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專家熱議5G共建共享:節省成本,但投資不會減少

2019年10月11日09:15  來源:新京報

截至10月9日,三大運營商5G預約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大關。據記者了解,5G套餐最快將於10月正式公布。

今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和中國廣電發放了5G牌照,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元年。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快5G網絡規劃和部署,加快網絡建設步伐。在共享鐵塔、路杆等基礎設施的同時,三大運營商也在探索網絡設備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合作共建5G的最終敲定,標志著5G共建共享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2019年9月9日,中國聯通發布《關於與中國電信進行5G網絡共建共享合作的公告》,正式宣布將與中國電信在全國范圍內合作共建一張5G接入網絡。

我國5G網絡規劃和建設進展如何了?為何聯通電信要選擇共建共享模式?5G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有何政策建議?新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產業界專家,分享他們對於5G建設前沿的觀點看法。

目前國內5G建設進展如何?

5G網絡建設處於起始階段,5G基站已有數萬座。

王志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到今年7月,全球有26個國家36個運營企業開始提供5G的業務,這個數字好像很多,但是目前來看,實際的網絡建設規模和發展也是在非常起始的階段。今年上半年全球5G基站出貨量是45萬,其中8萬個在韓國,中國現在沒有特別精准的統計,我估計有五六萬在建設中。

我國6月6日發放了5G牌照,牌照發放也是允許運營企業開始5G網絡建設工作。網絡建設本身按照我們原來常規性估算需要9個月左右,網絡完善到一定程度條件下,各個運營企業才能提供5G的商業應用。所以牌照發放是商用網絡建設的發令槍。

黃宇紅(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移動明確2019年在50個以上的城市建設5萬個以上的基站。從目前來看,截至9月底已經在50個以上的城市建設了3.6萬個基站了,而且是已經開通的,在一些關鍵的、重要的場所都有5G的覆蓋了。

我們對5G的網絡建設的目標還是非常大的,應該說我們希望建一個全球5G精品網絡,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在所有的地市城市推出5G的商用。當然,做一個完整的覆蓋網絡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肯定會在5G有需求的區域和重點業務發展的區域保障5G的建設。

嚴斌峰(中國聯通研究院技術委員會主任):今年4月份中國聯通發布了7+33+N的戰略,在7個大中型城市要有5G的覆蓋,在33個市要出現城區的5G熱點覆蓋,在N個垂直行業我們積極建設5G的專網。這個N包括上海商飛,包括格力,包括在雲南5G的專網等等,我們已經建了100多個,我們還在繼續推進N的變大。聯通計劃在2019年40多個省區市建設4萬個基站,有好的商業模式的需求的地方我們也有針對5G的專網的建設,預計明年我們將進入5G的大規模使用期。

江志峰(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今年中國電信計劃在50個城市開展NSA和SA的混合組網,建設基站數量4萬個,業務上重點要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主要是2C和2B兩類開展,2C的市場像現在VR、AR、高清視頻通話等等,2B就是面向工業、交通、醫療、教育、媒體來推出面向2B市場的應用。我們力爭在2020年針對SA的網絡升級,對外開放基於SA的邊緣計算和網絡切片等差異化的網絡內容。目前成立了5G研發中心。

竇笠(中國鐵塔研究院院長):為了進一步支撐行業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開展5G的建設,我們在站址資源儲備、鐵塔等創新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站址資源儲備方面,首先我們儲備了千萬級的站址資源,可以通過快速改造,滿足5G建設需求。在我們的站址資源庫裡面除了自有的資源,還儲備了千萬級的社會杆塔的資源,包括875萬的路燈杆、監控杆,超過350萬電力杆塔,以及33萬的物業樓宇。

鐵塔方面,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195.4萬存量的鐵塔共享能力,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通信鐵塔創新。我們在業界開展了系統性的實驗研究,實現了風荷載的計算理論的創新,並且將成果納入通信鐵塔行業標准,行業標准已經發布了。

為何聯通電信選擇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能降低成本,加快進度,但整體5G投資不會減少。

馬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小企業室主任):共建共享的好處有幾個方面。第一,站址尋找比較困難,如果多家運營商室內覆蓋的區域優先,為了提高覆蓋的效果,爭奪站址會抬高成本,通過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分擔一些成本,同時減少一些站址需要,可以削減成本。第二,負債的問題,5G的各種成本,包括建設成本是非常高的,共建共享5G網絡是能夠削減成本的。第三,從技術來講,新技術的應用,網絡切片從技術來講,做共享的可行性更強。第四,過去我們在2G、3G、4G的競爭是基於網絡的競爭,或者是網絡對於運營商的競爭非常關鍵,但是對於4G甚至到5G業務創新是一個核心競爭要點,網絡重要性相對下降,所以這個時候沒必要把過多的投資隻放網絡上,應該也放在業務上,這樣可以把錢省下來做業務創新,專注於服務創新。第五,社會收益上,可以通過共建共享降低一些消耗、輻射等等這些問題。

共建共享還有最后一點,的確有利於網絡成本下降,傳遞到消費者身上帶動價格下降,這個是共建共享的幾個比較有利的原因。

嚴斌峰:面對5G帶來的壓力,我們還是要加快商用步伐,我們也在與中國電信探討關於5G的共建共享的方案,我們也參考了在4G上我們與中國電信的共享的成功經驗,還有借鑒國際上的運營商的成功經驗。我們9月份發布了與中國電信5G網絡共建共享合作公告,確定未來做2C方面,確定未來移動通信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合作共享5G接入策略,遵循誰建設、誰投資、誰維護的原則,確保5G網絡覆蓋區域內網絡建設、服務標准統一,保証同等的服務水平,必須要做到有效的保障服務和客戶體驗。

關於共建共享我們現在也在積極研究寬頻設備,設備是100M+100M的頻率,某種意義上相當於在物理意義上的共享,但是在軟件上還是分開的。

江志峰:目前電信和聯通探討的共建共享限於無線基站的接入方面,互聯的核心系統還是相互獨立的。之所以考慮兩家共享,主要考慮到兩家的5G頻率是相鄰的,我們在4G的時候也有一個探索,我們4G的時候頻率是相鄰的,5G的時候頻率也是相鄰的,因為頻率相鄰我們考慮能不能讓設備做寬頻設備。通過寬頻設備實現物理硬件的統一,但是在這個具體的載波上,在軟件方面是獨立的,共享的模式是物理一端邏輯兩端,從邏輯來看都是相對獨立的。

現在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在共享物理設備可以實現資本的節省,但是資本節省並不是以后這個錢就減少投資了,其實對於我們整個5G的投資來講,除了網絡建設投資還有相關的平台、資源系統和應用系統很多都需要投資,這些投資我們需要更均衡地分配一下,整體的5G投資不會減少。

共建共享的難點在哪裡?

共建共享既要解決技術問題,又要預防管理協調問題。

嚴斌峰:考慮到我們會發展一些NSA的用戶,未來提供服務的話,如果我們選擇兼容性的雙模基站的話,未來5G基站是雙模的,一個基站需要連接電信和聯通的4G、5G核心網,共4個核心網的連接,這裡面存在技術問題,我們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200MHz帶寬的硬件共享,現在設備還不支持,終端也不支持,我們也在跟設備廠家和終端廠家開展一些設計和研發工作。

江志峰:我們現在的共享共建是5G方面的共享共建,4G和5G會長期存在,現在對大多數人來說4G可以滿足,5G更多面對物聯網、物的使用來推進的,4G和5G的網絡會長期共存。剛才也提到將來還有一些新的技術問題要解決,我們也在努力攻關。

5G共享共建以后,我們的基站將來要有兩家進行調用使用,不可避免會產生協調的問題,我們內部要建立管理的規程,通過協議的約束來優化這方面的協調溝通的機制。

王志勤:無線網絡要滿足兩家運營企業的需求,要求這兩家運營企業在很多技術路線上要協調一致。在網絡管理層面,在一個地區隻有一個運營商能夠管理,另外一個運營商能夠觀測但不能實施基站參數的調整,由於用一張網絡滿足運營企業的質量需求,所以這是兩家運營企業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需要加強溝通協調的。從國家、行業角度來看,競爭活力可能會降低,競爭者的網絡少了以后,市場競爭減少,會降低整個市場的競爭程度。

馬源:共建共享的風險可以分幾個方面看。第一個,剛才也講到網絡配置包括很多問題比較復雜,包括網絡質量會有一些傷害,這個裡面有一些問題。第二個,是合作過程中可能有沖突,共享初期的時候用戶規模小,都感覺有合作的必要,但是過了三五年業務規模起來以后,會產生矛盾沖突,所以一般這種共享協議國外是非常短的,就是建設期相互搭一把,隨著自己的業務發展快,感覺沒有必要依賴於對方,可以自己鋪全網,帶來了共享協議的中斷,以及消費者體驗的問題,因為這種網絡共享之后消費者可能出現糾紛或者是感知差異,這些都是潛在的風險,這些風險需要通過一些舉措規避。

黃宇紅:共建共享要處理好共享和競爭的問題。共享不代表就一家或者是一個,因為本身發展的需要,無論是網絡還是業務方面,一個肯定是不夠的。從市場競爭的角度,適度的競爭在市場經濟方面是必要的,而且在4G的發展中,如果沒有競爭這個重要的因素,中國的4G也不會發展這麼快。市場競爭迫使我們加大投入的力度,包括從上到下,更能夠理解責任和承擔,但是下面還是需要市場化的力量來驅動。適度的競爭對產業的推進,包括網絡的質量、對用戶服務的質量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說5G是中國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新型基礎設施決定了國家的創新水平,5G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王志勤:5G的發展戰略意義大家都比較清楚,尤其在目前信息化發展,進入數字化發展的階段。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快5G商用步伐”,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今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支撐,現在國家層面也在探討什麼是新型基礎設施,我們感覺這種內涵和范疇也在逐步擴大,首先包括傳統的信息通信,尤其是通信這一塊兒,像5G、光纖、衛星的網絡基礎設施,其次在承載大數據層面,包括雲計算和一些大數據、人工智能對應的基礎設施,我們叫應用基礎設施。另外,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我們認為它叫信息綜合的基礎設施,主要服務於行業或者是社會。

國家現在把這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新型基礎設施自身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代表,所以它決定了國家的創新水平。同時新型基礎設施會跟其他技術進一步融合,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所以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決定了國家的創新水平和經濟發展素質,是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

5G的特點,大家也比較清楚,除了服務於人類互聯網以外,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所以更多像交通、工業、智慧城市這些社會和行業的基礎設施進一步的擴展。在技術方面,像雲計算的一些新計算、邊緣計算,我們也在擴展一些新的場景。基礎設施剛才也提到,一個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底層的5G、無線、光纖網絡等,另外應用的基礎設施以及新型的行業設施,所以可以看到這種新型的基礎設施和以往不同,將在社會層面更加廣泛普及,包括一些重要的能源行業、電力的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及工業基礎設施,都會是未來5G建設的主戰場。

史煒(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主任):5G對中國的發展是個歷史機遇,5G在中國恰恰也得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時機,就是5G技術、ICT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我們整個網絡架構技術,真正找到跟實體經濟新型制造業對接的機會,這是中國工業的第二次騰飛。第一次騰飛是鄧小平提出的開放,制造業對歐洲日本的開放,第二次騰飛是在開放的同時把ICT技術賦能於我們的實體經濟。對中國幾個主要的現代制造業領域,我們提前給它實現網絡優化,而且在網絡優化的時候一定要跟當地制造業的企業共同去做。我們過去搞了這麼多大客戶,我們現在運營商這麼辛苦,天天談大客戶,但是我們的大客戶是誰?就是多用你流量的大客戶,你簡單地掙過路費,需要掙到智能應用的錢,而賦能就是我們的運營企業知道現代企業真正需要什麼。

這個涉及技術、戰略之間的協調問題,這個是我們面臨更高的如何在5G的發展當中技術專家和經濟專家結合在一起,除了政策體制以外,除了體制優化以外,我們如何預測我們國家的未來工業,要預知未來,我們的系統架構就不僅受現狀的優化而優化。

對促進我國5G建設發展有何建議?

進一步推動公共基礎設施、社會資源開放共享,希望有一定的政策傾斜。

竇笠:第一,我們也多次提出,進一步推動公共基礎設施、社會資源開放共享,把移動寬帶基礎設施和資源納入建筑物通信設施建筑規范,形成強制標准,納入驗收環節。這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從政府更高的層面推動這個事情對於5G的建設更有利。目前5G集中建設的關鍵階段和部分的階段項目當中,仍然存在選址難、進場難、索要高額協調費等問題,我們希望進一步明確公共基礎設施的開放要求,出台基礎設施建設標准,各地新建擴建的建筑物、市政道路、大型工程項目等在施工圖的環節、送審、竣工環節都有配套的通信基礎設施的相關要求,有利於5G的建設。

第二,結合剛才我講的5G創新,我們還是建議進一步加大5G室內分基站的共享建設。據統計4G業務當中有70%的應用發生在室內,我們預計5G超過85%的業務發生在室內場景。無論是新建場景還是存量場景我們都建議5G室分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我們也積累了專業化的能力和經驗,也鍛煉了專業化的隊伍,在5G的室分建設上中國鐵塔也願意發揮統籌共享的作用,進一步深挖共享的潛力。

第三,我們建議出台通信用電優惠政策,我們建議應該全面推出,包括轉改直供電,這方面的成本挺高而且都是我們自己背著,如果這方面政府有進一步的支持,我覺得可能更好,包括用電申請、直供電改造上提供更多的便利,並且給予更多的優惠。

江志峰:在5G建設投資上希望有一定的投資和考核政策的傾斜。希望我們的共建共享有一些容錯的機制,也是一些鼓勵。在這種方式下,我們可以探索多種建網的模式,比如說共建共享,還有地方政府的供電補貼,有些城市也提出來補貼基站,政府有一些專項補貼,這個無疑對於運營商建立基站網絡是一個有力的補充。2C服務建的基站是面向大規模服務的,但是2B基站是面向企業、園區、景區等生產專門的專網服務,有些企業也願意投資一部分的資金和運營商進行共享共建,所以除了運營商之間的共享共建,地方政府的專項補貼、大企業之間的共享共建多種方式都可以開展一些探索。

李勇堅(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目前已經有了這麼多5G應用的情況下,在新的商業模式怎麼創新,這個非常重要。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個空間是在原來的思維上還是新的商業模式的思維上,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我覺得5G網絡的建設跟它的應用聯系起來一定會產生5G網絡建設商業模式的創新,讓各方面的力量都參與進來,對運營商來說這個地區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成本,商業模式的創新,建設模式的創新也是要思考,不要只是在幾家運營商裡面打圈圈,也解決不了我們很多現實問題。
 

(責編:臧運卓(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