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全球私募盯上歐洲上市公司

趙璐

2019年04月22日08:27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全球經濟放緩,歐洲亦無法獨善其身,而英國“脫歐”又為該地區增加了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令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不過,私募基金似乎對此不以為然,對歐洲上市公司的投資不降反增。

  路透社援引Refinitiv的數據報道稱,今年截至目前,針對歐洲企業的收購金額已達316億美元,創下12年來的新高,其中,近一半的資金都是投向歐洲上市公司。而近日,黑石集團又為其新成立的收購基金募集了逾220億美元,更是凸顯了美國私募基金的現金膨脹。

  值得注意的是,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部門早在去年就已統計出,歐洲杠杆收購的平均價格已飆升至核心收益(EBITDA)的近11倍,已高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的水平。

  “無法一直保持觀望”

  雖然受到經濟影響,今年一季度歐洲並購活動在數量上下降67%,但收購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對此,收購方表示,“無法對經濟一直保持觀望態度。”

  目前,全球領先的大型私募基金美國華平投資就在計劃,與一家公司共同出資34億美元收購英國衛星運營商Inmarsat。

  華平投資歐洲負責人Daniel Zilberman表示:“無論這個時代是好是壞,私募行業的工作就是‘投資’。”

  無獨有偶,由私募股權投資公司Hellman&Friedman和黑石集團組成的財團,也將於今年以5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德國分類信息網站Scout24。這是德國歷史上最大的上市公司私募股權收購案。

  其實,類似的私募基金在歐洲收購大型上市公司的活動還有很多。據貝恩公司的一份報告,像收購上市公司和退市等這種私有化交易,在2018年達到了十年來最高水平,全球共有170筆交易成功進行。而上一次出現這種私有化高潮,還是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前的經濟繁榮期。在去年2270億美元的公對私交易中,有710億美元的交易發生在歐洲。

  針對目前歐洲並購市場的情況,《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德國茵創國際並購咨詢有限公司中國區合伙人張熙。

  他告訴記者:“目前,歐洲並購市場的現狀可概括為3點:首先,並購市場信心正在不斷增加﹔其次,海外買家的胃口越來越大﹔最后一點,融資條件仍然活躍。因為現在歐洲的企業有各種融資選擇,隨著銀行信貸標准和條件的不斷降低,債務資本市場變得更加流動和私有化,債務和私募股權基金正在吸引更多的資本。”

  錢太多,投資渠道少

  針對歐洲並購市場火爆的原因,有私募投資者指出,由於緊張的經濟格局,歐洲中型上市公司的收購價已變得更加便宜,公司高管們對私募基金收購提案的態度似乎也更加開放,尤其是在過去一年裡,倫敦富時250指數中受到下行壓力的那些公司。

  貝恩資本常務董事盧卡·巴斯表示,“現在大多數CEO都面臨很大壓力,因為他們既要考慮資產的保值增值,還要做好經濟衰退的准備,所以他們對私募基金的態度會更加開放。”

  張熙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去年對於私募股權公司而言,是一個穩定的融資年,私募股權公司的累積待投現金數量(dry powder)已逾1萬億美元。持續的投資需求、寬鬆的資金來源和競爭激烈的賣方市場,令私募股權公司喜憂參半。”

  此外,低利率也是收購交易集中爆發的原因。

  在海外投行有十余年工作經歷的金融分析師趙元杉(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引發目前收購浪潮的背景之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央行執行低利率政策,企業貸款需求低迷,全球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ROE)長期低於10%(歐洲和日本銀行大概在5%的水平,而英國僅為2%左右)。由於中型銀行依靠存貸利差很難維持經營,投資渠道又很少,這就造成了市場上錢很多,但可投資產又非常少的“資產荒”現象。而銀行並不了解科技、醫療等先進制造業行業的真實動向,所以將大量的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私募基金,這對銀行來說,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歐洲與日本企業多數面臨創業者老齡化和后繼無人的特點。目前,有很多創業者希望引入私募投資來改善自己的公司治理,因為私募股權投資對專業化要求很強,在對各行業的整合方面也具有絕對優勢。

  競爭激烈或致盲目跟風

  有分析人士指出,私募基金之所以不懼怕經濟衰退,是因為他們可以在定價模型和持有股票的時長上進行靈活操作,規避掉宏觀經濟的風險。如果市場情況突然惡化,他們可以採取長期措施。

  但此種大規模收購必定會面臨一些風險。為此,一些銀行家和分析師表示,這些大舉收購的私募基金可能會為收購支付的高價感到后悔。

  華平投資的Zilberman認為,“私募基金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退出時,估值倍數(valuation multiples)縮水,目前資產價格非常高,但利率卻在上升,資本成本也在上升,所以估值倍數會逐漸縮小”。(編者注:企業估值倍數=企業價值/EBITDA,EBITDA即利息、稅收、折舊和攤銷前收益)

  但在趙元杉看來,並購價格高一些並沒有問題。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由於資金成本過低,除非發生金融危機,否則這種並購現象不會突然減少。”

  張熙則表示,“我們無法簡單地說這些私募可能面臨哪些風險,但是目前競爭激烈的賣方市場可能會導致私募基金的盲目跟風,包括投資那些財務狀況並不出色的標的公司。”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