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諾創始合伙人李竹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縱觀中國創投業,天使投資雖然出現的時間不算早,但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其無疑正在成為行業新貴。在VC、PE募資難度加大、退出回報率持續走低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天使投資人和機構開始被推到聚光燈下,其中2013年成立的英諾天使基金(以下簡稱英諾)儼然是佼佼者。
三期基金,管理總規模20多億元,體量堪比VC﹔投資項目近400個,60%進入下一輪融資﹔還搭建起了輻射全國多地的創業空間。這是英諾成立以來所交出的成績單。數字背后更重要的是,作為天使投資者,英諾為市場培育了大量優秀創業公司,完成了“從0到1”這個部分最關鍵的資金支持。
作為國內第三代天使投資人的代表,英諾創始合伙人李竹見証了天使投資在國內的發展壯大,對行業面臨的環境和未來走勢也有深入思考。他為投資生涯找的關鍵詞是“成人達己”,即先成就創業者和合作伙伴,再成就自己,“這是天使投資的真諦,也是我們的底層邏輯”。
創新價值的發現者
目前我國天使投資機構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長期從事天使投資的個人單獨或聯合成立的機構天使﹔一類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天使,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牽頭或出資設立的天使投資基金﹔還有一類是VC/PE設立的機構天使,目的是為了進入到投資產業鏈的前端。
李竹顯然屬於第一種。
和很多天使投資人一樣,李竹自己本身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兩次創業經歷讓他對於創業者的痛點更加感同身受。上世紀90年代初,他和幾個同窗第一次創業,“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天使投資”。而在第二次創業時,李竹索性當了一回自己的天使,用之前創業淘到的“金”來做投資。幸運的是,這家公司在A輪拿到了幾家機構的錢,解決了資金的燃眉之急。
回憶起這些經歷,李竹感慨,彼時的創業環境是沒有現在這麼好,也正因如此創業者拿到的第一張支票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我們就想,既然自己成功了,有資金就應該幫助優秀的年輕人,給他第一張支票。這是開始做天使投資的初心,我們知道創業者需要什麼。”
那個時候的李竹還住在華清嘉園,在這裡他投資了同為清華校友的王興,成為后者從飯否到美團的早期投資人。也是從這裡起步,他開始幫助清華校友創業,給予這些創業者從資金到多維度資源的賦能。這些經歷反過來也讓他進一步思考和理解天使投資對於整個行業的意義,他將之稱為“第一個價值發現者”。
眾所周知,天使投資由於關注階段非常早期,往往被視為“九死一生”的挑戰。但在李竹看來,天使投資在整個創投行業裡的地位卻因此顯得更為重要。“現在經濟發展主要是由於創新的推動,而創業家就是拿我們天使投資的錢去購買一些經濟中的要素,重新做一個組合,從而實現創新。所以說天使強則創新強,創新強則中國強。”
新經濟前行的參與者
翻看中國創投20年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伴隨中國互聯網產業進化的發展史。在全球互聯網商業化浪潮噴涌的大背景下,改革開放為互聯網進入中國打開了大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開啟了創業的黃金時代。而這些科技創新背后的“謀者”,就是快速壯大的創投基金們。
事實上,如果單從規模上來看,中國創投與美國的體量已經不相上下。根據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1月,已登記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共有14676家,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8.5萬億元。在李竹看來,即便是在行業普遍反映“募資難”的2018年,所有機構的募資總額也超過了一萬億人民幣,從規模上來看相當可觀,“20年來中國新經濟和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就是整個創投行業發展的一項表征”。他同時表示,在國內做天使投資有很多優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拿到后續的資金的比例會更高一些。此外,由於中國市場相當龐大,因此值得創新的地方和機會也相應特別多。
但另一方面,仍然有一些問題不可忽視。過去幾年,股權投資在發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的同時,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還不夠完善、創業板“三高”的現象嚴重、投資行為過於短期化、缺乏專業人才和成熟的有限合伙人等。而這類情況在天使投資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針對這些問題,李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例如,在募資環節,他指出早期基金過去以個人LP為主,而現在則是機構化LP佔據主導,“因為LP的選擇變了,未來可能造成馬太效應,資源、募資等都更加向頭部基金集中”。而在退出環節,目前國內主要還是採用審批制,企業通過上市退出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未來並購退出會有很大空間,而以科創板為代表的創新則會對中國整個的早期、天使投資退出起到實質的作用。
“如果未來要鼓勵科技創新、鼓勵更多人在創新方面做出貢獻,必須完善生態環境,加強對天使投資的關注支持。另一方面,到了今天中國的投資機構已經非常多,這時候必須要做研究和價值發現,在最早的階段就找到優秀創業者,同時還要能夠在后期賦能。”
成人達己的推動者
就在這兩天,英諾剛剛發布了春節期間的一個投資實戰活動,號稱“春節投資不打烊,英諾天使拿出真金白銀,讓寒冬敢於創業的優秀年輕人拿到第一張支票”。
看上去噱頭十足,但李竹和他帶領的英諾確實是這樣做的。在大部分投資機構春節已經放假休息的時候,英諾的團隊還堅持在看項目,因為李竹要求大家“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
怎麼理解?他舉了幾個例子:“這個時間段很特別,大型互聯網公司拿到獎金想出來創業的人,想找投資機構﹔從國外回來探親又想創業的人,想找投資機構﹔大學剛畢業的碩士或博士,也想確定是創業還是找工作。在春節之前,當這些人都在想找給他們第一張支票的人的時候,作為一個天使投資者,你必須在那裡。”
英諾和很多優秀創業公司的緣分就是這麼來的。兩年前的春節,李竹和團隊見到了做AI醫療影像的推想科技創始人陳寬,彼時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的陳寬剛剛開始回國創業。接觸之后英諾方面迅速拍板投資了推想科技,成為其第一個投資人,並從市場策略、對接資源等方向對其進行幫助。此后的兩年多時間裡,推想科技已經為數百家醫院提供了AI醫療影像服務,陸續拿到了多家明星機構的投資,成為一隻准“獨角獸”。去年春節前,李竹又見到了阿丘科技創始人、清華畢業的博士黃耀,並決定投資這位90后的CEO,他們致力於將3D視覺用於工業自動化、機器人領域,該公司的先進技術很快轉化落地,當年就拿到了銷售合同,目前也得到了兩輪融資。
還有一個例子是,推想科技在B輪融資時要增發期權。李竹回憶,當時該公司還有20%的期權池,要增發8%的期權,“一個電話打過來,問我們要不要討論一下,能不能發這個期權,我直接說沒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可以心態很好地擺正自己的位置。正如李竹所說,發期權雖然是稀釋了一部分股份,但背后卻是從創業者的利益出發來支持他們,“所以要算大賬,首先創業者成功我們才能成功,這都是成人達己理念的表現”。
“英諾的投資理念就八個字,一是投資創新,投資於有創新的事情﹔另外一個是成人達己,先成就創業者再成就我們自己。”李竹總結道。(每日經濟新聞: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