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人工智能將改變文學創作的未來?

2019年03月14日08:28  來源:西安日報

  好的文學作品總會受到讀者的喜愛。

  在科技日新月異不斷進步的當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入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智能手機等,都讓世界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其中的人工智能寫作,正在成為一種新生事物,人工智能創作的文案、電影劇本、詩歌、小說等,不斷出現在世人面前。人工智能寫作,將改寫文學創作的未來?面對高科技的發展和影響,有作家表示,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完成寫作依然還在嘗試探索當中,而借助高科技的發展,可以激發作家的想象力、開拓其創作空間等,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學創作的發展。

  在全部771部短篇小說中,人工智能選出的10部作品,有人工智能參與寫作的作品超越莫言的作品名列第一﹔接觸過人工智能寫作的青年作家走走、陳楸帆等表示,用人工智能寫作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字段落之間沒有邏輯性、沒有獨特的情感傾訴等,比如在我們平時讀的小說裡,作家常常會在一些地方埋下伏筆,又或者描繪一個行動后,人物有什麼樣的心理變化,這些都具有內在邏輯關系,但這一點是目前世界上所有人工智能都還學不會的技能。青年作家范墩子表示,智能寫作的出現會更大程度地激發作家去思考未來,從而創作出更好的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評選 人工智能做“評委”

  如果是人工智能寫作的文學作品,你會閱讀嗎?今年年初,走走所在的谷臻故事工場,與上海的《思南文學選刊》做了一次文學作品的評選活動,參評作品是國內20家純文學刊物2018年全年刊發的771部短篇小說,而擔任評委的,是叫做“谷臻小簡”的人工智能系統。評選結果出來前一天,“谷臻小簡”選出的最愛讀物始終是莫言的《等待摩西》。但到了次日,同樣參與此次評選的《小說界》和《鴨綠江》兩家刊物的80部短篇小說趕到后,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谷臻小簡”選出的年度短篇是陳楸帆發表於《小說界》2018年第4期的《出神狀態》,而莫言的《等待摩西》屈居第二。

  這個榜單出來后,讓包括走走在內的眾多業內人士感到“震驚”,走走聯系上陳楸帆之后才知道,排在第一的《出神狀態》,有人工智能寫作參與其中。走走感慨萬千地說:“一個AI,何以從771部小說中,准確指認出另一個AI的身影?我們相信人工智能系統的公正性,它不會有人的感情因素在裡面,也許正如有作家點評的那樣,人工智能更喜歡讀科幻,這樣才顯得很合理。”

  陳楸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給人工智能系統輸入了上百萬字自己的作品之后,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通過輸入關鍵詞和主語等,能自動每次大約寫出幾十到一百字以內的內容。經過反復大量的學習之后,人工智能已逐漸熟悉了他的寫作偏好,比如在使用祈使句時愛用什麼句式、描寫人物動作時喜歡用什麼樣的形容詞等。“第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程序寫出來的句子時,我覺得既像又不像我寫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寫的這些文字沒有邏輯性,也無法對上下文的劇情和情緒產生指涉性的關聯,為了把這些文字不經加工地嵌入到人類寫作中去,我必須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最后我圍繞著這些人工智能創作的語句去構建出一個故事的背景,比如說發表在《小說界》2018年第四期的《出神狀態》中人類意識瀕臨崩潰的未來上海,比如收錄在《人生算法》中《恐懼機器》中完全由人工智能進行基因編輯后產生的人類星球,在這樣的語境中,人工智能的話語風格可以被讀者接受並被視為合理的,而且是由人類從與他者的對話情境中帶出,從認知上不會與正常人類的交流方式相混淆,因此它在敘事邏輯上是成立的,是真實可信的。這次與人工智能共同創作的試驗之后我發現,不是機器幫助我完成寫作,而是我幫助機器完成了一篇小說的寫作。”

  人工智能寫作 有明顯的局限性

  《出神狀態》排在《等待摩西》之前,是否就能表明前者的語言就好於后者呢?對此,走走表示:“人工智能在目前還無法分別出來語言的好壞。它無法評選出一個作家的這部作品語言好還是下部作品的語言好,也無法判斷出是莫言的作品語言好還是余華的作品語言好,因為即便是我們人類來做判斷,也隻會選自己喜歡的風格的作品。像‘谷臻小簡’這個人工智能系統,它已經閱讀過幾千部優秀劇本,近萬部網絡文學與純文學作品,它能以閃電般的速度讀完幾百萬字,理解情緒,提取結構,把握敘事節奏感……但它還沒法甄別語言的好壞,應該說人工智能目前還沒法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古老的行業。”

  陳楸帆認為,現在的人工智能寫作情況,是一種“初級的機器輔助寫作”,給人工智能一個關鍵元素、關鍵詞,人工智能能夠從數據庫中檢索,找到歷史上所有涉及這個詞語的文本。例如,單寫一個“雲”字,人工智能就能查到歷史上不同時段、不同文本裡描繪“雲”的不同方式,為作家提供選擇。“人工智能寫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盡管寫出來的句子最初看過去非常相似,但是,多讀一些就很容易識別出哪些是機器寫的,哪些是人寫的。機器寫的句子往往在50字、100字以內讓人驚訝,但是把長度擴展到200字、500字時,涉及到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時,就會讓讀者感覺莫名其妙,像小學生寫的。而在我們平時讀的小說裡,作家常常會在一些地方埋下伏筆,又或者描繪一個行動后,人物有什麼樣的心理變化,具有內在邏輯關系,但這是目前人工智能都還學不會的技能。”

  傳統文學創作 需要更多關注未來

  人工智能寫作,會對文學創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陳楸帆表示:“現在的智能寫作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相信人工智能將會更深入地卷入人類寫作和敘事中,未來的文學版圖也許會變得更加復雜而有趣。”

  范墩子告訴記者:“對我個人而言,寫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寫作,我的生命不至於無聊寂寞,也因為寫作,我的心靈有了更多的寄托,我在我虛構的故事裡,寄托了我所有美好的祝願。對於大眾,文學會讓這個時代變得更溫柔。文學就像夜裡的月光,可以照亮所有迷茫、悲傷、痛苦的人們的心靈。無論這個時代怎樣發展變化,文學永遠是最為恆定的精神事物,人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需要文學的滋潤和洗禮。文學讓人心安寧,帶給人們美好的希望。”

  對於人工智能寫作,范墩子表示:“我個人從內心來說不接受人工智能寫作這一方式,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智能寫作的出現,可以改變我們傳統的寫作觀念和思維方式,因為人工智能的出現並非偶然,我們應該敞開心扉,更大程度接納它。畢竟,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排斥它,是愚蠢的做法。我不覺得智能寫作會危害中國文學,恰恰相反,智能寫作的出現會更大程度地刺激到作家,以讓我們摒棄陳舊思想,有了危機感,作家就不僅僅會考慮我們的歷史和過去,更會去思考未來。而關注人類的未來,恰恰是中國作家最為欠缺的東西。更多的關注未來,我們也許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