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輝通科技董事長紀博超辦公室的落地窗向外眺望,遠處的城際鐵軌倏忽而過,再遠處是一棟棟高樓聳立的浦東新區。
紀博超當天要開車前往蘇州,和蘇州市領導洽談當地智慧停車產業的發展合作。
紀博超在2015年加入輝通科技,彼時的互聯網風口更迭頻換,團購、O2O、共享經濟、VR、AR、新零售、社交電商等領域火爆一時,而AI、物聯網、智能網聯等技術創新,同樣厮殺慘烈。
智慧停車也不例外。此后四年時間,紀博超在上海與30多家同行同場競技,最終脫穎而出。
“城市停車場”作為“新基建”在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上也被提及。這次會議提出,穩定制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在國家智慧城市與“互聯網+”政策的指引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能夠為城市治理帶來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技術和應用不斷涌現。在交通方面,通過衛星分析和開放雲平台等實時流量監測,感知交通路況﹔在平安城市領域,通過行為軌跡、社會關系、社會輿情等集中監控和分析,為公安部門指揮決策、情報研判提供有力支持﹔在政務服務上,依托統一的互聯網電子政務數據服務平台﹔在醫療健康行業,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數據互聯互通,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也及時監測疫情。
作為智慧城市管理水平體現之一的智慧停車,也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是在城市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同時,出於改善城市交通與民生品質的訴求,各界對智慧停車行業也越來越關注。
一
將停車位資源整合,實現停車場互聯網化、智能化和互聯網資源動態配置是智慧交通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隨著關於智慧城市各個政策的落地,整個智能交通行業正處在時代變速變化的關口。特別是停車場,從以前彼此分散的、非信息化的時期過渡到一個將城市互聯到一起的、智能化數據平台,成為城市治理的智慧型變革的立足點,並成為繼網約車和共享單車之后,交通出行領域出現的又一個被資本追棒的“風口”。
2004年,同濟大學畢業的紀博超前往國際知名工程師院校法國國立路橋學校讀碩士。此前,“智慧停車”對他來說是個陌生詞匯。到了2015年,紀博超通過入股方式,成為輝通科技這家向智慧停車轉型的企業的掌舵人。當時,團購、O2O、共享經濟、VR、AR、新零售、社交電商等領域風口更迭輪換,AI、物聯網、智能網聯等技術創新風起雲涌。智慧停車也不例外。“當時整個上海市場上,二三十家公司在競爭,我們是最不被看好的。”紀博超記得,當時他還是行業新兵,在停車場這一相對傳統的領域中,自己遠沒有上海本土已成規模化發展的運營方有優勢。
智慧停車場的商業模式是由互聯網企業把停車場的系統進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級,但互聯網企業不從停車場收入中直接分成,而是獲得智能化停車場的所有數據、電子支付通道等線上業務的運營權。
紀博超很看好這一模式,因為城市的停車場比較分散,每個停車場又是信息孤島,經營手段單一,還是一個傳統的落后型行業。但在智能化改造、所有信息數據上傳后,停車場與車主之間就可以形成信息的共享,包括停車位和支付的共享。
“智慧停車可通過電子支付、自助繳費、牌照識別、自動放行等手段,實現車輛快速流通離場、減少離場時間﹔通過停車位引導、反向尋車誘導等手段減少找車與徘徊時間,加快停車與找車速度。”紀博超說。
在這一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是輝通科技智慧停車APP“優會停”的車位信息實時更新發布、地圖導航、在線支付等功能,也即紀博超基於大數據雲計算,逐步建立起連接車主、停車場、汽車服務商、城市管理者等城市出行全產業鏈參與者在內的、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大平台。
“那個時候是真苦。”紀博超笑道,當時很多同類型企業在找停車場談合作時都是拿著公司宣傳冊過去,而他每次在談判之前,都會根據這個停車場所處的周圍環境和潛在訴求,拿出一份針對性解決方案。
在當時,紀博超和上海三十多家同行一樣,通過贈送智能化設備的方式,獲取停車場未來五年的數據和線上業務的運營權。
二
目前從整個產業鏈來說,中國智慧停車市場格局相對分散,主要以智能停車設備商、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提供商、互聯網停車運營企業為主。其中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承上啟下,提供商主要向停車場提供智慧停車系統以及面向C端用戶的智慧停車APP產品。
但在上世紀80年代,停車場管理模式方才在國內出現,並主要是出於公共秩序的維護,隻採用人工方式﹔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初,隨著城鎮化和房地產建設發展和安防意識的加強,停車場開始重視停車出入口,但此時出入口控制設備水平相對較低,收費仍以人工方式為主。事實上,正是多年來停車信息不通暢與管理水平的低下,造成了“停車難”與“沒車停”現象,使得車位使用率低下。
公安部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172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其中汽車2.4億輛,小型載客汽車首次突破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09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69億人。
汽車保有量增加帶動停車位需求激增。《2017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停車位缺口率已經達到50%,與此同時車場的平均空置率達51.3%。
該《報告》稱,全國有超過90%的城市車位使用率在50%以下,北上廣深等主要城市的車位使用率都在40%-50%之間。
在停車資源緊缺的背景下,利用效率不高加劇了停車難的問題。
據ETCP智慧停車產業研究院介紹,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空置率達到44.6%,而全國城市超九成車位的使用率小於50%。報告還指出,當車位使用率提升到80%時,如上海、重慶兩市,車位供給量就將大於車位需求量。
不過,隨著大數據驅動著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專業化,越來越多的政府管理機構和行業企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落地到城市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過程,智慧城市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行業企業提供的智慧解決方案也逐漸現代化、智能化。
紀博超表示,數據是智慧交通的核心資源,對擁有停車資源的企業來說,盤活停車場車庫數據,未來利用大數據實現精准廣告投放、為汽車后市場提供導流服務等,進而從這些服務中獲得盈利才是目的。
打通大量停車場場所數據孤島這件事,除了智慧停車運營商在做,城市數據運營中心也在做。比如阿裡雲旗下的城市大腦,就與重慶市達成合作,借助ET城市大腦,統計匯聚重慶實時全量的停車資源信息,進行區域泊位信息監控和預測,並結合動態交通數據,為政府進行區域泊位規劃優化提供輔助支撐,從靜態交通層面提升城市交通暢通度。
三
紀博超介紹說,通過停車場空間的智慧化管理,推進城市治理智慧化、立體化、平台化,是很多業內企業努力的方向。“優會停”APP,就是他基於大數據雲計算打造的、面向C端用戶的產品。
車主在“優會停”首頁選擇目的地,點擊“找空車位”按鈕,附近所有營業性停車場以及其它停車場實時空位數都出現在電子地圖上。
車主隨機選擇一家停車場,在電子地圖導航功能的幫助下就可以順利進入該停車場。
紀博超坦言,“優會停”的“誕生”,得益於廣闊的市場需求,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
早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停車秩序治理”就為停車產業化的發展拉開了政策大幕。同年8月3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於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智能化停車建設方面,大力推動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積極引導車位自動查詢、電子自動收費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態的發展,提高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並將放開社會資本全額投資停車設施收費,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
《意見》發布以后,一系列與智慧停車產業相關的政策問世,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智慧停車行業資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現有停車場的商業化、提升停車場智能水平成為不少政策文件中的共同點。
不僅“停車秩序治理”出現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上海市也啟動了公共停車信息平台的試點工程,要求中心城區為主的公共停車場要逐步實現電子收費系統的標准化改造和信息聯網,並統一接入上述信息平台。
數據顯示,2015年后,超過200家企業參與了智慧停車產業。在這200多家企業中,既有無憂停車、安居寶、捷順、富士等傳統停車設備供應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安防設備供應商,憑借視頻技術、可視化管理、門禁管理等優勢在停車場業務上展開布局﹔一批在資本助推下,善於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和流量獲取的互聯網企業,這其中既有阿裡投資立的方停車(行唄)、停簡單,騰訊投資的蜜蜂停車、宜停車及與車聯APP、MyCar等合作的社交媒體平台等。
“為什麼能在二三十家的競爭中跑出來?”紀博超說,“在解決停車難的同時,實現車主、停車場、空間增值服務閉環,打造全新的流量入口,盤活城市復合空間價值。這其中,大數據在社會治理智能化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有助於促進社會治理決策科學化和治理方式精細化。大數據不僅是新手段、新工具,還是推動決策科學化和治理方式精細化的巧妙路徑。”
目前,智慧停車已經進入與車聯網息息相關的高層次階段,智慧停車模式將朝向生態化發展。通過社會化的方式打破公司邊界,完成共享經濟時代的傳統商業要素重新整合,完成開放、共享、價值增量交換等成為全新的競爭格局。
四
在紀博超看來,停車場是一個城市復合空間,它既是人們物質生產活動的結果,也是由人們出行需求衍生出的城市消費空間。
“隻要價值、創新、服務做得好,你就會有收益。但社會效益一定是第一位。”紀博超說。
據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發布的《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僅2016年中國的停車消費已達4000億元。
據前瞻網數據預計,未來幾年,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並有望在2020年突破154億元。
紀博超最大夢想,是做一個“沒有停車場的停車服務提供商”,就像消費者在攜程上預訂酒店和機票,車主們在軟件上直接預訂停車位、購買折扣停車券等各式個性化的停車服務,服務商平台可以盡可能多地豐富用戶畫像的精准度和質量。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技術也在不斷成熟,智慧停車設備不僅可以有效採集相關數據信息,並逐步實現通過互聯網方式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分析、融合,例如將這些數據應用到企業客戶畫像工作,以及交管部門的體系化管理工作中,技術實力突出的智慧停車企業為城市中的各種平台帶來的將是更加全面、細致的服務。
在2019年深圳國際“智慧停車•城市更從容”為主題的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上,智慧停車行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傳感網、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下蓬勃發展的情況成為“紀博超們”不倦努力的一頁。匯集了無感支付、立體車庫、智慧停車雲平台、TI6S車牌識別道閘一體機、第三代停車機器人等行業前沿智慧停車設備與解決方案,成為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形態之一。
紀博超覺得,智慧停車政策鋪墊已相當到位,物聯網、大數據、車牌識別、人工智能、線上支付等技術相對成熟,智慧停車系統市場需求也火速上升,車位共享將成為繼單車、汽車共享之后,又一新型共享生態。但智慧停車是一個特殊行業,政府、交管部門、停車經營者和停車消費者,既是智慧停車建設的參與者,也是智慧成果的獲利者,因此,智慧停車是需要多位一體、協同推進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