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互聯網科技發展需守牢數據安全的“底線”

臧夢雅

2019年03月20日08: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9年央視3·15晚會介紹了手機APP泄露個人隱私信息的案例。這些數據的泄露,意味著原本應該被嚴密保護的個人信息,成了被明碼標價、公開兜售的商品,也意味著一個個用戶將因此成為廣告、營銷人員的目標。同時,這些數據也被運用到各個領域,最典型的就是大數據殺熟、大數據詐騙。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有效的詐騙舉報達數萬例,其中涉及的身份冒充、資費代扣等,都與大數據泄露有關。

  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推送,讓你變得更加依賴互聯網的同時,也可能會像“病毒”一樣侵蝕著你的“個人隱私”,消磨著你的忍耐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愈發普及,人們每天接受到的信息也更加繁雜,部分用戶選擇不看,部分用戶隻看標題,這讓很多互聯網企業很頭疼。如何准確無誤地將廣告投送給目標用戶,這是一道難題。於是,商家就開始在收集用戶數據上下功夫,因為隻有了解了用戶的喜好,才能對其進行精准營銷。

  國內一些手機APP在獲取用戶權限時的聲明條款並不明確,收集權限的操作也缺乏統一規范,而用戶又很難感知各項權限的授權有哪些區別。用戶如果不給授權,就無法進行接下來的應用操作﹔而如果給了授權,就意味著要開放自身的隱私。相比之下,更為了解后台運營、技術操作的手機應用開發商、互聯網商家等顯然佔據了主動優勢,這就造成了用戶與商家之間在開放隱私權限方面的信息不對稱。

  這樣一來,互聯網商家除了收集到用戶的手機號,還擁有相當詳細的用戶個人資料,其掌握的信息遠比手機運營商更豐富,當然也就更加值錢。這些商家將日積月累收集來的用戶信息形成一個數據庫,進行大數據匹配,對用戶開展營銷,更有甚者竟利用此類信息進行詐騙。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帶給大眾更多便利的“黑科技”一旦被不法商販利用,“黑科技”很可能就成了“黑”科技。

  面對大數據殺熟、互聯網詐騙等花樣翻新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措施也理應更新升級。那麼如何才能在高級別上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更大程度維護消費者隱私的“底線”呢?

  首先,有必要建立更加系統的互聯網大數據監管機制,強化法律監督,對目前已經發現的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加大懲戒力度。隻有具備高度完善的監管機制和流程,制定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才能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讓試圖鋌而走險者望而卻步,從而實實在在地保障消費者的隱私權。

  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是,要提醒用戶注意識別各類互聯網軟件的隱私保護模式,尤其是在涉及消費或有金錢往來的網絡應用操作時,要繃緊隱私保護這根“弦”,反復核查確認隱私權限授權范圍,以防信息泄露導致財產損失。

  與此同時,為了減少科技發展帶來的弊端,要重視在產業化之前做好技術方面的防控准備。要繼續加強技術開發,鼓勵研制更高級更安全的網絡數據技術,如區塊鏈等新型技術。科技是在不斷更新升級中發展的,就像人類在面臨病毒感染危險時要有相應的醫學防治手段一樣,用互聯網技術的積極作用消除負面影響,守牢信息安全、數據保護的“底線”,也是科技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責編:楊榮華、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