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研究院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0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22.77萬億元增長17.24%。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30.61%上升至32.28%。
在“互聯網+”指數分布上,廣東省連續三年排名第一,江蘇省、浙江省緊隨其后,三省總和佔全國的33.1%。從城市增幅看,2017年,數字中國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域輻射效應。國家級和區域級中心城市周邊地區增速明顯快於其他地區。同時,中西部地區正在形成數字經濟新的增長極、增長帶。
以長三角、廣深、廈門、川渝、武漢、長沙、濟南、鄭州、西安、沈陽這些城市為局部核心,其周邊城市的增幅均表現良好。反映在數字中國脈動地圖中,即以華北、川渝、兩湖、珠三角、蘇浙一帶指數高淨增值區域為核心,帶動效應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增長極正在由東部大省向中西部延伸。
在雲計算方面,2017年雲計算增長迅速,用雲量地理集中度較上年有明顯的下降,說明雲計算開始加速滲透入數字三、四線城市。
2017年各產業數字化發展呈現出比往年更大的行業間差異,不同的產業增速分化。醫療、教育、文化娛樂延續了去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在2017年增速分別達到371.90%、226.09%和79.31%。尤其是醫療和教育行業,其三位數的增幅體現出在過去一年中這兩個行業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
從數字文化角度來看,2017年,中國互聯網平均每秒進入672.5G的信息,或為文本、或為圖片、或為網頁、或為視頻、或為H5動畫、或為直播、或為網游、或為小程序。
另外,“社交指數”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為重慶、深圳、成都、廣州和上海。城市越大,“好友”越多,互動越少。
深圳、杭州、東莞、長沙、廣州“連接”密度最高。
西雙版納、怒江、和田、臨滄、果洛居民“互動”頻率最高。
深圳、廣州、北京、上海和東莞“社交支付”排名前五。北京和西安是唯二的進入“社交支付”全國前十的北方城市。
互聯網不僅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更是這個時代重要的流行文化符號。
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州是數字文化分指數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