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頻繁更改名字的上市公司為何要避而遠之?

郭施亮

2018年07月30日09:07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上市公司不踏踏實實經營好自家企業,反而熱衷於脫實向虛,通過追逐熱點、跟蹤熱門題材來達到炒作股價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舉措。”

縱觀A股市場眾多上市公司,質地水平參差不齊。然而,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不同上市公司之間的發展差距不斷拉大,整個市場難免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格局。

優質上市公司,熱衷於現金分紅,更注重保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質地普通的上市公司,熱衷於給自己的企業包裝打造,試圖吸引市場資金的關注。更有甚者,熱衷於頻繁更改名字,並迎合各種新鮮熱門的概念題材來提升上市公司自身的熱度。

實際上,這些年間,更改名字的上市公司仍然不少,更有甚者在短時間內多次更改名字,這一做法難免讓人感到疑惑。

回顧三年前在股市上演轟轟烈烈的杠杆牛市行情之際,卻呈現出一種比較有趣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上市公司追逐熱點概念進行更改名字,甚至一些傳統行業,也打著互聯網+等旗號獲取資金的關照,而憑借一個新穎熱門的名字,反而促使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大幅增長,實現華麗轉身。

不過,對於頻繁更改名字的上市公司,對投資者來說,還是需要避而遠之。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頻繁更改公司名字的上市公司,其經營業務往往存在經常變動的風險,很難形成固定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換一種角度思考,如果公司在某一領域的經營策略上沒有形成持續有效的方式,反而熱衷於頻繁更改發展方向以及業務結構,那麼這類公司的盈利能力還是令人擔憂的,具有不確定的風險。

對於傳統行業的公司來說,長期以來形成了非常固化的經營模式,而一旦公司業務發生了實質性的轉型,恐怕在短時間內很難跳出傳統固化的經營模式,而公司無法很快適應新的經營模式以及新的業務結構,那麼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態以及基本面情況也可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沖擊影響。

另外,頻繁更改名字的上市公司,往往並非因為業務結構轉型或經營方向轉變而更改公司名字,反而是出於做高市值、提升公司的市場關注度考慮,才進行任性更改名字的做法。實際上,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與經營身上,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逐概念題材身上,在牛市巔峰期內,可能會給市場資金構成一定的迷惑性,但當市場逐漸回歸理性之際,上市公司的小把戲就很容易被市場看透,最終得不償失。所以對於這類上市公司,投資者仍需避而遠之。

除此以外,頻繁更改名字的上市公司可能還會存在一種問題,具體表現為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為獲得更高的減持價格,通過各種利好方式刺激股價,以在限售股解禁期后獲得更好的減持價格。上市公司這一種做法實際上還是損害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上市公司缺乏實質性業務轉型以及經營方向轉變的基礎上,反而熱衷於頻繁更改公司名字,這恰恰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的底氣不足,並通過所謂的小把戲推高股價,而后讓投資者為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買單。

上市公司不踏踏實實經營好自家企業,反而熱衷於脫實向虛,通過追逐熱點、跟蹤熱門題材來達到炒作股價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舉措。對於這類上市公司而言,投資者又怎能放心把錢投放在這些上市公司身上呢?由此可見,對於頻繁更改名字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仍需避而遠之,降低不必要的投資風險。

(責編:陳鍵、呂永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