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諸多政策頻繁出台,創新藥投資或成“一地雞毛”?

張國鋒

2018年12月19日08:51  來源:証券時報網

今年,一部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掀起了中國社會以及醫療行業對於創新藥的大討論。作為諸多投資人心中的“白月光”——必然要投資的趨勢,但其不確定因素眾多、價格高企、成功率低等因素,也讓外界對其“望而卻步”。

無可厚非,創新藥投資在近年絕對是創投圈內的大熱門。今年以來,港股開放生物醫藥板塊上市、國內出台諸多扶持政策等利好因素浮現,更是助推了創新藥投資的一波新熱潮。與處於寒冬的諸多其他領域相比,盡管創新藥投資也受到一定影響,但作為“必然趨勢”仍舊堅挺。

在日前舉行的由三江資本主辦,磐霖資本、盛鼎資本、博行資本、葦渡資本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生物與醫療健康投資大會”上,磐霖資本合伙人唐愛民、通和毓承董事總經理倪琳、建信資本合伙人孫啟明、啟明創投投資合伙人唐艷旻、晨興創投執行總經理薛文煜、元禾原點合伙人趙群、金浦投資合伙人汪曉燕等人發表了自己對當前國內創新藥投資和發展的看法,盛鼎投資合伙人舒驍擔任該場次主持。

帶量採購政策長期利好創新藥發展

近期,4+7帶量採購政策的出台成為圈內討論熱點。感到意外,是許多業內的專業投資人的第一感覺。

薛文煜表示,原來他們預料的是把低質量的仿制藥趕出市場,騰出市場給高質量的仿制藥、創新藥,但政策的出台確實對於高質量仿制藥價格進行了壓低。在過去四五年,中國市場的創新藥投資,很多項目都是導致同一個靶點、機制在創新的角度競爭很激烈,這樣的企業在將來價格下行壓力也很大,對於之前投資圈所做的估值模型也會有影響。

“當然,帶量採購降價90%是有一點太狠了,但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現在醫保負擔太重了,要解決未來的醫保問題,解決國家的老齡化問題,這是必定要走出的一步。”倪琳說。

趙群也認為,帶量採購出來后,陣痛肯定是有的,尤其是過去兩年發展仿制藥的企業是免不了的。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從長遠來看,這個政策的出台,對扶持國內創新藥發展絕對是利好。

趙群說,脫離現在的痛苦來看,這是有利於行業的發展的。目前國內大約有5000家制藥公司,在很多國家有幾十家制藥公司已經很多了。國內有很多品種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而且80%的醫藥消費都是在仿制藥上面,當仿制藥招標價格明顯下降的時候,對藥廠的銷售環節沖擊是很大的。他認為,未來一兩年還會擴大帶量採購的規模,這時候國家會把社會資源調整回創新藥方面,把整個談判權轉移到未來有價值產品的企業,回到甲方,對調高創新藥的估值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孫啟明表示,如果中國帶量採購做成了,對創新藥是有很大的利好的。之前中國基藥包括談判降價進醫保,其中很多創新藥價格都很高,全年費用動輒數十萬。換個角度來說,仿制藥不賺錢,會引導資源投到有價值的事情上來,長遠來說對創新藥是好事。

薛文煜也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投資人也希望在中國看到一些真正創新的東西,至少具備其獨特性,超出一般的療效,從而獲取高額收益包括投資回報,這種方式在中國未來會慢慢佔到主流地位。

唐艷旻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的仿制藥從有產品到現在,已經有差不多10萬個品規,當中要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醫療需求,可能隻需要1萬個品類就足夠了。在這個大趨勢下,一定是要想辦法把品規數目減少,方式無非是質量和原研藥保持一致,這時候一致性評價就出來了。

她直言,事實上,醫藥行業在之前幾十年和其他行業相比,日子比較好過,掙錢也比較容易。現在在整個市場都比較冷的情況下,醫藥行業仍然比較好過,只是錢沒有以前那麼好賺,需要業內調整心態。目前的大形勢下,必須要做到質量好價格還便宜,如果實在沒有利潤,肯定會通過市場的調節讓價格回升一部分。但她指出,趨勢一定是誰有本事把仿制藥做到質量又好價格又便宜,砍掉其他成本,做好生產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提升原研藥的質量、提升物流配送,這都是現在對於仿制藥企業來說需要考慮的問題。

“至於未來真正的利潤點肯定還是來自於創新藥,只是對於創新藥的理解在不同時期的定義都不同,對研發企業、投資機構來說,應該往哪個方向做創新藥,都是接下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唐艷旻說。

港股退出渠道推動投資人尋找更優質標的

今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允許未盈利甚至未有收入的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但臨近年底,許多人發現,這個利好在實現后,許多上市的企業並沒有如預期一般“風生水起”,這也再次引發了思考。

在倪琳看來,有這個退出通道總比沒有的好,她認為,港股科技板可能會是長期慢慢培養的過程。過去香港的投資人都是看消費品、電子產品等傳統行業的,現在要他們進入高科技行業,需要一個慢慢學習和培育過程。

對於早期投資人和企業來說,要相信是一個很健康的趨勢。如果一開始有一個泡沫,最后破滅了,會讓業內更傷心。回到創新藥角度,本身創新藥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有錢就能跳進去的,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耐心。

唐艷旻認為,原來在做創新藥投資的時候,如果考慮到退出,除了能去美國納斯達克以外,基本上遙遙無期。而納斯達克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被國外投資者認可的難度很大。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這個板塊的開放對於做創新藥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利好的點。

現在出現問題也是正常的,新的板塊對於監管機構包括投資人來說,熟悉程度都遠沒有很成熟,從最近上的幾家企業估值來看,仍然相對比較穩定。這對於投資來說是好事,相當於有了對標,可以知道這類企業在一級市場投資的時候用什麼價格,未來才能夠賺錢。

在香港上市,有很多因素決定了它目前的股票表現,其中產品質量是至關重要的部分,還有背后的投資人中可能需要比較了解二級市場的人,這些都會導致流動性和估值差別很大。

趙群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港股刺激了創新藥生物技術方面的發展。從今年下半年來看,示范效應還不是特別好,先上的一兩家企業有一些問題,也都有各自的策略。但是這是一個好現象,在泡沫還沒起來的時候就消滅了泡沫,讓市場冷靜下來。

這種效應傳導到一級市場,對於整個生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長期有利的,沒有付出太多代價就把整個行業的估值回調下來了。現在整個港股的估值,從負面角度來說,大家賺錢速度會慢一點,但長期來說還是有利的,仍然是不錯的投資機會。

“過去在投資創新藥項目的時候,很多投資人都選擇了對標納斯達克,盡管比較遠,但這是一個經過市場檢驗的成熟體系。”汪曉燕認為,現在香港開放是一個好事,相當於給了他們一個估值體系,現在短期內有一地雞毛是正常的,投資人也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畢竟香港是充滿善意地給了這一個板塊,接下來就是投資人怎麼把事情做得更好、找到真正好的標的。

國產創新藥仍有加強空間

在唐愛民看來,創新藥在國內肯定有巨大的發展需求和市場發展空間。他認為,從需求、政策支持、醫療生物技術發展三個方面來看,創新藥未來都具備巨大的增長空間。

他進一步解釋說,這幾年,全國人均衛生費用在不斷增長,老百姓對醫療健康的需求在不斷升級。在政策支持方面,包括MAH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罕見病和臨床急需用藥優先評審、臨床試驗申請由批准制改為到期默認制等等,都推動了國內創新藥的發展。

此外,醫療生物技術的發展也奠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基礎。隨著抗體藥物、RNA干擾、基因編輯、免疫腫瘤學、細胞治療、大數據醫療AI,種種技術的推動,他們是創新藥發展的技術基礎。創新藥發展的人才基礎逐漸強大,人員有一個統計數字,截止到2017年,一共有3556人入選國家青年千人,海外各類人才引進7018人,累計30萬醫藥海歸帶來創新原動力。

他指出,目前做國產創新藥發展需要加強的地方:第一,創新的動力需要加強。國產藥企在研發投入上遠遠不足,國內的恆瑞、復星等十家藥企,在2016年的研發投入綜合還不如羅氏一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創新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加大,包括整個創新藥的環境。目前國內創新藥的支持更多是給藥企提供更多的彈藥和資金支持,缺乏像美國VC和PE之間明顯的接力機制,如果國內缺乏這種接力機制,對於投資早期創新藥的機構而言就比較害怕,每個基金都有自己的存續期,到了期限不能退出是很麻煩的事情。

第二,審批周期、實施細則、醫保准入配套政策還需要完善。如果辛辛苦苦做出了創新藥卻進不了醫保,企業也會比較頭疼,目前國家醫保主要考慮的還是醫保控費的問題。審批周期的問題則會導致創新藥從研發到最后上市的時間會拖得很長,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對企業的運營也會造成影響。除此之外,現在國外新藥進入國內市場的速度在加快,價格在降低,國產創新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國產創新藥還是有很好的前景,有這麼好的人才積累,還有國家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支持創新要發展,相關的配套政策也會逐漸完善,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國產創新藥相信還是會迎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期。”唐愛民說。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