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萬億藍海待掘 投資界開啟“太空之年”

李曦子

2019年01月08日09:08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1月4日凌晨,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著陸器與被命名為“玉兔二號”月球車的巡視器已於1月3日夜裡順利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駛抵月球背面表面,在月背留下人類探測器的第一道印跡。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這一歷史畫面也通過“鵲橋”中繼星順利傳回地面。

  (中新社/中國國家航天局)

  50年前,美國宇航員威廉·安德斯將月球背面描述成孩提時代玩過的沙堆,“沒有邊界,滿是碰撞痕和坑洞”。那是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月球背面的樣子。

  50年后,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面山地荒原終於迎來了第一個地球訪客。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世界首張近距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這是全球第一艘在月球背面實現著陸的人造航天器。

  而就在兩天前,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13年的長途跋涉,首次造訪太陽系已知最遙遠的天體——一顆被命名為“天涯海角”的柯伊伯帶天體,為全面揭示太陽系演化過程尋找最新探測信息。

  古往今來,人類不斷加快探索宇宙的步伐,並不斷取得新的成就。這條看似永無止境的道路上,夾帶著好奇心的驅動力、民族自豪感的激情,以及數以萬億美元計規模的產業誘惑。

  摩根士丹利估計,2019年,投資界將開啟“太空之年”,到204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達到1.1萬億美元。

  月球將迎多輪訪客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50年前人類第一次登月,再到如今探測器成功月背著陸,人們對於月亮的向往一直沒有停止。

  由於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鎖定,強大的引力讓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其背面一直是月球探索的空白。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2018年12月8日搭乘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升空。經過近月制動、軌道修正、通訊測試、姿態調整等准備后在月球背面著陸,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通信,將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有航天專家表示,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電磁場環境和地質特征,適合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等空間天文學研究和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等科學研究。

  《華爾街日報》稱,在未來幾周的探月任務中,中國的長期計劃應該會有明顯的早期收獲。在月球背面作業本身就是一項壯舉,因為此前其與地球的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

  美國《福布斯》網站表示,2019年1月將迎來密集的航天發射,僅月球就會“接待”兩批地球來客。除了中國的嫦娥四號,印度計劃於1月31日發射該國首個月球著陸器和漫游車“月船2號”(chandrayan -2)。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今年最重要的航天任務,該組織計劃於本年度進行11次航天發射,超過去年的7次。

  此外,以色列一家名為SpaceIL的初創公司計劃在2月利用馬斯克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向月球發射著陸器,並將於4月在月球寧靜海區域著陸。如果該任務成功,這將使以色列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和中國之后第四個完成登陸月球的國家。

  作為世界首個登月的國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重啟了登月計劃。先打算在月球軌道上建立一個半永久性繞月基地,並計劃在2023年進行載人繞月飛行,進而在2030年前再次登月。

  這一繞月基地目前已經開始建造,宇航員將在繞月基地上進行新技術和系統的測試,為月球基地的建設打下基礎,月球基地將作為探索太空的中轉站,為下一步邁向火星做准備。

  太空競賽如火如荼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球共進行了114次航天發射,開創近30年來的歷史最高紀錄。這背后有國家層面的戰略計劃,還有不斷成長的民營航天企業,他們隨著商業航天的不斷發展迅速崛起,希望能在太空競賽中分一杯羹。

  在國家層面,各國政府已經開始摩拳擦掌加入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中: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太空政策指令,不但列出美國的載人登月和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還著手籌建新太空部隊﹔日本政府計劃增設“宇宙部隊”,監視他國可疑衛星。據日媒報道,該部隊預計將在2022年左右組建完成。

  在民營企業層面,商業航天的發展方向主要為火箭發射、太空旅行以及衛星互聯網服務。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一直佔據商業航天的龍頭地位。在早期,各國政府是衛星發射的主要客戶,SpaceX的成長也是站在NASA的肩膀上。根據2012年SpaceX公布的第一個十年計劃,在其10億美元營收中,大約有50%來自NASA的開發和發射合同,而且這些發射合同在簽訂時均已獲得定金。

  2018年,SpaceX成功完成了21次太空發射(僅有兩次回收失敗),佔1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去年初,獵鷹重型火箭的成功測試,使SpaceX成為能夠從地球發射最強大火箭的公司之一。

  此外,衛星互聯網服務被SpaceX視為未來帶來收入增長的重要業務。衛星互聯網服務計劃於2016年提出,希望於2019年開始實施,2024年全球組網。計劃發射4425顆衛星,向全球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耗資將超過100億美元。

  去年12月,SpaceX籌集了5億美元資金用於衛星互聯網服務業務。據企業服務數據庫公司Crunchbase數據,此前SpaceX已經籌集了17輪共計21.7億美元融資。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SpaceX可能通過打造一個衛星寬帶網絡成為價值500億美元的巨頭。這一項目雖然初期耗資巨大,但完成后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亞馬遜的雲服務公司AWS日前也宣布,將提供衛星連接服務,打造全球共享衛星地面站。

  新西蘭小型衛星發射初創企業Rocket Lab先后三次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這也展現了小型火箭應用於衛星業務的前景。

  在太空旅行業務上,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旗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計劃在2019年推出太空旅行﹔英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太空船2號”(SpaceShipTwo)越過了50英裡的大氣層門檻,成為太空旅游領域的先入者﹔航空巨頭波音也表示,將很快對自己的載人飛船進行測試。

  2014年起,中國政府也開始允許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以促進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包括可以生產尖端半導體、人工智能和小型衛星的產業。

  市場規模蔚為可觀

  美銀美林表示,以SpaceX為代表的公司在可回收運載火箭研制方面的進展、太空民營企業的快速增長、全球對太空投資的增長,以及小型火箭制造商帶來的發射成本的降低,正將商業太空領域推向“太空時代2.0”。

  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在紐約舉辦了首屆“太空峰會”,進一步關注太空、航天領域的潛在投資機會。

  該投行一直看好太空領域的經濟前景,預計2019年這一領域的產業、技術和投資都將迎來提速發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在研報中表示,2019年投資界將開啟“太空之年”,太空行業及其技術將實現一些裡程碑式發展,而資本將進一步涌入該領域。

  得益於技術的突飛猛進和成本的大幅下降,眾多太空初創企業涌向市場並獲得資本的青睞。摩根士丹利預測,太空產業的估值到2040年會超萬億美元。但由於該行業執行風險非常高,因此,景氣狀態下能達1.75萬億美元,不景氣狀態下或達6000億美元。美銀美林此前的一項報告則稱,太空產業的估值在未來30年內將至少達到2.7萬億美元。

  此外,盧森堡太空總署(Luxembourg Space Agency)進行的一項深入研究顯示,太空資源的利用有望在諸多領域產生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包括對GDP產生影響、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在資料分析、材料科學、積層制造和機器人等數個科技領域產生市場與科技外溢效果。

  該研究認為,短期內,火箭及其他太空載具推進劑有最好的投資機會,因為人們對於月球、火星和其他天體上水源的需求和可用性抱有極大的信心,以及其在太空應用中至關重要。研究指出,2018年至2045年,太空資源利用產業有望產生高達1700億歐元的市場收入。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