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劇洗牌 賣吸塵器的戴森放棄造車獲評“理性”

李春蓮

2019年10月14日08:15  來源:証券日報

靠賣吹風機和吸塵器聞名的戴森,曾因宣布造車一事而刷爆朋友圈。有一批戴森的忠實粉絲還開玩笑表示:戴森的吹風機都買不起,電動車的價格簡直不敢想象。但目前來看,即便買得起也買不到了。

10月11日,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發給所有員工的郵件中宣布放棄電動汽車制造項目。

他還表示,盡管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了一款“非常神奇的電動汽車”,但它不會上路,因為其“在商業上不可行”。該公司曾試圖為這個項目尋找買家,但沒有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造車新勢力的首款車集中交付,傳統車企的純電動產品投放,這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也在加速洗牌。

因此,業內認為,戴森此時放棄造車是理性的。

放棄造車專注造電池

為了造車,戴森也曾下了血本,決心頗大。

早在2016年,戴森就啟動了這個項目,宣布利用他們在電池和電動機方面的專長開發汽車。該公司計劃投資逾20億英鎊(約合25億美元)開發一款“全新的、與眾不同”的電動汽車,其中一半資金將被用於開發汽車,另一半用於開發電池。

2018年10月份,戴森透露,這款電動車將在新加坡的一家新工廠生產,預計明年完工,首批車輛將於2021年下線。

公開信息顯示,為了造車,戴森先后招攬了阿斯頓·馬丁、特斯拉、寶馬、路虎、賓利等知名車企的研發技術人才,組建了一支超過400人的研發團隊。

戴森表示,公司將關閉英國和新加坡的電動汽車工廠,而為該廠雇用的500人,也會努力在公司其它業務中為他們找到替代工作。

對於戴森宣布放棄造車,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造車投入巨大,技術迭代快,且組合技術要求高。

“戴森是理性的。”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進入一個新市場是一個系統工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家電和汽車是兩個不同的市場,戴森是家電市場龍頭企業,跨界汽車市場的話個人覺得必須要找到一個密切合作伙伴才行,否則,都是自己去做,風險太大。

值得一提的是,電池正在成為投資新方向,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能源車企都在發力電池產業。

實際上,戴森布局電池領域已久。2015年,其花費9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固態電池創業公司Sakti3。

墨柯還表示:“sakti3是固態電池代表性廠家,如果戴森的決心不變,堅定支持這個項目,我個人看好他們。據我了解,目前sakti3已經做出了固態電池樣品,主要面臨的問題是規模化量產,需要全新的生產方式。”

他還認為,固態電池要應用,大概率也是由小到大——先做出小電池在家電市場應用,取得經驗之后再做大電池在電動汽車市場應用。也就是說,如果固態電池項目成功,戴森有較大可能在家電市場收回該項目的投資。同時,戴森開發電動汽車的工作也沒有白做,至少它深刻了解了電動汽車對固態電池性能會有怎麼樣的需求。

造車新勢力2019年集中交付

前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被資本熱捧,不少造車新勢力涌現。外行人造車,缺的不僅僅是技術,由於特別燒錢,也意味著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以賈躍亭的FF為例,資金鏈曾幾度面臨斷裂,如今FF還未實現量產。

而新能源汽車的代表特斯拉二季度營收為63.5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40億美元﹔淨虧損為4.08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7.18億美元、上季度的7.02億美元均有所收窄。

反觀國內,隨著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取消,蔚來、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

財報顯示,2019年Q2,蔚來淨虧損32.85億元,環比擴大25.2%,同比擴大了83.1%。虧損超出市場預期。

今年6月底,新能源汽車補貼幾近腰斬,這導致新能源汽車不得不提價,而提價后的新能源車的價格與燃油車相比,優勢愈發不明顯。

中信証券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1月份-8月份,12 家造車新勢力共實現銷量3.76萬輛,佔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份額7.8%。其中,威馬、蔚來、小鵬是造車新勢力中的銷量TOP3。

“2019 年是造車新勢力集中亮相、交付的元年,打造爆款和創造現金流的能力成為核心。”中信証券分析師陳俊彬認為,但是考慮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的第一年,對於企業的產品力(客戶滿意度、安全性)以及創造現金流的能力(銷量、融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隨著傳統車企如大眾MEB、奔馳EQ 等純電動平台產品的投放以及特斯拉中國工廠的投產,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窗口也日益緊張。

(責編:黃玲麗、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