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中提到,中國移動互聯網在消費者端(C端)的創新空間不斷縮小並隨之細化,商業模式已呈現出由C端創新逐漸向企業端(B端)創新轉變的態勢。
報告指出,科技企業(T端)連接B端、服務C端將成為未來主流商業模式,中國科技企業在2025年市值預計達到40萬億至50萬億元,T2B2C模式將成為科技行業服務B端的利器。
毫無疑問,企業服務將成為新時代的風口。今天的ToC市場已是巨頭們的天下,“厮殺激烈”,但是企業服務卻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金礦。對比美國市場,中國企業服務市場規模仍然很小,潛力無限。有機構曾經統計,美國ToC與ToB板塊基本持平,ToB人群規模是美國的5至8倍,但國內ToB領域佔股投資額不到2%,嚴重被低估。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空白領域特別多,不管是人力資源、銷售、客服,還是文檔的管理,包括垂直領域,包括醫療、物流。也就是說,下一代的ToB市場巨頭基本都會誕生在這些垂直細分領域,而那些能夠構建生態體系的,比如企業社交生態、企業數據生態等,甚至可以做大成生態。
在中國互聯網如此急躁的環境中,很少有創業者願意扎扎實實在ToB市場堅持多年。ToB就像種果樹,3年初見成效,5年才有成果。過去,投資機構也很少願意花精力在ToB市場。
企業服務可以看作是苦活和累活。不過,最苦最累的活,才更有價值。以最近獲得130億元融資、估值1330億元的京東金融為例。這家公司2013年從京東獨立出來,市場普遍認為京東金融在圍繞著京東的大生態做ToC金融服務,但實際上,他卻在兩年前悄然轉型,做起了ToB的生意。2015年底,京東金融CEO陳生強首次提供京東金融是金融科技公司,不是自己做金融,而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2017年,京東金融再次明確金融科技就是“企業服務”。
在ToC市場得到千億市值並不奇怪,但如果作為ToB的公司,卻依然拿到如此高的估值,就顯得十分難得了。春江水暖鴨先知,京東金融的這個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到,企業服務領域正在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為什麼企業服務會進入黃金時代?答案在市場空間。
對比一下中美,就會發現這裡的巨大機會。過去20年,盡管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比肩美國,誕生了BATJ這樣世界聞名的企業,不過明顯有別於美國。中國互聯網過於依賴ToC,在ToB市場幾乎沒有知名企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有 2700 萬家企業,超百億美元市值的 SaaS 企業有 100 多家,僅甲骨文、SAP、Salesforce 三大 ToB 公司總市值就達3500億美元,外加微軟、IBM這樣的ToB市場大戶,市值總和超萬億美元。而中國僅有 300 多家企業級服務提供商,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為零。
也就是說,中國的企業服務幾乎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尚未有真正的巨頭出現。然而,一個新時代的紅利卻近在眼前,這個紅利就是整個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時下,產業融合已經成為各種行業發展的必然,包括線上線下的融合,科技和金融的融合,科技公司與實體企業的融合等。這個融合對於很多有前沿戰略能力的企業來說,就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
也就是說,原本互聯網企業或者科技公司所運用數字化的行業過多集中在第三產業,集中在了衣、食、住、行、社交、游戲、支付、金融等與個人相關的服務領域,而對企業的供應鏈、生產和運營等層面的數字化服務卻較少,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保守來說,這裡面蘊含著數萬億的市場空間。
正如陳生強所判斷,目前,中國經濟處在由高速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時間點,需要數字化企業服務助力數字經濟真正滲透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各個支柱產業中去,加上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和AI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實體企業思考方式的轉變,中國的數字科技公司在這種條件下,完全有機會引領全球企業服務的未來。
如果陳生強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可以肯定,中國的SAP、Oracle、Salesforce遲早是要誕生的。企業服務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市場潮流,不僅是京東金融,包括很多其他的科技巨頭,從ToC走向ToB 或許將脫離自我驅動,而是變成一種宿命。只是有些公司先知先覺,有些公司后知后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