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大數據時代 如何為個人信息安全加密?

臧夢雅

2018年11月26日08:4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網絡數據生產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層出不窮的數據泄露和網絡安全事件也給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近期各種信息泄露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思考,而如何有效保護用戶信息隱私,也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焦點。

其實,信息泄露問題並不是剛剛出現,早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代,由個人信息泄露衍生的電信詐騙等問題就已經在侵襲著普通人的生活。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在享受網絡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互聯網、智能識別等新興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促進了公共信息的快速傳播,同樣也將個人信息的傳播速度升級,個人信息和網絡應用平台不斷深入交互,使隱私保護的壓力持續加碼。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54%的中國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問題佔比最高,達到28.5%。在商業利益驅使下,不法分子通過數據盜取、信息盜用、網絡釣魚、電信詐騙等手段,圍繞個人信息形成的非法產業鏈,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信息及隱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

這一背景下,商家和技術開發者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方面理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運用技術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是有效的方法。科技進步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體驗,而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應用技術的改進同樣也可以提升用戶的信息安全。事實上,在現階段,不良信息屏蔽、智能識別等安全保障技術已經成熟,運用此類技術對於企業來說並不難實現,應當成為未來各類服務平台的標配。

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在法律層面對個人信息形成保護機制。法律法規應當進一步明確個人信息的定義,界定個人隱私保護的范圍,執法部門應嚴格控制個人信息的流通和使用,加強對各類信息持有者的監管。隻有運用具備強制力的法律來保障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才能有效打擊違法犯罪人員,讓那些蠢蠢欲動者不會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逾越底線。

除了嚴格保護措施之外,信息銷毀也很有必要,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合理銷毀用戶信息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方式。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盡快制定各行業可實行的信息處理標准,使所有的信息持有平台能按照統一標准處理用戶信息,同時也能讓用戶在個人信息遭到泄露時有據可循並及時申訴。

其實,網絡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引發輿論關注,已經說明公眾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正在提高,各方對於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的重視正在加強,這是一種進步。在這樣的前提下繼續努力,相信網絡信息保護狀況能夠得到改善,個人信息也能夠得到安全“加密”。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