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A股“避雷”指南:揭秘上市公司造假四大“套路”

孫庭陽  李永華

2019年08月3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近日,董明珠放話格力電器100%不會爆雷,她還表示:“會爆雷的白馬股不是真的白馬股。”

“流量女王”一發話,A股“爆雷”話題再度火熱。

爆雷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最具殺傷力的莫過於財務造假。從早期的鄭百文、銀廣夏和藍田股份,到近期的康得新、撫順特鋼,財務造假案例層出不窮。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調節利潤、虛假記載,即投資人平常所說的做假賬,一旦被証監會立案查實,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會被行政處罰並處罰款,涉及犯罪的還要“吃牢飯”。如觸及退市或暫停上市紅線,其股票將被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

風險如此之大,上市公司為何還要造假?在什麼階段財務造假?財務造假都有哪些手段?怎樣才能快速發現危險的雷區跡象?

証監會監管報告曝光:

上市公司造假有四大“套路”

年報是上市公司最全面完整的財務報告,在年報公布完畢后,証監會的會計部會組織專門力量抽樣審閱年報,形成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對外公布。

比如,2014年至2016年的會計監管報告中,對會計處理的技術性探討較多。

2017年年報會計監管報告首次出現“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資產減值計提及轉回調節利潤的嫌疑”的說法,採取的手法有“通過年底改變應收款項壞賬准備計提方法或比例、變更針對虧損合同計提預計負債的金額等方式調節利潤”。

最新公布的《2018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對上市公司利潤調節方式敘述更詳盡,直指“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多種手段跨期調節利潤,虛增利潤或者業績‘大洗澡’,跨期調節利潤。有公司存在選擇性會計確認和信息披露的情況,未能完整反映上市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更有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多種方式構造不實或不公允交易,調節利潤,以實現‘保殼’等目的”。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自2017年初至今年8月22日,因定期報告(含季報、半年報、年報)財務數據含有虛假記載,被証監會及各地証監局行政處罰(含事先告知)案例(以下簡稱“被處罰”)共有39家公司。其中,退市的公司已有5家,分別是博元投資(600656.SH)、烯碳新材(000511.SZ)、上海普天(600680.SH)、華澤鈷鎳(000693.SZ)和昆明機床(600806.SH)。

這39家被處罰公司的造假行為,包括IPO、重大資產收購前后、保殼等各階段。《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行政處罰書,還原以上各階段財務造假典型始末。

IPO造假:

嘉寓股份連續造假7年,登雲股份造假6年

嘉寓股份(300117.SZ)和登雲股份(002715.SZ)是典型兩例IPO(首次公開發行)文件中財務數據造假公司。

嘉寓股份2010年9月上市,向証監會報送的招股說明書所列利潤情況是2007年至2009年度、2010年1月至6月。

2008年度,嘉寓股份將收到的關聯方資金1263萬元,記載為供應商供貨或退款。2009年度,嘉寓股份將上述關聯方及另一非關聯方支付的資金7568萬元,記載為客戶支付的工程款,沖抵應收賬款。

據調查結果,嘉寓股份違反企業會計准則,對2008年至2010年完工的119個工程項目,嘉寓股份以跨期結轉成本的方式調節利潤。

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嘉寓股份虛增利潤。這樣的造假在上市后也沒停止,2011年至2013年度利潤全部存在虛增或虛減的情況。上市后第一年公布淨利潤虛增了4242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50.91%。此外,公司還利用賬外資金發放員工薪酬,通過少計提當期應付職工薪酬方式多計利潤。

1

嘉寓股份的財務操縱,歷時7年,合計調節利潤9499萬元。公司時任董事長田家玉、財務總監和財務經理胡滿姣和副總經理知曉並安排人員實施上述操作。

2015年6月嘉寓股份被証監會立案調查,兩年后的2017年4月,証監會對公司下達行政處罰決定:對公司給予警告,罰款60萬元﹔對時任財務總監、副總經理、董事、獨立董事等28人給予警告,處5萬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對時任董事長田家玉採取8年証券市場禁入措施,對時任財務總監胡滿姣採取5年証券市場禁入措施。

平安証券是嘉寓股份上市的主承銷商,目前尚未因此事受到處罰。

2017年6月受到行政處罰的登雲股份,上市招股說明書所記載的2010年至2013年6月,存在部分三包索賠費、咨詢服務費、會務費不入賬,以及票據貼現費用不入賬、提前確認收入等情形。這樣的操作在上市之后的2013年報、2014年報仍然出現。在2015年一季報中,登雲股份將銷售商品的單位成本手工調減了一定的百分比,經調整,主營業務成本減少421萬元,使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由虧轉盈。

証監會認定,登雲股份IPO申請文件、2013年和2014年年度報告、2015 年第一季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

同樣,登雲股份受到警告及罰款60萬元,26名責任人被警告,罰款5萬至30萬元不等,對董事兼總經理歐洪先、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潘煒採取5年証券市場禁入措施。

其主承銷商新時代証券被証監會警告,沒收業務收入並處以等額罰款合計3354萬元,3名保薦人(其中一人中間接替)也被警告,兩名被罰款30萬元、一名被罰款15萬元。

對於上市公司IPO財務造假,一位不願具名的証券分析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新股發行價的定價與招股說明書中的每股收益正相關,每股收益高,發行價水漲船高,也會增加首募資金量,因此,IPO公司有動力粉飾上市前的利潤。主承銷商在此也難辭其咎,他們多是輔導券商,經歷了數年的輔導期,對擬上市公司基本“門清”,仍對做假賬公司出具保薦報告,難言“履行盡職調查義務、有效履行持續督導義務”,被處罰也不冤。

重大資產重組造假:粵傳媒235份虛假合同

佳電股份延遲費用入賬保承諾期利潤

重大資產重組時的造假也不少見。

2013年9月,粵傳媒(002181.SZ)收購上海香榭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香榭麗”)股權,以2013年6月淨資產評估作價4.5億元,加上此后粵傳媒對香榭麗兩次增資4500萬元,粵傳媒為香榭麗合計支付4.95億元。2014年6月,香榭麗完成股權過戶。

兩年零三個月之后,香榭麗因資不抵債、官司纏身申請破產。至2016年6月30日,香榭麗的淨資產為-5.2億,當年前7個月虧損2.28億元。2017年9月份,粵傳媒以1元錢的價格將香榭麗轉讓。

到底何處有問題?

今年2月,粵傳媒收到証監會行政處罰書,這次重大資產收購時的財務造假內幕得以呈現。

據行政處罰書披露,香榭麗在收購前3年淨利潤就是全部虧損。香榭麗方面通過制作虛假合同虛增收入,虛增利潤。在2011年至2013年間,香榭麗制作虛假合同共計127份,共計虛增淨利潤3.06億元。

3

說過一個謊言之后,需要用更多的謊言去掩蓋。收購前的利潤,香榭麗就是虛構而來,收購后造假怎會戛然而止。

這起收購中,還伴隨著行賄受賄等行為,法院審理后,粵傳媒、香榭麗及財務顧問東方花旗相關人員被判刑。

粵傳媒被行政處罰,粵傳媒公司總經理兼董事趙文華全程參與、主導了粵傳媒收購香榭麗,被証監會警告、罰款30萬元,因刑事犯罪,2017年12月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11年有期徒刑。粵傳媒時任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及另一位副總經理也被判刑。香榭麗總經理葉玫及高管,犯有合同詐騙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單位行賄罪被判刑。

東方花旗証券是這次資產收購的財務顧問,被沒收此單業務收入並處3倍罰款合計2380萬元,其中一位資深業務總監也被判刑。

出具《評估報告》的中企華資產評估公司也有責任,今年5月領到罰單。

同樣是資產收購,鞍重股份(002667.SZ)和歡瑞世紀(000892.SZ)也因虛假記載被行政處罰。

置入上市公司的收購資產,往往都有業績承諾,可以把承諾期內利潤做漂亮,過了承諾期再業績變臉,這是做假賬的又一手法。

佳電股份(000922.SZ)原名阿繼電器,2011年置入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承諾,2011至2014年度實際淨利潤如不能達到承諾水平,相關方將要補償。

據行政處罰書披露,為保証業績承諾的完成,佳電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明決定從財務處理上做一些調整安排,以彌補完成業績承諾不足。財務總監梁喜華負責具體實施。

既然是2011至2014年有業績承諾,就將這段時間利潤做漂亮。在過了承諾期后,再恢復實際情況,一次虧個夠。這樣的操作,被証券市場稱為“過了業績承諾期就變臉”。

將費用延遲入賬是個“辦法”。佳電股份將2013年度費用2089萬元延遲到2014年度入賬,將2013年度費用1015萬元延遲到2015年度入賬,將2014年度費用3297萬元延遲到2015年度入賬。

通過少結轉成本、少計銷售費用等方式,佳電股份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虛增利潤1.58億元、0.40億元,分別佔當期淨利潤的93%、707%。

2015年,佳電股份將前期調節的利潤從2015年1月份開始逐月分期消化,直至全部轉回,恢復真實的財務狀況。

2017年4月,佳電股份被証監會立案調查。佳電股份及23名責任人員受到行政處罰和罰款,但麻煩事才剛剛開始。

此后,部分中小投資者以佳電股份“証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也有部分中小投資者向公司申請“一對一”和解,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已與873名中小股東達成和解,共計支付賠償金5324萬元,支付訴訟費384萬元。

保殼造假:如不造假,ST撫鋼2013年就退市了

証監會《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著重指出:“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多種方式構造不實或不公允交易,調節利潤,以實現‘保殼’等目的。”

按照造假時間算,ST撫鋼(600399.SZ)時間最長,歷時7年,証監會認為“手段特別惡劣,涉案數額特別巨大”。

2018年1月31日,經公司自查發現,ST撫鋼存在存貨等實物資產不實問題,可能涉及公司以往年度財務數據重大調整。

2018年3月21日,証監會對其立案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6年度、2017年1月至9月,ST撫鋼通過偽造、變造記賬憑証及原始憑証,修改物供系統、成本核算系統、財務系統數據等方式調整存貨中“返回鋼”數量、金額,將應計入當期成本的原材料計入存貨,導致涉案期間少結轉主營業務成本19.89億元。

2010年至2016年度、2017年1月至9月,撫順特鋼通過虛增存貨、減少生產成本、將部分虛增存貨轉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進行資本化等方式,累計虛增利潤總額19.02億元。

4

將2010年至2016年年度報告進行追溯調整后,2010年至2014年以及2016年(追溯調整前)共計6個年度,撫順特鋼由盈利轉為虧損。按照退市規則,如果不是造假,2010至2012年,公司連續3年虧損,2013年時就該退市了。

據行政處罰書披露:2010年至2017年連續多年存在信息披露有虛假記載的違法行為,其違法行為持續時間長,手段特別惡劣,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致使投資者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

這場造假,歷經7年,三任董事長趙明遠、董事(注:此人姓董名事)和孫啟,三任總經理單志強、張曉軍、 孫啟,兩任財務總監王勇和姜臣寶,再加上時任董事、副總經理、監事,共計45人被行政處罰並罰款。

配合大股東造假:三房巷與大股東往來款不記賬,澄星股份掩蓋票據佔款

除了上市公司造假,大股東侵奪上市公司,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例子也不少。

*ST康得(002450.SZ)在5年中將累計逾百億資金劃入康得集團,導致上市公司資金被佔用。這些被佔用資金案例中,上市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而証監會處罰的案例顯示,上市公司卻充當了資金被佔用的“幫凶”。

《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挑破了控股股東或關聯方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種種手法:如,向設立時間短、規模小、與上市公司業務無關聯的企業支付大額預付賬款﹔控股股東或其他關聯方以上市公司的名義對外借款或為關聯方提供擔保﹔上市公司疑似通過對外投資向關聯方轉移資金。

三房巷(600370.SH) 故意隱瞞大股東及其子公司佔用資金情況。

2014年度,三房巷的大股東及其子公司共13次佔用三房巷資金3.78億元,當年全部歸還。2015年度,三房巷集團及其子公司18次佔用三房巷股份資金6.35億元,當年全部歸還。三房巷故意隱瞞,未將上述關聯方資金往來記賬,由此導致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

三房巷被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分別被罰款30萬元。

澄星股份(600078.SH)大股東佔用資金更具隱蔽性。

2011年至2014年,澄星股份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通過銀行劃款或銀行票據方式,佔用澄星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資金。

2011年報,通過應收票據虛增、應付票據虛減,票據背書延遲入賬等方式,澄星股份的其他應收款虛減2.98億元,當年財報公布其他應收款0.23億元,實為3.31億元。

2012年,澄星股份應收票據虛增、應付票據虛減,當年其他應收款虛減2億元,預付賬款虛減9514萬元。

官方版“避雷”指南

上市公司數千家,各種數據和報告專業又復雜,怎樣才能快速識別其中埋藏的地雷呢?

証監會《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是“良心之作”,干貨滿滿,堪稱避雷指南,報告提到了上市公司的各種貓膩手段,有些是監管部門深入調查才能掌握的信息,在上市公司公開披露或者被爆雷之前,普通投資者難以一窺究竟﹔有些則是比較容易發現的雷區預警跡象,該報告也多有提及,普通投資者根據這些蛛絲馬跡再去分析,或許能繞開不少危險地帶。

被出具非標准意見是危險信號

2016年至2018年,証監會發布的會計監管報告內容框架都不一樣,側重點也不相同,相同的是,在每年度的監管會計報告開頭卻大致相似,而且都會提到上市公司年報被出具非標准意見的情況。

《2016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稱,105 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其中,保留意見 20 家、無法表示意見 10 家、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75 家。

據《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中,124家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17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36家被出具保留意見、71家被出具帶解釋說明的無保留意見。

《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顯示,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中,219 家公司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38 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82 家被出具保留意見,99 家被出具帶解釋性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

証監會為何如此重視這一數據?

相對於非標准審計意見,還有“標准無保留意見”。顧名思義,后者就是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審計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表示完全同意,沒有異議。

按照常規流程,在上市公司發布年報之前,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要派遣審計項目小組,深入該上市公司審計查賬,有的還要去工地現場調查,確保上市公司發布的財務報告真實准確。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被戲稱為資本市場的“看門狗”。

一位會計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般來說,出具非標准意見,會計師事務所是無奈之舉,畢竟,上市公司是客戶,隻要不是重大問題的影響,事務所也不願意這麼做,否則,很容易失去這家客戶。

那麼,被出具非標准意見甚至“無法表示意見”的是一些什麼樣的公司呢?

2018 年 6 月 22 日,中准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ST 撫鋼 2017 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19年,*ST 撫鋼的雷徹底引爆,監管部門查實其連續8年財務造假虛增利潤近20億元。

2018年4月27日,樂視網披露了2017年年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樂視網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樂視網各種故事不斷,公司2017年虧損138.78億元。人稱“賈布斯”的賈躍亭至今出海未歸。

按一家上市公司董秘的說法,隻要看到哪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標准意見,作為價值投資者就會躲得遠遠的,鬼知道哪天會爆雷。

從數量來看,這3年來,被出具非標准意見的公司快速增加,2018年比2017年猛增76%,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公司從2016年的10家,增長至2017年的17家,2018年暴增至38家,直接翻番。這也印証了普通投資者對今年資本市場“雷”多的直觀印象。

讓人尷尬的是,本應幫助投資者“排雷”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如今竟然被當成了反向指標。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8年,瑞華負責了319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其中,康得新、輔仁藥業、大族激光等“爆雷”公司均是其客戶。如,過去6年,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對輔仁藥業年報無一例外地出具了“標准無保留意見”。這讓瑞華陷入漩渦。據媒體報道,截至7月28日,受瑞華所事件影響的公司已累計達到45家。

看見“支付大額預付賬款”要小心

《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指出,“個別上市公司存在大額預付賬款,預付對象為成立時間很短的新設企業,企業注冊資本金很小甚至無實際出資,且經營范圍與上市公司的業務毫無關聯。”

預付賬款是指企業按照購貨合同的規定,預先以貨幣資金或貨幣等價物支付供應單位的款項,也就是說提前給錢,但還沒收貨。

按照証監會的上述提示,如果翻開年報,發現公司存在大額預付賬款,此時需加以小心。有心人還可以通過工商信息查詢系統,如天眼查、企查查之類的工具去看看拿到預付賬款的這些企業是否符合該監管報告提到的特征。

直接上案例。2017年12月,因涉嫌信披違規,証監會對保千裡(600074.SH)立案調查。

此后的核查中,保千裡稱,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公司未經審計報表顯示預付賬款余額約8.74億元,公司原董事長庄敏涉嫌以大額預付賬款交易的方式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保千裡稱,經初步判斷,上述預付賬款中絕大部分款項追償難度極大。由於款項已經對外支付,如因對方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且預付款項無法追回。

保千裡的案例中,還給出了另一條辨別財務雷區的線索,那就是大額應收賬款。截至2017年11月30日,保千裡應收賬款余額約25.66億元。保千裡稱,這些客戶大部分成立時間都不長,其經營能力、還款能力存疑,后續應收賬款能否回收存在不確定性,可回收金額有待進一步確認,應收賬款存在大部分不能回收的風險。

不論是拿預付賬款的供應商還是應收賬款中的客戶,“成立時間都不長”,看來都要提防著點。

像保千裡這樣有大額不合理預付賬款的還有不少同行者。如*ST天馬2017年12月與一家供應商簽訂了一份採購協議,簽署採購協議后的3天內就向該供應商支付了5.67億元的預付款,卻連交貨時間都沒有約定。

2018年4月27日,*ST天馬收到了証監會的一紙調查書。

今年,不少公司都因大額預付賬款收到過監管層的“問候”,如雲天化(600096.SH)2018年末公司商貿玉米業務的預付賬款為10.55億元,佔全年商貿玉米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56.39%,上交所就對此作了問詢。

截至 2018 年報告期期末,維維股份(600300.SH)預付款項賬面余額3.09 億元,其中預付賬款第一名的供應商是密山金源油脂油料有限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張桂宣在維維股份長期擔任高管。

聞之色變的“存貸雙高”

從*ST康得(002450.SZ)到ST康美(600518.SH),一旦某上市公司被曝“存貸雙高”,市場就提心吊膽。

《中國經濟周刊》曾報道,2018年10月15日,一篇由財務人士撰寫的《康美藥業究竟有沒有謊言》質疑康美藥業存貸雙高。其引述的數據是“截至2018年半年報,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399億元,同時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其他負債等)高達347億元。”該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我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康美藥業2018年半年報。當時寫這篇稿件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排雷,也沒有想到能在資本市場上起到如此大的影響。”

2019年4月30日,康美藥業發布2018年年報,並發布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對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重述,“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

令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是,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當日對媒體表示,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回事。

在爆雷之前,康得新是知名白馬股。至2018年底,*ST康得賬上的貨幣資金高達153億元,可謂“不差錢”。然而,其有息負債也高達110億元。明明賬上趴著大量現金,卻要借錢過日子?這是什麼道理?

《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指出,個別上市公司擁有大量非受限的銀行存款,同時又有大額有息負債,部分債務甚至出現違約,可能存在資金被挪用、資產受限或被質押等未充分披露的情況。

如何看待存貸雙高?海通証券固定收益研究員姜超認為,可能是存在三種情形:一是集團型企業在合並報表層面可能出現存貸雙高。對於子公司較多的集團型企業,可能有的子公司賬面現金充裕,而有的子公司更多依賴外部融資滿足經營資金需求,從而在合並報表層面表現為存貸雙高。二是企業在虛增收入的同時,為了滿足會計等式,需要相應的虛增資產或者少計負債,而虛增貨幣資金是一種典型的粉飾手法。三是貨幣資金中存在未披露的大額受限資金。當貨幣資金中存在大額受限資金時,公司實際能使用的現金很少,資金需求可能由外部融資滿足,從而產生存貸雙高的情況。受限資金未披露可能的情況一是被關聯方或者大股東佔用,二是為大股東或關聯方提供貸款質押、擔保,如與銀行簽訂抽屜協議。

*ST康得被查明的情況是,其母公司康得投資集團和*ST康得等子公司在北京銀行開設“集合賬戶”,康得投資集團可以提取*ST康得賬戶的錢,但*ST康得賬戶的對賬單並不反映賬戶資金被上撥的信息。結果就是,*ST康得賬上顯示有122億元,實際上,資金不翼而飛,余額為0。

今年,對存貸雙高的公司,監管層盯得緊緊的。如三安光電的2018年年報,上交所就問詢是否存在在大股東及其關聯方旗下控制的機構存放資金的情況,是否存在與控股股東或其他關聯方聯合或共管賬戶的情況,是否存在貨幣資金被他方實際使用的情況,是否存在潛在的合同安排以及是否存在潛在的限制用途。

科達潔能(600499.SH)、科迪乳業(002770.SZ)等公司也收到了關注類似問題的年報問詢函。科迪乳業在公司賬上雖有貨幣資金16.72億元,2018年新增銀行借款2.57億元,年末短期借款達到了11.92億元。《中國經濟周刊》獲悉,自2017年12月,科迪乳業就開始拖欠奶款了。參與現場“討債”的奶農向記者反映稱,一年半時間,科迪乳業“累計拖欠奶農奶款1.4億元”,涉及河南、山東、山西、天津、河北、江蘇、安徽等全國各地數千戶奶農。

難以核查的高利潤海外業務

《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稱,“個別上市公司海外並購時未關注標的公司以往納稅情況,被當地稅務機關稽查后要求補繳大額稅款及罰金。”該報告還指出,“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多種方式構造不實或不公允交易,調節利潤”。

難以看清的海外業務往往是藏污納垢之所,容易“構造不實或不公允交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大抵最后爆雷的海外業務往往最初光鮮亮麗,其特征之一就是毛利率普遍超出行業正常水平。

在A股市場,借海外交易的幌子來操控業績表現的鼻祖或許要算當年的銀廣廈。但以規模論,后來者居上。

*ST百特(002323.SZ)是反面典型之一。監管層的處罰決定顯示,2015年雅百特以虛構海外工程項目的方式虛增收入2.01億元,2015年雅百特以虛構建材出口貿易的方式虛增收入1852.94萬元。

回溯公告,2015年7月,*ST百特稱,公司承接了巴基斯坦某地鐵工程項目,實現收入2.01 億元,毛利率高達74.16%。

停牌1000天*ST信威(600485.SH)也是如此。*ST信威曾是大唐集團的核心企業,2003年上市,2010年轉為民企。2011年11月,*ST信威旗下的柬埔寨孫公司創造4.6億美元超級大訂單,當年貢獻淨利潤5.66億元,由此業績爆發,2011年至2013年,北京信威實現淨利潤分別為5.66億元、4.91億元、16.38億元,銷售淨利潤率高達48.32%、53.60%、69.43%﹔2014年順利借殼上市。

今年7月12日,*ST信威復牌,至8月7日收盤,已連續19個跌停。

*ST節能(000820.SZ)也曾靠著6.37億元的印尼業務大單撐起業績。2019年1月,証監會遼寧監管局就*ST節能對印尼大河項目營業收入確認不恰當、應收賬款壞賬計提不恰當等多個問題作出了要求其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如果哪家上市公司莫名其妙地多了個海外大單,利潤表現還特別好,那就請投資者自行擦亮眼睛。

“年末突擊交易”“關聯方‘接盤’買單”要注意

每到歲末,總有一些上市公司搞大動作。

《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就挑明:有的上市公司年末突擊交易增加利潤,有的通過關聯方交易虛增利潤,且轉讓價格顯著高於市場價格,這類因業績壓力而進行的突擊交易合理性存疑。

這兩種做法往往還糾纏在一起,投資者也容易辨認。

2018年11月, *ST南風再次因信息披露違規被深圳証券交易所出具了監管函。據*ST南風2018年年報,公司將旗下的10家子公司股權轉讓給其控股股東山焦鹽化,獲得4.95億元的收益,扭虧為盈,保殼成功。

電廣傳媒2018年底賣畫也引發爭議。2018年12月,電廣傳媒擬將徐悲鴻的名作《愚公移山》布面油畫以2.09億元(含稅)出售給關聯方湖南廣播電視台。電廣傳媒2017年虧損,2018年前三季度也是虧損,為此,外界認為,如果賣畫成功,電廣傳媒可一舉扭虧為盈,避免被“ST”。

12月21日,電廣傳媒公告稱,由於市場過分解讀,為從根本上避免曲解與猜測,這筆交易取消。

2018年底,出售資產給關聯方的交易頗多。如*ST三維、ST丹科、*ST藍科(601798.SH),有的資產出售溢價率高得驚動了交易所。如*ST運盛(600767.SH)一筆股權轉讓的關聯交易,增值率為605%﹔*ST藍科一筆股權轉讓的增值額為2.32億元,增值率為1283%,上交所就對這兩家公司發去問詢函,要求說明交易價格的公允性。

對於種種突擊手段,《2018 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稱,“上市公司因資產處置確認了大額收益,關聯交易的商業合理性以及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值得關注。”

(責編:黃玲麗、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