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江淮汽車,三十未立

張力克

2019年08月12日09:22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擁有30年歷史的知名車企,江淮汽車,正徘徊在生存的十字路口。

最新數據顯示出了江淮汽車的生存狀態。

日前,江淮汽車發布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7月份銷量為2.76萬輛,同比下降27.29%﹔1至7月份,江淮汽車累計汽車銷量為26.27萬輛,同比下降9.46%。

其實,江淮面臨的問題,可能比上述數據更嚴重:各條產品線處於嚴重下滑狀態。乘用車方面,江淮轎車7月份銷量為1071輛,同比下降77.49%。SUV銷量為6691輛,同比下滑44.6%﹔MPV銷量為2094輛,同比下降41.85%。商用車方面,江淮汽車7月份銷量為27555輛,同比下降27.29%。

除了數據上的失利,江淮還陷入排放造假丑聞的漩渦中,被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處以1.7億元罰款,創下了國內車企因排放問題罰款的最高紀錄。這一切,都給江淮汽車籠罩著一層層陰霾。

曾經的商用車強者

回顧以往的發展歷程,江淮汽車人或許會有感嘆:30年的甘苦誰知?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中國汽車市場仍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各大汽車制造商掌握的汽車技術也相對落后。隨著改革開放日漸推進,中國經濟開始全面復蘇,對汽車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彼時,江淮汽車只是安徽省機械局領導下的一家生產汽車零配件及部分商用車型的制造廠。經過對市場及自身充分研究,江淮汽車決定將全部的資金、技術投入到客車及貨車的底盤領域。

1990年,江淮汽車創造性地開發出一款客車專用底盤,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客車隻能由貨車底盤改裝的狀況,提升了客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兩年后,江淮汽車又開發出國內第一款后置發動機底盤,達到國內6米至8米客車底盤的最高水平。隨后,憑借領先的技術水平,江淮汽車生產的三款客車專用底盤幾乎壟斷了國內中型客車市場。

江淮汽車人的創新獲得了回報。1995年,江淮汽車登頂國內客車底盤銷量冠軍,1996年客車底盤的全年銷售量更是突破了1萬台大關。

隨著客車底盤業務的不斷成熟,江淮汽車制造廠於1996年12月接手合肥客車廠,開始生產客車,經過了幾年的發展,江淮汽車成為了當時國內客車領域的佼佼者。

在不斷發力客車底盤業務的同時,江淮汽車也在不斷推動自身在輕卡領域的發展。

1996年,江淮汽車的輕卡帥鈴正式上市。此后,輕卡逐漸成為江淮的業務核心,並逐漸發展為三個層次的產品線,分別滿足高中低檔消費市場的需求。

由商轉乘

成為商用車領域的佼佼者后,江淮汽車漸漸不滿足於現狀,開始謀求進入乘用車市場。

事實上,在2000年以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轎車、SUV、MPV等產品近乎一片空白,基本由外資車企或在華合資車企生產。進入2000年以來,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國乘用車市場開始呈現“井噴式”發展,國內出現了第一批由商用車切入乘用車領域的自主品牌。

與商用車相比,乘用車市場前景更為廣闊,且利潤更加豐厚,江淮汽車一直試圖在乘用車領域有一番作為。江淮汽車前任董事長左延安曾多次表示,如果不做乘用車,江淮汽車就會被市場邊緣化。

江淮汽車瞄准的第一個目標是MPV。

在當時國內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江淮汽車注意到,市場對公商務車具有龐大的需求。經過反復研究后,江淮汽車決定與韓國現代汽車合作,引進代號為H-1的MPV技術,並結合實際情況打造適合中國市場的MPV車型。

2002年3月18日,第一台名為“江淮瑞風”的多功能MPV下線,拉開了江淮汽車進入乘用車市場的序幕。

由於江淮瑞風是在完全引進韓國生產線后進行生產的,因此,其內飾設計、配置、功能都和同一時期的現代H-1如出一轍。據稱,這款MPV車型除了外觀搶眼、時尚,還兼具轎車的舒適性、輕型載客型客車的載客能力以及能夠輕鬆穿梭復雜路面的通過性。

當時,江淮瑞風一經推出便成為國內大MPV市場的爆款車型。2002年,江淮瑞風的銷量佔國內大MPV總銷量的62%。2003年10月,上市僅1年半的江淮瑞風便已經迎來了第1萬台車的下線,這在當時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績。

大舉進軍乘用車市場

由於MPV大獲成功,江淮汽車隨后開始醞釀進入更廣闊的乘用車市場,生產轎車、SUV等。

2007年1月,江淮汽車公司轎車項目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同年4月,江淮汽車在上海車展期間正式發布首款全新轎車賓悅,向外界宣告正式進軍轎車市場。

當年11月18日,賓悅正式上市,並迅速吸引了市場的關注。2008年,賓悅的銷量已經非常接近當年2.2萬輛的銷售目標。然而,由於這款產品存在用料不足、內飾廉價以及各種質量問題,賓悅在市場上的口碑迅速下滑,幾年后更是逐漸從市場中消失。

在相繼推出瑞鷹、賓悅后,由商用車轉型乘用車的江淮汽車逐漸摸清了乘用車市場的門路。2008年9月的成都車展上,江淮汽車正式發布一款全新轎車,有兩廂、三廂緊湊版本,分別被命名為“同悅”及“同悅RS”。

與國內許多自主品牌不同,江淮汽車的新車從發布到上市的時間往往很短,動作非常迅速。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操作方式有利於江淮汽車在當時快速搶佔市場,但由於多數車型的研發、測試時間不充足,這些已上市的車型總會存在各種小毛病,不利於江淮汽車在市場中樹立口碑及長遠發展。

在同悅系列車型發布僅兩個月后,江淮汽車便在2008年11月17日將這兩款車型正式推向市場。隨后不久,2009年上海車展期間,江淮汽車又帶來了一款定位於緊湊級市場的新車型———江淮和悅。同年10月18日,包括三廂轎車、MPV車型在內的江淮和悅系列車型正式上市。

短短幾年時間,江淮汽車就已經形成了由瑞鷹、賓悅、同悅、和悅組成的乘用車產品線。到了2010年,江淮乘用車已擁有成型的產品體系,江淮汽車在乘用車領域形成C、B、A、A0級轎車、SUV、MPV六大系列平台。

與此同時,江淮乘用車於2010年在全國建立起150家專營店,銷量達到創紀錄的20萬輛,位列當年自主品牌銷量第7位,佔江淮汽車當年總銷量的43.4%。在當年制定的“十二五”計劃中,江淮汽車曾宣布,至2015年,乘用車要佔江淮汽車總產量的三分之二,這意味著,江淮乘用車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多線失利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在中國車市增速逐漸放緩的背景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車企進入中國市場,以及自主乘用車品牌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等待江淮汽車的是一場殘酷的競爭。

2011年,江淮乘用車銷量增速大幅下降,當年僅銷售約21.5萬輛汽車,同比增長8%。此前,這一增幅均保持在50%以上。進入2012年,江淮汽車的銷售情況並沒有隨車市回暖而好轉,其主要乘用車產品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為了扭轉局面,江淮汽車開始調整自身產業結構,首先便是對乘用車戰略進行深化與升級。2012年廣州車展開幕前夕,江淮乘用車正式發布“瑞風+和悅”雙品牌運營戰略,根據這一戰略規劃,未來,江淮乘用車產品將按目標客戶屬性差異分別歸入瑞風與和悅兩大品牌中,並統一採用“品牌+字母+數字”的命名方式。

然而,就在江淮汽車打算推陳出新,重新謀劃乘用車未來時,一聲“驚雷”擾亂了它前行的步伐。

2013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江淮汽車同悅轎車底盤周圍鋼板及車身鋼板鏽穿,許多車主紛紛表示,他們發現問題后曾多次申請維修、更換車輛,但並未得到江淮汽車方面的妥善解決。

此事一經曝光便引起了消費者對江淮汽車質量問題的關注。事發后第二天,江淮汽車表示,將召回問題批次的江淮同悅轎車,徹底、妥善地解決此次問題。

雖然認錯很快,解決問題的行動也算迅速,但此事仍對江淮汽車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

2014年,江淮汽車轎車產品銷量為5.28萬輛,同比減少50%﹔到了2015年,這一數據已大幅縮減至不足3萬輛。

此時,恰逢中國車市迎來SUV“熱潮”,於是,江淮汽車開始把目光聚焦在SUV領域。

2015年,憑借小型SUV瑞風S3的熱銷,江淮乘用車當年銷量達到近35萬台,同比大幅增長75%。

但是,隨著SUV市場逐步進入紅海,江淮汽車產品面臨同質化嚴重、小毛病多、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問題。2017年,江淮汽車SUV板塊全年累計銷量為12.13萬台,同比下滑55.9%﹔2018年,江淮汽車SUV板塊再次萎縮,全年累計銷量僅為9.32萬輛,同比下滑23.16%。

與此同時,江淮汽車的MPV板塊也進入了停擺階段。近年來,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以舒適性見長的家用MPV產品開始大行其道。而江淮汽車瑞風MPV產品瞄准的對象大都是政府機構和企業用戶,主要為商用領域,在政府取消公務用車採購后,瑞風MPV的潛在市場規模開始萎縮,增長乏力。

由於SUV和MPV業務皆萎靡不振,2015年后,不再專注轎車產品的江淮汽車逐漸陷入困境。

全面“潰敗”

江淮汽車的困境在2018年展現的“淋漓盡致”。

財報顯示,江淮汽車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00.92億元,同比增長1.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86億元,同比下降282.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虧損18.77億元。

江淮汽車方面表示,公司2018年虧損的原因主要有五個:首先,行業不景氣,汽車銷量下滑、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因應收賬款、存貨、專用模具、專有技術等因素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增加﹔再次,部分合營企業項目正處於費用投入階段,投資收益較上年減少﹔第四,公司繼續堅持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加﹔最后,匯率波動和融資成本上升,導致財務費用同比增加。

但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均指出,除了外部因素,江淮汽車之所以會出現銷量下滑、業績虧損,主要問題源於自身。

首先,在產品研發方面,江淮汽車一直缺乏自主研發的動力。“無論是早期大獲成功的客車底盤,還是瑞風MPV,都主要依靠外部技術支持,這種通過簡單技術轉讓就使江淮汽車俘獲市場的方式,讓其逐漸喪失了獨立自主、加大投入研發新技術的動力。”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直言。

其次,自2013年央視“3·15”曝光江淮同悅轎車車身生鏽事件之后,江淮汽車口碑下滑。盡管江淮汽車此后提升了產品質量管控,但產品品質仍與同行業有一定差距,在每年中消協發布的消費者投訴榜單上,江淮汽車的產品投訴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此外,另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江淮汽車推出產品節奏速度過快,導致產品亮點不多,且缺乏足夠的驗証和測試時間,導致產品問題突出。

以江淮汽車的主力車型瑞風S3為例,2016年初,其月銷量可達到2.4萬輛,但到了2017年底,該車的月均銷量僅剩5442輛,如今月銷量甚至已不足2000輛。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多次走訪中發現,江淮汽車經銷商店的客戶相當稀少,當詢問銷售人員瑞風S3的銷售情況時,對方僅表示“市場不好”。

進入2019年,江淮汽車的運營情況並未好轉。2019年一季度,江淮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65億元,同比下降69%,扣非淨利潤為-0.34億元,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1.05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7月15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將不符合排放標准的車輛當成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違反相關規定,被處以1.7億余元罰款,無疑加重了江淮汽車今年的業績壓力。

未來在哪

客觀來看,與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江淮汽車對市場風向的把握應該說是比較有前瞻性的。

比如,在國內缺乏高品質客車時,江淮汽車開發出首款客車專用底盤﹔在國內對大MPV需求開始提升時,江淮汽車又引進了瑞風MPV﹔在乘用車市場迎來井噴時,江淮汽車又適時切入乘用車市場……

再比如,早在2010年,國家尚未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時,江淮汽車就啟動了新能源轎車的研發與生產。當年的北京車展上,江淮和悅混動車型就曾引發業內關注,而在廣州車展上亮相的同悅純電動車更是在一定范圍內引起了轟動,和比亞迪相比,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節奏僅慢了兩年。

而隨著SUV、MPV銷量在2015年接連陷入低迷,江淮汽車在當年提出了新能源發展戰略,力爭到2025年將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提升至總銷量的30%以上。與江淮汽車傳統燃油車相比,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進步神速,這是江淮汽車“由商轉乘”發展路線后的新方向——“由乘轉新”。

那麼,擁有前瞻意識的江淮汽車,如今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江淮汽車進入競爭更加激烈的乘用車領域時,它在商用車領域的那套打法早已不再適用。

對於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目標,《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江淮汽車,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任何回復。

(責編:余婧瑤(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