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風從東方來,開放和創新讓中國充滿活力

周輖

2019年12月11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今年7月,托馬斯·裡斯(右)與同事在廣東汕頭一家廚具廠考察訂單生產情況。

  本報記者 孟祥麟攝

  圖為今年11月,蘇博科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關活動時致辭。

  資料圖片

  圖為今年7月,艾哈邁德·沙奇爾·沙比爾在參加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組織的培訓時進行課堂發言。

  資料圖片

  圖為今年11月,梅·阿舒爾在埃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參觀水墨藝術展。

  本報記者 周 輖攝

  中國制造未來發展前景光明

  (瑞士)托馬斯·裡斯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與中國生產商的近距離接觸讓我充分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內在活力。無論是物資的安全性還是物流速度,中國產品和服務都令我們滿意。近年來,中國制造的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各種產業蓬勃發展

  年輕時,我就對中國充滿向往。2004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我的主要工作是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採購用於搭建臨時住所的篷布。我們考察了山東青島的3家篷布工廠,發現中國的產品質量好,生產效率高,工作條件和生產狀況均有保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2013年起,我們開始在中國直接採購物資,而且採購量逐年上升。現在,我每年都要來中國五六次,考察救援物資供應商的生產條件和資質,向總部提出採購建議。採購過程中,我們不隻看重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也詳細了解員工的工作環境、企業社會責任、工廠設施、環保措施等因素。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為部分企業提一些建議,幫助他們改善生產環境、優化生產線和流程、提升環保和安全生產的能力等。我們還主動和供應商合作,共同研發適用於一線人道主義行動的產品。我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既滿足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採購需求,也促進這些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更好與國際標准接軌。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從服裝鞋帽到鋼鐵礦產,再到工業設備等眾多產品,中國都能生產。同樣的預算,在中國往往能採購到更多、更好、更優質的產品。即使現有產品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在與廠商溝通協調后,他們總能生產出所需產品。

  近年來,我們在中國採購的物資種類日益多元。除了塑料桶、廚具,還包括淨水劑、節能爐、供水管道、水泵和漁具等產品。由於經費有限,採購救援物資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到實處。無論是物資的安全性還是物流速度,中國產品和服務都令我們滿意。我相信,中國制造未來發展前景光明。

  通過與中國企業打交道,我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觀察。這些年來,我去過山東、福建、江蘇、湖北、浙江、廣東等地,考察了篷布廠、布料廠、毛巾廠、電池廠、燈具廠、不鏽鋼廚具廠、醬油廠等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工廠超過100家。與中國生產商的近距離接觸,讓我充分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內在活力。每每看到合作廠商正在勤奮工作的中國員工,我的工作熱情也會被點燃。近年來,中國制造的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各種產業蓬勃發展,這些都令我興奮不已。如今,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日益增強,中國制造的品質和性價比世界領先。

  之前我去過中國很多地方,但每次的行程都很匆忙。我期待著正式退休后,可以有更多時間到中國各地走一走,領略當地的優美風光。

  (作者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亞太區採購總監,本報記者孟祥麟、劉歌採訪整理)

  開放和創新讓中國充滿活力

  (英國)蘇博科

  中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完善,越來越多民眾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開放和創新讓中國充滿活力,也讓更多的產業設想成為現實。相信未來中國將進一步融入全球藥物研發體系中,為世界貢獻更多創新產品

  70年來,中國在醫療衛生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不到40歲提高到77歲。這與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為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不斷努力密不可分。目前,中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完善,越來越多民眾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

  兒童呼吸疾病治療條件的改善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7年前我來中國時,發現隻在大城市才有用於治療呼吸疾病的霧化室,偏遠地區的兒童很少有機會接受霧化治療。如今,兒童霧化室在中國實現廣泛覆蓋,其中很多升級成為智能霧化室。中國醫療服務資源分布日益均衡,地區差異不斷縮小。

  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近年來,中國不斷推出利好政策,積極引進新藥。隨著審批速度提升,阿斯利康已將超過30種全球創新藥物引進中國,中國患者更快地用上了創新藥。

  現在我每年都要來中國好幾次,每一次都能深切感受到這片土地蘊含的巨大機遇。這不僅因為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也因為中國在創新領域具有巨大潛力。醫藥產業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近年來,中國本土藥物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智慧醫療、分級診療等創新層出不窮。銳意進取、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是中國醫藥產業創新的堅實基礎。每次同中國員工及合作伙伴進行交流,我都能體會這一點。

  開放和創新讓中國充滿活力,也讓更多的產業設想成為現實。近年來,中國本土藥物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基礎研究投入迅速增長。阿斯利康超過12個1.1類新藥都是在中國研發的。相信未來中國將進一步融入全球藥物研發體系中,為世界貢獻更多創新產品。令人高興的是,共建“一帶一路”加強了區域間的聯通和交流。這些研究成果也將在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落地,惠及全球患者。

  醫療健康行業正在經歷由數據、計算能力和智能技術驅動的轉型,相關科技的發展開啟了生命科學的更多可能。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進展。這些技術在疾病篩查、醫療圖像輔助診斷、檢驗結果分析、慢性病監測、康復協助、健康管理等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阿斯利康很高興能夠見証並參與到中國醫療行業迭代升級中,未來將繼續在基礎科研輔助、藥物研發、基因篩選分析等領域同中國進行深度合作。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對於中國發展都充滿信心,為能推動中國與全球醫藥產業的互動,助力更多中國創新走上國際舞台而感到驕傲。我相信,中國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將為中國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作者為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本報記者牛瑞飛採訪整理)

  中國積極與世界分享經濟發展紅利

  (肯尼亞)艾哈邁德·沙奇爾·沙比爾

  70年來,中國的發展蒸蒸日上,這與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國積極與世界分享經濟發展紅利。非中合作建設的一條條鐵路、一座座電站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希望獲得更好發展的非洲國家學習

  年輕時,我閱讀過一些介紹中國的書籍,這讓我對中國這個東方大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9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為完成經濟學碩士課程的實踐內容,我前往湖南省一個小鎮,參觀調研一家工廠,對其經營模式進行研究。我在研究中發現,中國擁有穩定和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巨大的人口紅利使我對中國發展充滿信心。

  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國在城市管理、資源調配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2002年,我作為肯尼亞議員來到上海市進行交流。工作人員介紹了中國即將開始建設的南水北調工程。中國不僅成功解決了北方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而且實現了對沿線居民的穩妥安置。對許多非洲國家來說,這一經驗為解決季節性干旱問題提供了借鑒,能夠有效提升生產力和人民生活質量。

  2006年我再次來到中國。飛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著陸時,我注意到機場正在進行擴建。建設中的航站樓區域面積廣闊,停機坪和跑道規劃錯落有致,顯示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當時我就期盼,非洲未來也能擁有如此現代的國際化大型機場。如今,在中國的支持幫助下,一座座機場在莫桑比克、利比裡亞、多哥等眾多非洲國家落成或升級,為非洲同世界的聯通打開了新的窗口。

  70年來,中國的發展蒸蒸日上,這與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國傳承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共同的文化和精神紐帶將全國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展現出強大的團結力量。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既有高屋建瓴的規劃,也有腳踏實地的落實,推動新中國各項事業不斷進步。

  在自身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中國積極與世界分享經濟發展紅利。共建“一帶一路”為非洲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為我們提供急需的貸款,還專門安排專家和技術人員培訓當地工人,支持非洲完成了過去幾十年間從未有過的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非中合作建設的一條條鐵路、一座座電站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以蒙內鐵路為例,這條由中國企業修建的鐵路打通了非洲由東向西的大動脈。修建完成前,乘客在崎嶇老舊的鐵路上顛簸14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乘飛機則需支付將近4萬先令(1元人民幣約合14.5肯尼亞先令)的昂貴票價。如今,肯尼亞人隻需支付3000先令就能坐上火車的頭等座,在6小時后抵達目的地。這座鐵路的質量、標准、施工速度及生態保護均是世界一流的。希望未來中國能幫助非洲建設更多交通基礎設施,盡早實現非洲大陸的縱橫貫通。

  中國的發展為非洲國家樹立榜樣。選擇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合理規劃城鄉發展,普及義務教育……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希望獲得更好發展的非洲國家學習。作為非中合作的伙伴和受益者,肯尼亞願意繼續同中國一道,攜手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為肯尼亞國民議會議員、議會肯中友好小組組長,本報記者李欣怡採訪整理)

  讓更多讀者感知中國的發展變化

  (埃及)梅·阿舒爾

  中國的發展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日益繁榮,而且體現在人們積極奮發的精神狀態上。“一帶一路”建設讓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越來越多的阿拉伯民眾像我一樣對中國文化和文學產生興趣,願意更多地了解中國

  十幾歲時,我便開始閱讀有關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書籍。上大學學習漢語之后,我對中國文學作品更加著迷。通過文學這面鏡子,我對中國社會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2007年,我參加中文歌唱比賽獲一等獎,得到了去中國交流的機會。雖是第一次到中國,我卻感到親切而熟悉。此后的10多年間,我經常到中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用相機和筆記本記錄當地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即使回到埃及,我也時刻關注中國的最新動態。最近,我正在收看《見字如面》《朗讀者》等中國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每一段聲音背后都有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隨著對中國了解的深入,同時為了把更多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介紹給阿拉伯讀者,我決定把翻譯作為我的職業。文學翻譯不只是文字的轉換,更重要的是要把作品中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傳遞給讀者。為了做好翻譯,了解中國社會,我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很多時候,我都會通過網絡與他們交流,並請教問題。朋友們的無私幫助令我感動,我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我看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之所以能取得輝煌的成就,是與中國政府高瞻遠矚的謀劃分不開的,同時也離不開中國人民勤奮認真的努力。每次到中國,總能發現新的變化:新的地鐵線開通了、新的大樓建成了、人們的電子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看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的發展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日益繁榮,而且體現在人們積極奮發的精神狀態上。

  文化交流是國家間互信與合作的重要基礎。“一帶一路”建設讓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這些年,我成了開羅中國文化中心的常客,每次中心舉辦相關活動,我都會去參加。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文化沙龍、文化論壇和文學作品互譯活動在埃及乃至阿拉伯國家和中國之間開展,越來越多的阿拉伯民眾像我一樣對中國文化和文學產生興趣,願意更多地了解中國。

  埃及與中國都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很多埃及民眾都渴望了解中國。我通過翻譯中國的書籍,讓更多讀者感知中國的發展變化。我翻譯的中國一些作家的作品,在阿拉伯讀者中受到廣泛歡迎。為了能夠閱讀到更多的中國文學作品,很多阿拉伯讀者還專門通過社交媒體與我交流,對我下一步翻譯作品的選擇提出建議。這使我有了更大的動力在中國文學翻譯這條路上走下去。

  (作者為埃及翻譯家、作家,本報駐埃及記者周輖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1日 17 版)

   延伸閱讀

(責編:王震、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