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大數據報志願”別成了“割韭菜術”

2019年07月04日08:38  來源:新京報

 你必須尊重自己的興趣,聽從內心的呼喚,大數據才可能幫你做出高效而正確的決斷。

對無數考生和家長,高考像一座大山,而對各行各業的商家,高考猶如一座富礦。“高考經濟”已經惠及無數商家,而這兩年最新的掘礦者,是無數的網絡公司,他們祭出“大數據”這面高科技招牌,做上了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生意。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做了一些簡單搜索,發現這樣的網站以及APP五花八門,提供的服務包括專家講座、數據測試、數據查詢、專家咨詢等,每個項目收費從數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首先應該肯定,這樣的數據服務有相當的應用價值。這些年來,有關教育部門每年印發的高校往年錄取數據、公開解讀的填報志願技巧等資料,頗具參考價值。對家長和考生而言,無疑都是非常周到的服務。但當我們翻檢這些材料時不難發現,這些資料在數據的全面性以及檢閱使用的直觀便捷性上,都亟待改進。

在網絡時代,進一步改進這些傳統服務方式,讓數據查詢變得直觀、形象,並且可以互動,這方面大數據技術大有可為。作為商業公司,提供數據服務收取費用,也在情理之中。

但部分公司打出的大數據填報志願廣告,讓人平添幾份疑慮。有號稱“精准填報志願一分不浪費”的,也有宣稱“可達到保底院校的錄取率接近100%”的。這類廣告宣傳,解釋的彈性空間很大,而許多考生和家長處在焦慮惶恐中的病急亂投醫,往往容易變成一些網站虛假宣傳的犧牲品。

比如,一些網站對考生性格進行測試分析,根據測試結果報告考生適合學什麼專業。但這種測試的科學性能否經得起檢驗?其次,即使測試結果可靠,是否應該以性格測試作為填報專業志願的依據,也值得三思。

職業選擇確實與性格不無關系,但是,學生處在人生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性格也可以改變。更何況,一個行業,一個職業內部,也都有非常細密復雜的分工,往往也需要性格不同的人。

所以,在高考報志願選專業這個階段,過多考慮性格與專業的匹配度,到底有多大必要?

我們必須得承認,復雜的人類世界,沒有辦法靠數據精確量化,通過統計數據來認知現實世界,從來都不能盡善盡美。

即使現在建立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基礎上的大數據技術,為通過數據揭示出隱藏在行為背后的內在規律,提供了與以往不可比擬的手段與可能,但數據的本質並未發生改變。簡單地將數據等同於科學,制造新時代的“數據迷信”,如果不是思想上的幼稚,那就極有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的欺詐陷阱,值得我們警惕。

面對這種現象,相關部門應積極作為。一是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相關服務,為社會提供可靠權威、使用便捷而且收費相對低廉的高考以及中考志願填報服務﹔二是加強對大數據應用相關市場的監管,防止商業公司利用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等把數據服務變成數據欺詐,規范市場,相關部門責無旁貸。

而對廣大家長和考生來說,一定要看到,高考一考定終生的時代已經過去,高考志願也不能決定你的未來發展。明乎此,就容易在高考志願填報中保持應有的理性和平常心,面對商業的鼓噪和喧囂,別因為“數據迷信”交了智商稅。你必須尊重自己的興趣,聽從內心的呼喚,大數據才可能幫你做出高效而正確的決斷。

王天定(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責編:蔡穎超(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