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阿裡、高瓴、基石紛紛入局,PE巨頭爭搶連鎖藥店市場

張國鋒

2019年05月10日08:15  來源:証券時報網

2017年,我國連鎖藥店數量首次超過單體藥店數量,行業連鎖化率首次突破50%。隨著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向全國推廣,藥店連鎖化率仍將進一步提高。

但與美國相比,我國連鎖藥店的發展仍有著較大的差距:美國藥店連鎖化率超過75%,三大巨頭市佔率超過85%,市場規模超過2600億美元。這些數據都表明,我國連鎖藥店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巨大的市場空間,加上剛需的存在,讓連鎖藥店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近年來,阿裡健康、高瓴資本、基石資本、廣發信德、天億資本等機構,都紛紛投入了行業的投資並購當中。

資本介入連鎖藥店整合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零售藥店數量(包括連鎖企業下轄藥店和單體藥店)約為44.9萬家。但行業集中度極低,據估計,目前行業內百強企業在全國市場佔有率不足30%,排名前五的企業市佔率僅為10%左右。

事實上,資本參與醫藥零售行業並購整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2004年,海王星辰就與全球知名投行高盛簽署了金額為4000萬美元的投資協議,成為國內首家接受境外直投的醫藥零售企業。

之后,國內投資公司也開始參與零售藥店投資。當前在A股上市的四家零售藥店背后也都有專業投資公司的身影:澤星投資是老百姓大藥房的第一大股東﹔今日資本仍持有益豐大藥房約21%的股份﹔君聯資本仍是一心堂十大股東之一﹔摩根士丹利通過注資獲得大參林6%的股份。

從近年的情況看,一批資本的進入,也助推了行業並購潮的開啟。2017年8月,高瓴資本旗下專注於大健康領域戰略性投資與運營的子公司高濟醫療先后與重慶萬和、四川東升、成都華杏大藥房、北京康佰馨大藥房達成戰略合作。此外,高濟醫療還投資了包括廣東邦健、河北仁泰、河南百家好醫生等醫藥連鎖公司。

而自2016年成立以來,全億健康先后並購江蘇恆泰、溫州一正藥房、廊坊百和一笑堂、南通濟生堂﹔2017年,又收購了溫州葉同仁、常州中誠藥房、四川巴中怡和、成都芙蓉大藥房等醫藥連鎖企業。其背后股東為基石資本和弘毅資本,主要管理團隊來自海王星辰、國大藥房等醫藥連鎖公司。

去年,阿裡健康(中國)向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注入現金4.54億元人民幣,並與安徽華人健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

基石資本副董事長、合伙人、全億健康董事長林凌認為,資本之所以選擇進入這個行業,無非看中了三個機會:第一,目前國內零售藥店的連鎖化率和規模集中度不夠﹔第二,經營效率有待提升﹔第三,醫藥分家最終會引導部分處方外流到市場上的藥店,當中蘊含了巨大的機會。“醫藥分家仍然是趨勢,資本的介入可以幫助企業通過集約化的方式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商品管線的豐富度以及上游供應鏈的議價能力等。”林凌說。

而在高特佳投資研究部行業研究員葛戰一看來,整個醫藥流通終端是2萬億的市場規模,每年的增速都在放緩,2018年約5%。單看院外醫藥零售這個市場,2018年約4000億左右,增速在7%—8%左右,較院內高些。由於政策對城市等級醫院沖擊太大,造成了有一部分處方外流,大約1000-2000億左右。

從院外的承接方來看,最先享受紅利的是院邊店,其次才是普通的零售藥房,全國一共45萬家藥店,落腳到單個藥店的份額其實很小,同時由於院內外藥品品類結構的巨大差異,以及藥店執業醫師服務水平的不足,連鎖藥店是否能及時迎接這部分增量依然是很大的挑戰。“總之,連鎖藥房行業本質是屬於存量市場,處方外流是流通大存量市場中的結構性調整。”葛戰一說。

單看零售藥店,葛戰一認為,其從發展階段已經由“連鎖率提升”進入到“連鎖率提升放緩,集中度迅速提高”的階段,類似1990年的美國。

實際上,美國市場早在18世紀已實現醫藥分離,其零售藥店領域主要經歷了行業集中度和連鎖化提升等行業趨勢。發展至今,CVS、Walgreens、Rite Aid三巨頭市佔率合計超過85%,其營收規模分別超過1700億美元、1450億美元以及670億美元,藥房連鎖化率74.51%以上。

而正處於醫藥分離進程中的中國市場,2018年,國內藥店連鎖率50%,Top100企業的集中度不到30%。據統計,當前醫藥零售市場銷售額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A股四家行業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老百姓大藥房實現營業收入94.84億元、大參林實現營業總收入89.49億元、一心堂實現營業總收入91.76億元、益豐藥房實現營業收入69.13億元,顯然跟美國相比,中間可想象空間十分巨大。

下一波並購潮馬上會到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連鎖藥店企業僅3570家,此后三年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到2016年突破5000家,達到5609家。但在2017年並購潮迭起,連鎖藥店企業數量下滑至5409家。

但這波並購潮在去年有所放緩,截至到2018年末,連鎖藥店數量約為5280多家。業內認為,由於收購成本顯著增加,管控能力跟不上規模擴張速度,傳統競爭模式發生改變,傳統藥店面臨互聯網賣藥模式挑戰,在醫保控費、藥店分類分級管理以及處方外流等政策背景下,藥店盈利模式改變,連鎖藥店行業並購回歸冷靜,並購規模有所縮小。有行業研究預測,2019年藥店行業並購潮會進一步冷卻,連鎖藥店數量將進一步縮減至5200家左右。

在林凌看來,之前的一波並購潮,已經將市面上的一些大型標的進行了初步整合。但從去年情況來看,大型標的、可收購標的減少,收購成本顯著增加等因素的出現,導致買方出手更加謹慎,因此才出現了並購潮回落的現象。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回落只是企業的“休養生息”,更大、更猛的並購潮在未來一兩年很快會涌現。“去年並購速度之所以放緩,是因為之前太熱了,而企業在被收購整合后,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當這個過程結束后,企業還會繼續選擇擴展。”全億健康總裁楊建國接受証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林凌和葛戰一判斷,從長期來看,並購潮並沒有結束,而且下一波並購潮將會呈現巨型並購的態勢。

葛戰一認為,站在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角度,受限於單體藥店的營收有區域半徑的制約性,自建和並購的橫向擴展就成了其增收的主旋律,自建省錢,並購省時。

站在資本方的角度,他表示,推動行業集中度的上升是有利可圖的:其一國外有很好的對標,WBA、CVS等慢牛股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其二連鎖藥房這個業態是一種產品型的連鎖,不同於依靠人力的一些服務型連鎖,其標准化程度較高,可以通過集約化管理像上游壓價提升毛利,加速產品周轉速度提升運營效率。其三這次平均收購價格約1倍PS,按照行業上市公司平均經營水平約5%左右淨利潤,即20倍PE。如果整合得當,順利上市的話,較行業上市公司平均40倍以上的PE有一倍的套利空間。另外此次的並購主要是以Top10的資本/企業並購地市級龍頭為主,隨之后續他們繼續開新店也能分攤此次的收購成本。

林凌認為,現階段龍頭企業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等到市場環境更好一些后,這些企業會進一步展開並購等動作。實際上現在一些整合的小動作一直是有的,可能到明年之后,大的整合浪潮又會開始。

放眼當下,在全國范圍內並沒有哪家連鎖藥店稱得上“一枝獨秀”,更多是“圈地為王”。林凌表示,這也給未來的並購整合提供了一個思路。

他認為,現在包括A股四家連鎖藥店的上市公司,表現出來的也是在區域比較強,但近幾年他們也在往優勢集中區域之外走,而且嘗試建立一些新的優勢集中區域。但從目前看,仍然沒有一家連鎖藥房企業能夠在全國都保持優勢,這跟管理半徑、管理能力、管理團隊、信息化系統、供應商體系和當地競爭格局都有關系。目前來看,往外走的方式無非是自建和收購兩種方法。從全億健康來看,他們走的是后者的方法,扎根在自己的優勢區域——江蘇,然后通過收購整合的方式,在浙江、河北、四川等幾個省做大做強做深,之后再考慮往其他區域拓展。

林凌也提出了全億健康下一步的並購計劃:第一,先把現有的已經收購的區域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細,提高自己的規模和市佔率。第二,在適當時機往其他區域做進一步的拓展,包括可能進一步採取收購整合的方式來拓寬區域和規模。第三,希望將目前已經建立得比較好的“資本+管理”的結合模式能夠做得更扎實,對收購標的進行更好地輸出,更好進行整合。第四,對線上業務做一些新嘗試,包括跟保險公司結合,開展新興業務圍繞消費者服務。

行業的投資機會

那麼,在當前格局下,這個行業還有哪些機會?

林凌表示,連鎖藥店市場整合的大幕才剛剛拉開,事實上現在集中度、龍頭企業的市佔率都仍然太低,市場空間仍然十分巨大。從趨勢上來看,他提出四點看法:第一,可能整個並購規模會更大,當中資本有很多機會﹔第二,部分區域的藥店連鎖化率仍會進一步提高﹔第三,保險公司會借由慢性病切入到藥店行業﹔第四,藥店未來如何跟醫生、藥劑師展開專業化的工作等,也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因素。

葛戰一強調,就行業本身來說,連鎖藥店的小型並購還將持續存在,下一次的並購浪潮可能以Top50以內的大型省級連鎖龍頭為主。從產業的經營角度,互聯網對產業效率的提升不容忽略,當前線上藥店體量較小,增速依然保持30%以上的,隨著其規模的增長,線上零售的運營效率在一定時間內也是比純線下藥店要快。很多人在質疑線上售藥的政策性風險,他回復說“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是沒有錯誤的,滯后的是監管手段跟不上技術迭代的速度,高特佳願意陪伴企業成長一起積極接洽監管層”,同時他們也看好處方藥新零售等新型業態。

近年來,在“醫藥分開”的大背景下,零售藥店行業迎來處方外流的機遇。這是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帶來的業績增長空間不言而喻。這也是資本青睞零售藥店行業的原因之一,但現實情況不盡如人意。因為相對而言,藥店在處方外流中是承接方,是被動的那一方,對整個處方外流的過程掌控力度很弱。

有分析認為,零售藥店想承接處方外流,要跨越“三座大山”。首先是處方來源,一般而言,很少有零售藥店跟醫院有強連接——批零一體化企業除外,相反的是,流通企業有醫院資源,能夠拿到處方﹔其次是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和藥事服務能力,長期而言,處方藥不是藥店的經營重心,也不是首要的利潤來源,所以藥店的處方藥品種和服務能力都有限﹔再就是社保的支持,目前很難打通社保統籌,如果不能報銷,對患者的吸引能力則有限。

楊建國則從企業角度出發表示,目前能夠感受到的就是國家對藥品監管會越來越嚴,醫保控制也會越來越緊,但這是為了讓整個市場更加規范。

在他看來,事實上,當市場規范了之后,許多企業能夠享受到一波紅利,但這個規范過程短期會制約行業發展。從機會來說,這個行業是一個長遠的行業,對於企業來說,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的問題。相比其他行業,連鎖藥房行業仍然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需要積累和提升,未來希望通過一些其他的手段加入,讓行業有一個新的突破。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