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獨角獸”登錄A股進程的提速,目前大批量的所謂“獨角獸”企業涌現出來。筆者認為,A股市場在歡迎“獨角獸”上市的同時,一定要分辨真假,防止有人渾水摸魚。
“獨角獸”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貴。在資本市場上它還有著另一個含義:2013年,美國著名Cowboy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提出了“獨角獸”的概念,是指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等屬性的創業企業。
因此,國際上衡量一家企業是否為“獨角獸”常用的標准大致有兩條:一是成立不超過10年,接受過私募投資的初創企業﹔二是企業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其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又被稱為“超級獨角獸”。
“獨角獸”一詞之所以目前在資本市場大熱,與我國當前著力推動新經濟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有較大關系。這本來是A股市場的一件大好事,但是,在甄選“獨角獸”企業上市的時候也要防止有人趁機渾水摸魚,披著“獨角獸”的外衣濫竽充數。
自從監管層就支持創新企業上市發出信號,各種“獨角獸”榜單、名錄就層出不窮。其中,今年3月下旬一份冠之以“科技部認定”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報告》,一度在網絡上瘋傳,雖然科技部此后澄清並未參與評選和發布“獨角獸”企業榜單,但這份有164家企業入選的名單也引發了市場的爭議。此后,市場中不斷涌現不同版本的“獨角獸”企業名單,一時間,眾多“獨角獸”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但事實上,並不是入選了各種所謂的“獨角獸”名單,就是“獨角獸”了。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証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証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對試點范圍給出了明確答案: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7大產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注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
顯然,証監會對首批試點“獨角獸”企業給出了很高的標准,不僅行業范圍明確為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對企業的體量做了比較高的量化要求,明確行業范圍和規模門檻有助於嚴防一些企業偽裝成“獨角獸”擾亂資本市場,同時也意味著首批回歸A股的“獨角獸”企業一定是優質的龍頭企業。
筆者認為,A股市場歡迎的“獨角獸”企業一定是當下創新企業的典型代表,是那些真正有業績、有前景、踏踏實實求發展的創新企業。如果不是貨真價實的“獨角獸”,最后隻會被投資者唾棄,偷雞不成蝕把米。此外,對於那些試圖投機炒作玩概念的偽“獨角獸”,監管部門要保持警覺,把好關口,不給它們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