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智能+”時代加速到來 多重風險仍需警惕

鄧中豪 付光宇

2018年06月05日08: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在技術推動、應用牽引、產業融合的多重作用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專家認為,隨著“智能+”時代的加速到來,我國正向世界人工智能產業引領者邁進,但仍需關注底層核心技術與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萬物互聯時代”信息安全隱患增多、相關人才培育不足等問題,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企業紛紛擁抱“智能+”

  “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您接到一個電話,聽起來服務很好,不一定是人,可能是人工智能通過外呼打電話,完全跟人類一樣的思考模式和聲音,讓人分辨不出來是人工智能,還是真正的人。”在近期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劉強東說。

  劉強東介紹,京東發展人工智能客服已有6年時間,50%以上的服務是由背后的機器人幫客戶提供服務的。特別是客戶在使用在線交流工具的時候,90%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第二代人工客服已經可以精確地對人的情緒進行感知,客戶是高興不高興,感知非常精准。”

  除此之外,京東還把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劉強東介紹,京東有57%的產品訂單從採購到庫間的調撥、銷售的預測全部是由人工智能處理,根本沒有人管理。“今年年底的目標是實現94%-95%的SKU(庫存量單位)全部實現人工智能進行採購、定價、庫間的調撥、補貨管理。”

  劉強東介紹,京東金融自成立之初就使用人工智能,使得客戶審核和放款效率大幅提升。“去年我們放出了將近1萬億貸款,所有來貸款的用戶,點個按鈕1分鐘之內可以收到現金。”

  京東只是中國企業紛紛“觸碰智能”“轉型智能”,實現“智能+”的一個縮影。

  “今天語音合成可以模仿任何人說任何聲音。”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目前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翻譯達到了大學六級口語水平,預計到2019年底可以達到專業八級水平。最新推出的訊飛翻譯機2.0,能支持中文與33種語言互譯,許多方言也都能翻譯成外語。

  “我們的財務服務有一個會計機器人。通過採集、傳送各種原始的核算數據,機器人服務可以自動進行識別、智能制單,實現自動記賬、形成報表、核算報稅數據。”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介紹,用友網絡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在業務和運營流程自動化、知識工作智能化、數據智能等三個層面為企業“賦能”,一些客戶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10%到20%。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還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推薦內容進行內容創作。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公司副總裁馬維英介紹,借助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今日頭條可以隨時給用戶提供需要的信息,可以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推送、精准推薦,讓用戶在任何時候都得到想要的信息。

  馬維英介紹,今日頭條已在體育、財經、房產、商品等垂直領域嘗試機器寫作。“我們借平台上大量的數據訓練機器自動寫作。目前這類內容佔比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我相信在未來數年,這種機器創作生成的內容會不斷增加。”馬維英說。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產業正與制造業深度結合,“智能+制造業”成為重要發展趨勢。

  “TCL目前已經和谷歌、百度、訊飛、騰訊、商湯等人工智能領先企業合作,研發了能夠調度多種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式平台,推出一系列搭載智能語音識別AI的人工智能電視和智能AV產品,為用戶提供了多種智能服務體驗。”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介紹,今年第一季度,TCL智能電視在海外市場持續保持強勁勢頭,銷量同比大幅增長51%。

  李東生舉例說,“比如華星光電是TCL旗下智能化生產水平最高的產業,目前已經實現了制造、管理和決策等全流程的數據化、自動化及一定的智能化。通過實現智能制造,華星全面提升了生產運營效率,使成本降低25%、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生產效率提高25%。”

  產業邁向集聚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介紹,截至2017年底,我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達到2000多家,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80億元,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20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呈爆發式增長,初步形成了產業聚集的發展態勢。

  豐富的應用場景與人工智能技術正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認為,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圖像識別、語音翻譯、行為分析等方面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列﹔在智能機器人、無人商店、機器翻譯、共享汽車、自動駕駛等行業的新產品世人矚目﹔在城市規劃、智能交通、社會治理、衛生健康、農業科技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各具特色。

  愛波瑞集團董事長王洪艷認為,目前人工智能與精益管理正為制造業賦能。物聯網、自動化領域的最佳應用,無一不是在全價值鏈精益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數字化、智能化延伸應用。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雲BU副總裁陳崇軍認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的創新主要是集中在應用創新上。應用創新的核心就是幫助企業處理海量數據,通過行業專家的訓練調優,解決實際問題、產生實際效果。人工智能在企業中的廣泛使用可以幫企業管理解決重復勞動自動化的問題、降低管理成本,可以對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進行智能識別和智能決策。

  陳肇雄認為,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新動力之一,成為產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等業內人士認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和廣泛應用,不僅將創造智能化的新需求、新產業、新業態、新應用,而且全面改造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將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發展短板亟待解決

  與此同時,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在看到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長足進步同時,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已暴露的問題也需引起關注,需解決“應用強、基礎弱”“功能強、防護弱”等問題。

  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累計獲得1.57萬項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居世界第二。報告同時顯示,我國77.7%的智能企業分布在應用層,基礎層和技術層企業佔比相對偏低。

  首先,人工智能技術仍處初級階段,高端人才培養上仍處劣勢。陳崇軍認為,人的智能包括識別、理解、推理和判斷,人工智能目前只是在某些識別領域具備了人的能力,適合於具體的特定場景,特別是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翻譯等方面。相比人而言,它確實處於初級階段,隻能在已知環境、目標明確、行動可預測的環境下使用。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李杰說,當前,全世界人工智能人才缺乏,美國保守估計缺乏20萬相關人才,而中國的缺口或達100萬。由於合格AI人才培養所需時間高於一般IT人才,缺口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填補。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表示,邁向人工智能時代,專業人才是中國和世界共同欠缺的,中國的人才培養方式亟待轉變。

  其次,底層技術革新恐被“甩在后面”,“缺芯少魂”極易被“卡脖子”。

  徐南平認為,我國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還比較薄弱,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集成,技術材料、元器件、元件等方面有較大的差距。

  王文京認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應用層面發展較快,產業在企業數量和整體規模上和最發達國家雖有一定差距,但更重要的差距在最底層的理論和技術方面。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2017)》認為,國外企業正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展開全產業鏈布局。目前,基礎層產業的核心技術大部分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為我國企業自主開展研發帶來了不利的壁壘封鎖。當前,國內企業及科研機構進一步加強了對傳感器、底層芯片及算法等基礎層技術的研發力度,以寒武紀、深鑒科技、雲知聲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初創企業在智能芯片和算法模型方面已推動展開相關研發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積累。

  在人工智能芯片由非定制化向定制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仍有被“甩在后面”的風險。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歷軍說,我國似乎在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方面不算落后。但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是一套先進的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面向未來,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基礎、硬件、芯片以及它的編程環境可能會再次出現需要更多依賴國際企業的情況。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短期來講能夠從市場上買到一些硬件軟件,但是這有可能被人“卡脖子”。大量智能設備出來以后,必須要重視安全性。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偉國說,即使是在智能世界,產業也是脆弱的。“中國要在基礎科技領域建立起強大的產業基礎。”

  第三,“萬物皆可互聯”帶來網絡安全風險。

  “智能制造領域已經成為黑客攻擊的重點目標。”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介紹,去年5月發生的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中,150多個國家受到影響。我國大量企業中招,佔全國被攻擊總數的17.3%

  周鴻祎認為,未來人工智能還會用於許多無人值守系統,像無人值守的汽車、高鐵、無人機等。這些無人值守系統都有安全漏洞的風險,一旦被網絡劫持,將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此外,人工智能所依賴的傳感器、訓練數據和開源軟件等都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值得警惕。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