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賣8億人信息換4億營收,是病態商業模式

2019年03月28日08:26  來源:新京報

大數據行業的很多企業仿佛進入了一種怪圈:除了販賣用戶數據,不知道怎樣去賺錢。

大數據時代,誰都知道自己在裸奔,每一條垃圾短信、每一個騷擾電話,都明白無誤地告訴你一個潛台詞:我們認識你。但最近,被媒體曝出的巧達科技,依然部分超出了我的想象。據報道,因為可能涉嫌侵犯用戶隱私、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招聘數據公司巧達科技被查封,核心人員也被警方帶走。

從媒體披露的商業計劃書看,這家公司通過自有招聘網站、第三方數據源和語意含糊的“獵頭授權”等方式,直接掌握了2.2億自然人的簡歷,並借此掌握了10億份通訊錄。因此,巧達科技得意地宣稱,自己已經擁有了超過8億自然人的認知數據。而巧達科技的盈利模式,則是向相關企業直接出售這些非法獲取的用戶信息。

這份商業計劃書,顛覆了我對大數據行業的想象。此前,我們知道大數據隱私保護形同虛設,但至少,各家APP在條款和口號裡還要謹慎地表態尊重隱私安全,那些可能有侵犯用戶隱私嫌疑的公司,多半也自知理虧,因此並不聲張。

而像巧達科技這樣,明目張膽將“挖掘和販賣用戶隱私數據”作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創業公司,實在是突破了我的心理底線。收集信息、為用戶畫像、販賣數據——如此簡單粗暴的商業模式,2017年為巧達科技帶來了4.11億元收入、1.86億元淨利潤,淨利潤率超過45%。

一家規模不大的創業公司,就能靠技術手段輕易非法獲取8億自然人的認知數據,並且,將這筆數據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拿來銷售。這一切都堂堂正正地發生在了中國的創業和資本圈,令人匪夷所思。

大數據行業向來魚龍混雜,非法買賣用戶數據一直是行業內的潛規則,甚至有不少小公司完全靠收集和出賣用戶數據為生。而大公司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去年11月,中消協曾經發布過一份報告,在接受調查的100個APP中,有91個“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而從行業發展來看,大數據盡管概念火熱,但事實上,大量的所謂大數據公司只是掌握了數據收集和處理的技術。至於應當如何正確收集數據、如何保護隱私、如何有規則地變現,這些公司多半“沒那根弦”。

因此,大數據行業也進入了一種怪圈:除了販賣用戶數據,大家不知道怎樣去賺錢。在這種基礎上,販賣數據反而顯得理直氣壯,甚至對於自己販賣用戶個人信息的事實“拒不認賬”。比如數據堂——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5月,就有消息稱數據堂因販賣信息有“公司高管被抓”、“被立案調查”情形,但事后該公司卻否認了上述傳聞。

這樣的土壤,自然會滋生出如巧達科技、數據堂一類是非不分的創業公司。讓人覺得后怕的是,巧達科技居然將明顯違規的商業模式寫到了商業計劃書之中,並連續獲得了多個投資機構和互聯網巨頭的投資。

一定意義上說,資本是創業者的指揮棒。投資與否,代表著對商業模式和社會價值的認可。巧達科技的盈利模式或許從商業回報上看站得住腳,但不是每一種賺錢的模式都應該得到支持。

巧達科技是一個黑色寓言,大數據行業不應再是一個灰色地帶裡“舔血”的生意。獲取用戶的信息容易,但真正優越的商業模式,無不建立在用戶的信任之上。

□胡涵(互聯網從業者)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