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海上鋼琴師》上映 老片修復到底多吸金

盧揚

2019年11月15日08:04  來源:北京商報

11月15日,電影《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正式在內地上映,就在影迷重溫經典的同時,老片修復這一看似小眾的領域再次走入大眾視野。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經過清洗、採集、數字修復等多個環節,一部老電影需要至少20人經過4個月的時間才可修復完成,而修復后的老電影會為幕后人員帶來最高可達百萬元的收入。

單片收入最高上百萬

從《龍門客棧》、《英雄本色》、《新不了情》,到《紅高粱》、《海上花》、《三毛流浪記》,以及如今的《海上鋼琴師》,電影消費市場在近些年來悄然刮起一陣“懷舊風”。

不過老片們的票房表現並不相同。其中,2017年登上大銀幕的《英雄本色》4K修復版,實現累計票房3262.4萬元。此外在2018年12月,《龍貓》修復版也在國內上映,引起一波回憶殺,並報收1.74億元票房,與同日14部其他新片相比,累計票房位居首位。

而這背后的收益又有多少呢?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現階段國家修復工程的片子報價在10萬-20萬元。根據電影破損程度的不同,有的老電影在修復的時候需要加上人工智能進行輔助修復,因此報價會更高,最高單片可達百萬元。

中影基地數字修復中心主任肖搏表示,“以此前的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為例,影片中幾乎全是電視素材,需要從電視分辨率做到影院分辨率甚至是巨幕的分辨率,難度比較大,最后我們用了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系統實現的,這個項目當時有上百萬元的收入”。

據江蘇華夏電影膠片修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新新透露:“我們今年接了20多個影片修復項目,收入達500多萬元。修復的價格會根據膠片的損傷程度與預計的修復工作量而定。比如膠片損傷少,一個月能修復完,價格會相對低一些,反之則高,總體會在20萬-50萬元之間浮動。”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老電影修復潮的興起可追溯到2006年國家實施的“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當時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聯合中影集團等機構推進中國2萬部老電影膠片的數字化修復存檔工作。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老電影修復不僅是一種文化遺產的保護行為,也是豐富當下文化市場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一門收入可觀的生意,“從商業利益的角度看,老電影沒有拍攝制作成本,隻需要考慮修復、發行等,所以隻要有一定的上座率就可以實現盈虧平衡,如果IP被認可票房火爆,衍生價值被開發,利潤更是可觀。而這對整個老電影修復行業而言,也是一個機會”。

人力成本為10萬-20萬元

沒有演員成本,沒有現場制作,老片修復的成本在哪?又有多少呢?

據介紹,老片修復的成本主要包括技術成本、硬件成本,而佔比最高的還是人力成本。據悉,如今一部老片修復的人力成本大約在10萬-20萬元。

老片修復主要包括物理清洗、“膠轉數”採集、數字修復三個環節,平均需要20-30人花費4個多月共同完成。整個過程首先需要5-10人利用一周對膠片本身進行物理清洗修補﹔接著則要2-3人用膠轉數設備將膠片上的畫面進行數字採集。

而數字修復環節是最費時的部分,通常需要15-20人對聲音和畫面進行同時修復,這其中包括調色、消除雜音、噪音等。陳新新指出:“兩部分內容分開修復,聲音修復一般需要3天到2周,畫面內容修復至少1-2個月。比如《三毛流浪記》是1949年上映的電影,距離現在的時間比較久遠,問題相對較多,僅數字修復部分我們就花了3個多月。”

肖搏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部老片掃描下來的畫面有12萬-15萬幅,影片的修復時長根據影片本身的質量而定,少則幾周,多則如1934年上映的電影《漁光曲》,可達兩年,“膠片電影由於年代比較久遠,容易出現發霉、收縮變形等情況,呈現的畫面會有臟點、劃痕、大的霉斑等問題。隻要連續播放時候會引起視覺上不適的問題,全部要進行修復”。

從業者僅有數百人

當老片重映逐漸成為熱潮,大家對電影修復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事實上,老片修復這門用情懷支撐的生意,雖然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也有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據肖搏介紹,目前整個行業從業者大約隻有幾百人。隨著老電影修復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一方面是老修復師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焦慮加重﹔另一方面是當下人才緊缺的事實凸顯。

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如今已經進入修復2.0時代了,傳統修復耗時耗力,效果良莠不齊,用機器代替人工是未來必然的一個趨勢。肖搏在談到人工智能修復時,感到欣慰的同時也表示擔憂:“說不定等到人工智能修復全面普及,我們也要面臨優勝劣汰,從業人員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

在從業者看來,自動化可以解決60%要修復的東西,剩下40%是解決不了的,因為自動化的瓶頸在於隻能識別一些固有的東西,算法之外的內容隻能通過人工操作,所以就目前技術而言,電影修復的人才依舊被大量需要。

陳新新強調:“對於電影修復師而言,最重要的是有耐心,能沉得下心來去修復。電影修復不是一個純技術活,什麼該修什麼不該修、要修到什麼程度,需要對電影和審美都有一定的理解,不然做不了。”

高收益為什麼招攬不來人才呢?盡管老片修復近年來受到關注,但依然屬於小眾領域。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索亞斌指出,商業修復電影的市場不大,其主要是由受眾群體狹小等種種原因造成的。修復片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像國外一樣通過商業投資將這些電影修復並當資料保存,目前中國做得比較好的是中國電影博物館和中國電影資料館。而長期來看,院線上映修復電影的前景不太理想,同等投資條件下,小成本原創電影應該會更受到觀眾的青睞。

(責編:李美瑩(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