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規范共享護士需擺正“醫”與“網”位置

閱盡

2018年06月05日17:02  來源:羊城晚報

本報昨日報道,“共享經濟”大潮下,“共享護士”正走進普通居民家庭。特別是一些出行就醫不便的年長患者,不出家門便能享受到包括打針、換藥等治療便利。據稱,這種隻需在專用平台注冊,點下鍵盤就可享受到的“護士到家”服務已在全國不少城市涌現。

“共享護士”走進普通居民家庭,隨之而來的行業規范問題亦愈來愈受到關注——譬如同樣的服務,各服務平台的價格不僅與公立醫院收費相差甚大,相互間亦有別﹔專業平台提供的上門護士是否具有從業資格﹔該行業的准入門檻及監管政策等均是一片空白,而在醫療單位任職的護士,若在外兼職還涉嫌違反相關法規,萬一出現醫療糾紛或風險等,責任又該由哪方承擔?諸如此類問題,都亟待政策的跟進。

共享經濟面臨的規范與監管難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借互聯網東風乘勢而飛的共享經濟,無論是經營理念還是業態、贏利模式等都可謂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創新。正因為此,它與現行相關政策有所沖突也便在所難免,社會理應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待。而近年包括最受社會關注的共享單車、網約車等行業,政府的監管也基本秉持了包容的態度。

盡管如此,“共享護士”確實有其特殊性,醫療服務的專業要求及人命關天的重要性與其他共享行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對它的規范與監管更顯迫切。尤其是行業是否應該設置准入門檻,更是不容忽視。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互聯網+”概念盛行,涌現了大量的所謂科技公司服務平台,似乎什麼都可以+,什麼都可涉足,個中的浮躁與泡沫,亦應警惕。事實上,在很多領域,互聯網隻能是輔助手段,或者說原行業的增值服務。譬如醫療,就面臨著究竟是“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的主次問題。其定位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后風險防范與擔當的差異,而醫療服務恰恰是不容有閃失與輕怠的。

時下,中國社會老齡化漸現,類似共享護士的上門醫療或私人定制醫療服務需求暢旺,但這個前景看好的龐大市場,卻並非人人可輕易踏足。特別是在醫療糾紛頻發的現實語境下,如何盡量降低醫療風險與醫患糾紛,顯然不僅需要專業的醫療技術支撐,更離不開行業監管政策的護航。

或正因這方面的考慮,前期有些涉足共享護士的服務平台,已悄然轉變經營為僅提供醫院內的“護工服務”。這是明智之舉。

總之,無論共享經濟還是共享服務都值得倡導和鼓勵,但相應的監管亦需及時跟上,雖短期內未必能推出完善的行業標准,但有些大原則顯然須盡快明確,尤其是平台的主體責任與擔當,更不容推卸。共享經濟大潮的初興不免魚龍混雜,但行業要想長期發展,沒有規范的行業監管,則極易失序,這不僅不利於行業發展,也最終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