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華爾街加班文化冷在哪裡

王 慧

2018年06月15日10: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久前,美國華爾街一家精品投行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員給該行的所有初級專業人員發郵件,抱怨稱凌晨兩點在辦公室轉了一圈,發現許多人並沒有“堅守崗位”。這封內部郵件一經曝光,便再次引發外界對於華爾街特殊加班文化的諸多討論。

  華爾街的加班文化由來已久。多年來,這裡的生意有起有伏,但加班文化始終如一。與有些行業忙季、階段性加班不一樣,華爾街的人們幾乎天天加班。一周工作80個小時在不少行業已經是超負荷的工作強度,但與每周工作可達120小時的華爾街員工相比,這基本上是小巫見大巫。

  華爾街投行一直以來被視為“白領血汗工廠”的代名詞。金融高管們似乎也曾嘗試作出些改善,比如星期六不允許員工待在辦公室、每個月必須休息4天等。但深諳內幕的《金融時報》早就指出,雖然人才環境變化促使金融業改善生活方式,但加班文化仍然在華爾街冰冷地存在著。

  華爾街為什麼會有這種加班文化?優秀的人才既是金融企業最大的資產,也是最大的成本。壓縮人力成本,盡可能讓員工多工作,多創造價值,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這是華爾街老板們的必然選擇。經濟學裡有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對於知識型員工,疲勞工作和缺乏睡眠隻會導致其工作時間越長,效率越低。不過,投行老板們算得更精明:即便一個人通宵達旦加班時的效率比不上正常工作時間,雇用一個人工作100小時的成本也要遠遠低於雇用兩個人工作50個小時。

  華爾街的加班文化有其獨特性。電影《華爾街之狼》生動展現了其中的“狼性”。金錢是華爾街的原動力,也是這裡的最重要標尺。對金錢的極度渴望,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主動進攻的“狼性”,讓華爾街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其中的人們極度亢奮地忙著,造就和販賣著無數“希望”。一言以蔽之,很多人認為自己就是《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聰明絕頂,非同常人。他們過度工作並以此為傲,甚至以此為信仰。這種“金錢精英制度”讓華爾街沉迷在自己的光環中。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系統尤其是機器學習技術的快速進步,金融業的發展獲得了新動力。摩根大通使用預測性推薦系統,辨別應該發行或出售股票的客戶,其金融合同解析軟件上線以來,原先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消耗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隻需幾秒﹔高盛正集中精力實現投行工作的自動化——將首次公開募股的過程細分成了146個步驟,其中很多步驟可以自動化完成。技術的進步,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最終會讓華爾街的員工得到解放,還是導致其進一步被技術捆綁,進而不得不花更多時間處理更多工作,還是未知數。

  值得提醒華爾街加班族的是,絞盡腦汁做的事最好不要用於醞釀金融危機,多做一些為實體經濟助力的事情。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