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ofo、途歌科技、健康貓……為何齊齊倒在2018寒冬?

李蕾

2019年01月28日08:45  來源:每經網

每經記者 李蕾 實習記者 唐如鈺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創投失敗年年有,寒冬之下尤其多。

2018年的創投圈有太多故事可以講,有天之驕子創業者的慘敗,有披著自主創新外殼項目騙投資,也有行業的集中“爆雷”和最短時間的投資退回。其中,有一些案例值得被回顧與記住——“記”不是為挽歌,而是告誡。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意梳理了2018年創投失敗七大案例。

小黃車ofo:最全面的潰敗

2018年你最想撤回的操作是什麼?

不知道近1500萬焦急等待退款的ofo用戶,他們是否會首選撤回押金,但對於砸進更多真金白銀的ofo投資人來說,一定想第一時間按下撤回鍵。

2018年,共享單車的泡沫再也吹不下去了,ofo的大敗局似乎也難以逆轉。

與供應商對簿公堂、被爆出與投資人決裂、捆綁P2P遭用戶唾棄、聯合創始人分道揚鑣,失敗的創業者和企業很多,但像ofo這樣四面楚歌、千夫所指,實屬罕見。

究其原因,縱向要面對傳統自行車從生產到回收的全流程,橫向要面對互聯網人才整合、全球化布局,這些紛繁錯雜的問題對於年輕的戴威來說,顯然是超綱了。

伴隨著ofo被一輪輪資本快速催熟,戴威性格中倔強高傲的一面也被越放越大,不可避免地裹挾著ofo與各方走向最終決裂,無法協調好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平衡好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創業者最終還是要吞下自己和資本共同釀造的苦果。

時至今日,共享單車開創者、摩拜天使投資人李斌依然認為,能夠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中國交通真正面臨的問題完美地連接起來,共享單車毫無疑問是一個挺酷的事情,“但在中國做任何事情最后都容易跟風,沒有對原創思想的尊重,整個行業被非良性的競爭裹挾著往前走,把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很好的初心很快就拖入一個泥潭。”

途歌科技:最不“吸取教訓”的失敗

與ofo一樣,2018年同樣未能將“互聯網+應用場景+大交通”成功結合的還有共享汽車平台途歌科技(以下簡稱途歌)。

在新一輪千萬級美元融資過去兩個月后,途歌陷入了用戶追債退押、總部員工討薪、CEO王利峰被圍堵的四面楚歌之中。似乎又一講著共享故事、要解決一線城市出行難題的美好願望在去年冬天破滅了。

破滅的背后則是途歌的重資產、重運營模式,即便是一年內拿到兩輪千萬級美元的“輸血”,也難以趕上其“流血”的速度。其服務滯后的地勤團隊,以及隨借隨還模式造成的找車難、用車貴等問題,一方面給用戶較差的用車體驗,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大批車輛被閑置淪為“僵尸車”。

一言以蔽之,途歌的問題也是共享經濟老生常談的投入大、盈利難、軟硬件維護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去年9月,途歌被曝出退出南京,地方員工抱怨公司遲遲不報銷其墊付的停車費與油錢、“僵尸車”現象嚴重等問題﹔10月,途歌拿到海納亞洲、真格基金、凱欣亞洲的新一輪融資,也被戲稱為投資者的“臨終關懷”。

途歌的困局,不是孤例。2018可以說是共享經濟全線崩潰之年。太多慘烈的故事告誡創業者,當經營陷入困境、資金緊張,用戶擠兌押金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顯然,倒在2018年的企業仍未吸取教訓,謹記押金是負債而非資產的道理。

共享經濟,最終的落腳點仍是經濟。若僅打著互聯網思維的旗號講著模式的故事,心安理得燒著投資人的錢、用著消費者的押金,同時又長期無法突破僵局、實現盈利,那共享經濟便隻剩“共享”二字,虛假繁榮過后則是創業機構人去樓空,投資人追債、消費者維權的一地雞毛。

騰訊投資差評:最快速的失敗

驗証一次投資的成敗需要多久?

從2018年5月23日,差評宣布完成由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的3000萬A輪融資,到2018年5月28日差評又宣布主動退還相關投資,短短五天時間內,騰訊在科技新媒體領域的首筆投資就被群嘲失敗。

創立於2015年的差評從微信公眾號起家,因其運營者屢屢抄襲、剽竊其他原創內容,長久以來差評被冠以“洗稿”的惡名,稱得上是行業公敵。而一向宣稱保護原創的騰訊,突然官宣投資了一個“洗稿大V”,不僅這筆投資的盡職調查、投資邏輯飽受質疑,連同騰訊的價值觀也開始被指出現問題,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這比被批“沒有夢想”嚴重百倍。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騰訊緊急發布聲明稱,若此次投資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馬化騰也在朋友圈蓋章業務部門沒有做好盡職調查。盡管騰訊公關總監張軍一再解釋稱,投資差評並非公司級投資,請大家不要以一個團隊的一次決策來斷定為騰訊立場,但這種說法顯然難平市場的指責。

2014年~2016年是內容創業賽道投資較為火熱的階段,當初炙手可熱的項目逐漸步入商業驗証階段,騰訊這筆投資的光速失敗不僅為產業投資者如何理順投資邏輯、做好盡職調查上了生動的一課,也向自媒體行業中依靠“洗稿”做成大號、借助流量賣高價廣告的泡沫創造者做出了警告。

學霸1對1:最意想不到的失敗

寬賽道、大朝陽行業、榮獲2017年度品牌影響力教育機構的在線輔導平台卻在2018年倒閉了。不僅投資者意想不到,即便是對公司了如指掌的創業者一時也難以承受這個霹靂。

作為95后的創始人,曲斐煊曾將創業視為“一場隻准成功不准失敗的戰役,因為肩負了太多人的無條件信任”。遺憾的是,這場戰役在學霸1對1三周年紀念日這天,以公司欠薪停業、家長員工紛紛維權告終。

事實上,教育培訓項目除了受資本熱捧外,還有因學費都是預交制具備現金流相對充裕的特點。《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2018年7月、8月學霸1對1的營收達到了1600萬元左右。那麼,已有一定成績的機構為何突然倒閉?

具體原因,恐怕隻有曲斐煊才清楚。但不可否認的是,學霸1對1是如今教育培訓行業的縮影。隨著選手的增多,一方面機構獲客成本不斷增長、優質師資難搶、難留。

一位教育培訓行業資深從業者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即便是一流的培訓機構優秀師資力量也流失嚴重,“不少名師為更高的薪酬或自主創業離開平台”。另一方面,行業也面臨著教育效果判斷缺乏客觀標准、口碑轉換難等困難。

此外,2018年也被視為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大年,去年3月以來教育部多次發文對培訓教師資格、機構運營環境、証照等行業問題進行了嚴格規范。8月22日發布的《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更明確要求培訓機構,“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合規成本增高、預付金減少意味著平台現金流變短,2019年可能有更多的機構會倒下”,前述從業者如是說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學霸1對1的主要資方為國金投資和雋泰投資,具體投資金額未公布。但無論金額大小,這家成績不差的機構突然倒閉,著實讓投資人與市場都震驚了一回。

紅芯瀏覽器:最可恥的失敗

給谷歌套個“殼”,就能騙2.5億?

紅芯瀏覽器:我沒有抄襲,我研發的就是這個“殼”。

上面這則笑話的真實情景發生在2018年8月15日,名不見經傳的紅芯瀏覽器突然宣布喜提2.5億元C輪融資,稱本輪投資方是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等機構繼續跟投。宣傳中,紅芯瀏覽器自夸產品“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瀏覽器核心技術”、“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

如此重磅的原創新,迅速吸引了廣泛關注,但不久之后就被用戶實測直接打臉:紅芯瀏覽器安裝包中不僅有大量與谷歌Chrome瀏覽器一致的同名文件,其安裝程序的文件屬性中原始文件名也為chrome.exe。這款打著上述旗號的紅芯瀏覽器,原來只是對谷歌Chrome內核進行了重新包裝。

別人的產品貼個膜、換個殼就敢稱自主研發的“黑科技”?面對輿論的強烈聲討,紅芯創始人依然硬杠,稱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

一位長期關注技術創新的投資人無不惋惜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像這樣貼牌式的創新遠不止紅芯一家,“作為技術與創新的深水區,硬科技創新壁壘很高,現在這一領域也難逃投機,有的是徹頭徹尾的跟隨式偽創新,有的則是純概念忽悠,不能付諸實踐最終淪為營銷噱頭。類似紅芯這樣的偽技術進步炒得越多,行業裡潛在的泡沫也就越大”。

紅芯瀏覽器是一款針對企業辦公場景設計的產品,“在企業辦公這個領域還有很多方向可以挖,如果肯踏踏實實地基於谷歌瀏覽器內核做擴展開發,找准企業客戶的痛點和需求,是可以做出好產品的”,該投資人評價道,“但如果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不根植於核心技術研發,而熱衷於炒作偽創新玩資本游戲,未來被打臉、受傷害的就不隻一個產品這麼簡單了。”

寓見公寓:最讓人憤怒的失敗

一群交了租還“被貸款”卻隨時可能流落街頭的年輕人,一群房子被人住著卻遲遲收不到租金的房東。2018年的秋天,上海最生氣上火的可能就是這幫人了。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曾獲多項創業大獎,拿到順為資本、策源創投等VC投資的長租公寓平台寓見公寓(以下簡稱寓見)。

去年10月中旬,寓見在其上海總部貼出告示稱,公司因行業變化和自身經營不善出現嚴重資金短缺,其全部股權和賬戶被銀行接收,已無任何資金可調配。顯然,彼時的寓見已窮途末路。

寓見的擴張模式與大部分在2018年“爆雷”的長租公寓相似,即平台以更優惠的價格吸引租戶按年結算租金﹔資金周轉困難的租客則會被建議從租金貸平台貸款,將年租一次性打給平台,租客再分期還款﹔加上押金,寓見一次可從一位租客“套現”13~14個月的租金。另一方面,則多以壓一付一的方式按月向房東結算。

那麼資金鏈為何突然斷裂?

中國房地產經紀同業聯盟主席胡景暉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曾表示,資金的去向一言難盡,“好的企業可能把錢拿去裝修房子,一些企業可能去放高利貸、炒股了。”

事實上,企業因經營不善、瘋狂擴張、資金鏈緊張而陷入困局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濫用杠杆、挪用資金,甚至讓部分租客不知情時背上租金貸的操作就著實惡劣。有多少錢做多大的生意本是常識,卻仍有無數公司以瘋狂加杠杆等方式跑偏擴張。

寓見尚屬幸運的,在去年12月底等來了復基集團的接盤,但其殃及的群體仍處不安之中。

健康貓:最作死的失敗

決定加入一款健身app成為私人教練時,健康貓平台上的教練們一定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和唐小僧的韭菜們一樣血本無歸。

2015年正值中國體育產業潮起之時,“互聯網+體育”創業也處在風口浪尖上,健康貓創始人楊驊力瞄准公眾日益強勁的健身需求與高校體育專業師生充沛教學意願之間的鴻溝,創立健康貓app,提供O2O健身預約服務。創立三年來,健康貓還布局了電商、線下生活館、賽事體系,試圖打造一個體育產業平台新生態。

2018年6月,健康貓官宣獲5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10多家體育產業公司,以及30多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等,這筆融資未來將用於進軍境外資本市場。

實現教練與用戶有效連結,提高資源的分配效率,拓展服務邊界為打造更加完備的生態鏈,如果老老實實地踐行規劃,規規矩矩地經營好業務,健身貓未嘗不能成為一家優秀的企業,但隨著公司的發展,平台和員工卻動起了歪心思。

像滴滴打車初期進軍市場會向司機提供高額補貼一樣,為了吸引更多的健身私教入駐,健康貓平台最初對私教的每一單成交都給予一定補貼,幅度從2%~15%不等,三天可提現。這樣的規定讓部分私教察覺到了更快的賺錢方式:自己注冊學員賬號下假單完成交易,通過不斷刷單獲取高額補貼。有私教爆料稱,刷單最猖狂時一名教練可以從早上七點到傍晚六點不間斷地上課,一節課甚至達到200個學員,甚至私教的身份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渠道購買的方式獲得。

在正常的商業模式中,平台會出台各種措施防止成員惡意刷單,但此時的健身貓平台非但沒有對愈演愈烈的刷單亂象進行嚴格的監控、整治,反而特地開發“代約課”、“團課”等系統,設置金融服務窗口,與私教們共同制造虛假狂歡。直到2018年8月,越來越多的私教發現提現困難向警方報案,健康貓的泡沫開始破滅。

一個原本有著健康生財之道的企業最終淪為非法集資平台,冠軍創始人被批捕,健身教練們血本無歸,健康貓的失敗稱得上2018年度最作死案例。好在,騙局不過冬,心術不正、破壞行業的行為最終受到嚴懲。

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七個案例各有各的不幸。至暗時刻之下,被淘汰項目必然是缺少一些成功要素的。2019年或許有更加嚴酷的考驗,又或許會迎來生機,願新的一年,熬得住資本寒冬,挺得過行業洗牌、真正回歸商業本質的企業和故事再多一點。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