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獲悉,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體系基本成型。從高標准建設國家實驗室,到產學研融通創新,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到打造雙創“升級版”,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的路線圖已經明晰。兩會代表建議,落實科研人員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提高公共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程度,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平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在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准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基礎科研能力是決定科技創新能“走多遠”的關鍵。國家實驗室建設主要瞄准的就是重大基礎科研問題。有代表表示,國家實驗室對重大基礎研究、原創性科技突破起帶頭、示范和推動作用。需要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進程,盡快推動國家實驗室挂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有些領域我們現在可能是領先的,如果在等待挂牌的過程中把時間浪費了,可能就會被別人超越。希望我們能夠一鼓作氣,盡快建成第一批國家實驗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說。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8日在北京代表團開放團組發言表示,融通創新比以前的產學研結合、產學研協同更進一步,將多主體、全要素、各環節的創新通過創造性融合來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創新和激勵政策的落實和完善對於釋放創新活力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採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這講到我們心坎裡去了,過去我國的科研政策沒有完全解決好‘重物輕人’這個問題。如今,科技人才的投入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希望有關部門盡快落實以人為本、可操作的科研活動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王建宇說。
值得一提的是,申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各地搶佔科技創新高地的重大舉措。截至目前,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先后獲批。而武漢、成都、南京、西安等地也在積極申建。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安徽省委會副主委、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王容川表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台,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台。綜合型國家科學中心包括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群。
王容川表示,安徽省為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出台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方案,並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和運行則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2018年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面建設的關鍵一年,在國家實驗室建設方面,將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和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各地競爭非常激烈,武漢也正在積極爭取。希望得到有關部門批復,盡快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馮丹8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能成為下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對於提升科技創新水平、促進經濟增長將發揮更大支撐作用。
王建宇表示,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科技領域、最全的學科方向,這幾年,在很多領域我們已經走到了國際的最前沿。“但是如果按科技資源人均去算,還是不高。與國際先進國家在科技上的人均產出比仍有差距”。王建宇建議,國家在科技投入上要充分瞄准國家中長期發展的重大需求和國際戰略目標,確保已經領先的戰略領域進一步拉大領跑的距離,對有望突破成為領跑的領域盡快實現突破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