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於風口上的共享經濟浪潮,這句話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對於共享單車的最終的結局也許誰也沒能想到,摩拜沒能等來和ofo的合並,也沒能等來上市的那一天。早在兩年前就紛紛入局的資本大佬們,他們等來的不是上市之后的資本狂歡,而是成為巨頭們“棋子”的現實。
然而與相繼倒閉的共享單車相比,成為巨頭生態中的一枚“棋子”,目前來看已經是美好結局。
對於共享經濟其他領域,與共享單車相比,“聲勢”一直稍顯遜色。
要不是王思聰與陳歐關於共享充電寶“吃翔”的打賭,共享充電寶也許很多人並不會特別關注。即便如此,乘著共享經濟東風的共享充電寶也融資達20億元。去年,該行業還一度創造了“40天達成12億元融資”的商業奇跡。
但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共享充電寶的風口似乎正在銷聲匿跡。據媒體報道,已經至少有4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均已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除了共享充電寶,還有共享雨傘、共享睡眠倉、共享紙巾等等。洗牌正在加劇,盈利仍是難題,共享經濟出路依然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