起雲涌,有一家叫盈動資本的VC機構決定布局O2O,“問圈內誰最懂O2O,有人就說黃淵普最懂,億歐最懂。”

“他們過來看,沒想到億歐的辦公室這麼破,人也就幾個,但生產能力居然這樣強,在行業內還有人贊賞,覺得能干成事,就說‘我們要投你們一百萬’,回去以后就打款了。那時公司的執照都還沒下來!”

此后,億歐又陸續拿到了更多融資,目前估值已達數億。億歐的關注方向也從單純的O2O領域轉向為產業創新服務。

賦能實體

有人會以為億歐是產業媒體。但黃淵普說,“我們不是媒體,隻不過採用了媒體的打法。”深度分析、深度研究,這樣的內容讓它兼有行業咨詢公司的調性。

相比眾多產業、創投網站,億歐有自己的特點:生產的內容更加垂直,更加貼近產業。

王彬說,億歐團隊相信一個邏輯:線下企業的能力不是線上企業說取代就能取代的,線下企業與線上企業的人群嚴重缺少連接和互動,面對這樣一個獨特的藍海市場,億歐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

“為什麼O2O會出問題?因為線下的東西是有大門檻的,得有經驗,要防止各種坑,線上的人往往想得過於美好和簡單,為了用戶體驗,不擇手段地制造一些偽需求。”

“線下企業看著就樂呵,你們就胡搞吧,肯定要踩坑。確確實實!”

“以前,我花三年時間就把移動互聯網學得徹徹底底,五年把電商也看明白了。但冶金我學了12年,也就懂智能調度那一塊。所以,線下的有些東西是很難的。”

王彬說,互聯網人需要補傳統產業的課,現在一些重視線下的互聯網公司涌現了出來:比如美團,產品經理天天在餐廳裡面打工,去體驗配菜流程,再才去考慮怎麼優化﹔滴滴的管理層跟著出租車司機跑,看哪些費用能省下來。

“線下場景中的有些細節很具體,而很多互聯網公司對業務的理解是粗放型的。不搞這些東西,很多時候沒戲。”

與此同時,線下企業也需要“補鈣”。

“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水電煤,一些線下企業已經知道了這些很重要了,比如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都成了標配,知道搞一個店就得需要這些。但在智能技術這塊,他們還沒完完全全意識到。”

“人工智能產業還沒有形成像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樣的基礎設施,但它絕對是未來的核心。”

“我們平台的核心能力是用新技術的思路去服務傳統產業,這件事情會長期堅持下去。”

王彬拿金融和物流舉例:它們看似是一個產業,其實也是一個工具,金融完完全全是要服務實體經濟。

“新技術和新理念、新政策都是它的附著件,如果不懂線下產業,這是不行的。億歐隻有研究好產業與新技術,才能為傳統企業補上線上那一段課。”

“我們要有觸角,要不斷去捕捉到新的東西,制作成線下產業實體經濟從業者能看得懂的文章、視頻、報告,提升大家的理念。"

“所以,億歐在2017年寫了16份產業+人工智能的行業報告,研究不同的產業怎麼去嫁接人工智能,驅動大家認識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讓大家盡快擁抱。”

總結億歐這幾年取得的成績,王彬說:億歐收獲一大批懂產業創新的人,還有一系列會議的影響,“起碼現在有四萬多篇文章彌散在互聯網裡,200多個視頻彌散在互聯網裡,還有那麼多份報告彌散在互聯網裡”,很快,億歐的產業數據產品也會面世。

對於億歐未來,他說:“我們肯定是要成為綜合性的產業創新服務平台。” 

人民創投——創業者系列專訪

諾菲納米: 在18納米“賽道”上釋放“速度與激情”

弗拉明戈資本婁中燚:自媒體投資與創業要有正確打開方式

51Talk黃佳佳的創業真經:多做實事,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斯坦福海歸王曦:在坡路上勉力攀爬,將未來付與“人工智能決策”

媒體人王樂創業:在磨礪中“重啟”在“順勢”中有為

走最難的路,吃別樣的苦 北大學子12年穿越創業“死亡谷”

智能技術讓人焦慮 易觀總裁劉怡:我有“藥”

從金領到造夢者 看一位基金經理如何打造音樂偶像“女團”

悅享趨勢科技朱宇東:創業是一場“奪命狂奔”的修行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