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打造極致爆品 周鴻祎最新總結是這樣的……

2018年07月03日10:18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近期,在i黑馬舉辦的一場創業公開課上,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與幾位知名創業者一起,分享了他打造極致爆品的最新心得。

聊抖音:好功能+強運營

抖音還沒有開始做的時候,我們都看到musical.ly在國外很火。當時,國內短視頻品牌隻有快手,musical.ly的創始小伙伴不覺得在國內能做起來。我們內部有一個團隊跟我討論musical.ly模式,我鼓勵他們試一下。團隊很快就拿出來產品,但是最后的結果很可惜,雖然它當時是跟抖音差不多同時出現的。

最大的經驗教訓是什麼?我們是從做工具的角度來做這個產品,我們把該做的功能都做了,包括濾鏡、特效、配樂,但是這種偏內容、社交的產品,最重要的不隻在於功能,而是你怎麼把用戶調動起來,這就涉及到運營。

淡學習:要學會吸星大法

你要說我們公司什麼產品做得最好,其實我現在講不出來,因為都是過去的歷史了,要與時俱進,除非我退出江湖,否則的話你還講幾年前的某個產品,講當年如何牛,我覺得沒有意義。

我正在組織管理層做一個活動,是要去各個公司拜訪,我要請進來走出去,這就是我說的吸星大法。我告訴很多產品經理,外面已經變天了,已經不是原來5年、8年前的狀態了,按著5年、8年前標准評出的“好產品”,到了今天是就爛產品。

隻有看到別人樹立的新標准,很多人才會知道自己的產品是什麼情況。所以我們組織去了科大訊飛、清華紫光,還要准備去Face++、曠視、依圖、雲知聲。

產品經理的變與不變

我相信不論到任何時代,產品經理這個角色永遠還是最重要的。看看區塊鏈,我們可以看到最終區分騙子和真正干實事兒人的差別,還是在於你有沒有提供一個堅實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一定是一個產品,廣義產品包括服務,它可以是軟件形態,也可以是硬件形態,也可以是雲端形態。

我們總是要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服務給用戶提供了什麼樣的價值,他面對什麼樣的用戶,如果回答不出來,那些做空氣幣的我認為基本上可以把他們給否定掉。我覺得,從理念來說,無論到了什麼時代,判斷產品經理的基本觀點是沒有變化的。

是什麼變了呢?我認為,互聯網公司未來如果僅僅在提供工具型產品(包括軟件和硬件),我覺得路會越走越窄。我認為,IOT、無線互聯網、區塊鏈,這些東西會改變世界﹔基於內容和社區的、社交關系的新產品,對運營的要求提升了很多。

老一代的產品經理還沒有意識到,獲客手段已經從過去簡單的流量經營轉向跟產品結合的運營。產品經理要和運營經理結合在一起。

你今天設計一個區塊鏈應用,你要考慮的可能不僅僅是產品的交互,還要考慮它裡面的經濟系統、不同用戶的利益分配,甚至要考慮一些策略如何與資源整合。

所以,我覺得現在對產品經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中小公司不適合做生態

生態顯然不是中小公司要做的,生態是巨頭要做的。我們要有很清晰的定位,沒必要充當大頭蒜,踏踏實實把自己能突破的產品做好,有了可以突破的產品,才可能把它延展成平台,然后才有可能基於這個平台去做生態。

產品經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經常遇見一種情況,就是有很多社會上的“民間科學家”來找我。他們經常會帶著一個點子說:老周,我教你怎麼打敗騰訊﹔老周,我教你怎麼顛覆支付寶。我每次都知道這不可能,但是我還有一種中彩票的心理,萬一碰上有真本事的人呢?所以我有時候會聽聽他們的想法。

后來我發現,他們太缺乏基礎訓練,他們只是談了一個理念。這個理念也許真很偉大,但是他沒有辦法把他的夢想變成一個產品設計稿,他沒有辦法畫出一個簡單的交互圖來說性它的產品功能。他們隻能當一個老板,然后找一筆錢,去雇幾個產品經理來完成這個任務。

所以,我是覺得,作為產品經理的基礎功,可能還是需要的。

創業者不能脫離自己的環境

你們都在談雷軍雷總成功的時候,不要去想我怎麼學小米去做生態。小米至少是有了一款能賣幾千萬的手機之后,才把生態鏈帶進來。對於前輩們,或者走得比創業者遠的企業家,唯一能學的,還是要學他們在創業初期、或是做早期產品時的狀態。

像微信這種產品,或者產品到一定用戶量之后,怎麼做都有理。今天有很多模式,你往微信上一嫁接,可能就起來了。但你做個掃碼APP,可能就沒有人用。

所以,如果你脫離了你今天所擁有的環境,再去盲目學一個成功產品的策略,往往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還是要回到事物的本源。

產品的本質是“解決痛點”

今天大家都在談AI,不談AI好像就顯得你很Out了。AI說起來很神秘,因為一提起人工智能,大家就跟看了科幻電影一樣,很自然地“腦補”一下,但是,再牛逼的AI,最后還是要聚向一個場景。

所以,對於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或者是IOT智能硬件或者是區塊鏈,不論你們把它分成幾個不同的時代,最后永遠面對的隻有一個命題,它要扮演什麼樣角色。我是一個用戶,我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我會有什麼樣的問題需要用你的產品來解決?

Google比較牛,他就用了一個特別好的場景“下圍棋”,小白用戶,老太太都能理解。電腦能下為棋,這就是一個極致產品的例子。所以,所有的技術,包括AI,其實AI是在雲端的一個算法,我覺得最后都要通過產品來包裝。(說明:編輯對周鴻祎在圓桌論壇上對話內容進行了刪減、編輯)

附:周鴻祎:極致產品的三個關鍵詞

摘自中信出版集團出品,周鴻祎著,創業黑馬學院書系(一)《極致產品》

剛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偽需求

市場上每年都會出現無數失敗產品,原因存在?《產品經理方法論》一文的作者喬克-布蘇蒂爾是科技界炙手可熱的產品顧問,他認為,企業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往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市場裡砸錢。而在我看來,這些失敗產品的背后,往往都有著一群失敗的產品經理,他們看到的需求根本不符合人性,是徹頭徹尾的偽需求。

商業的本質就是讓人性得到釋放,做產品同樣如此。做產品,歸根結底就是研究和滿足人性的最根本需求。這種“人性”有時是赤裸裸的,有時是經過掩飾和包裝,隱藏在用戶行為中。去發現這些本質,我一直覺得是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需要不斷修煉的能力。

痛點:在用戶的強需求上全力突破

產品經理首先要想明白自己的產品對於用戶來說是“可以有”,還是“必順有”,該產品對准的是用戶的強需求還是弱需求。如果是可有可無的弱需求,在未來的產品推廣階段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是無可替代的強需求,也就是解決用戶的痛點,成功的概率就會提升很多。痛點對於用戶而言,好比“眼中釘、肉中刺”,如果我們能夠為用戶將“釘”與“刺”撥出來,就能夠創造出極佳的用戶體驗。

一款產品隻有在用戶最痛的點上突破,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利用戶的青睞。有了大量關注,才能從用戶的反饋中了解產品的不足,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最終取得成功。如果產品經理脫離客戶,只是一味地追求界面、顏色的改進,無異於緣木求魚。所有離開用戶需求的用戶體驗改進都是“耍流氓”。

高頻:衡量產品的重要標准

當下的很多產品經理,言必互聯網思維,殊不知他們僅學到了皮毛。為了制造所謂的體驗和驚喜,他們會請美女開著豪車專門為用戶送一隻雞,卻忘記思考用戶是否每天都有吃雞的需求。顯然,這不是一個高頻率的事件。要知道,再好的體現,也永遠沒有產品本身重要。

我希望告誡產品經理,沒有一款產品能夠討好所有人,切勿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試圖做一個上到80歲老人下到3歲孩子無人不用的偉大產品。好產品的起步,針對的一定是用戶的某個高頻痛點,然后在這個點上進行突破。隻有擁有了較大的用戶基數,你才能不斷增加功能、擴大定位,走到更多的用戶群裡。 

(責編:陳鍵、呂永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