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永輝物流配送中心常溫庫,自動化分揀系統正在分發超市各門店所需的貨品。
黃 偉攝(新華社發)
2月6日,武漢市第九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主任王英從無人車上取下快件。
張武軍攝(人民視覺)
2月14日,一次配送任務完成后,工作人員為“超影”配送機器人噴洒酒精消毒。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高新區是全市外來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隨著轄區企業逐漸復工復產,疫情防控面臨挑戰。但該區尚未配備自動化消毒裝置,公共區域的消毒作業效率低且覆蓋面有限。為了提升消毒效果可控性,鄂爾多斯市選擇向區域戰略合作伙伴京東集團求助。
不到2小時,京東無人機便完成了指定公共區域全覆蓋、無死角的噴洒消毒工作。“沒想到這‘家伙’這麼能干!”高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不禁感嘆。
“在適宜的條件下,一架無人機一天能夠消毒作業近400畝,而純靠人工每天隻能作業不到10畝,無人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京東物流X事業部無人機研發負責人巴航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像京東一樣,許多企業也迅速反應,將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無人車等創新產品派遣至抗疫一線。通過這些創新產品實現的無人配送,作為在物品流通環節中僅以機器或者人機協作完成的配送方式,在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阻止著病毒的傳播,在防疫阻擊戰中發揮了奇效。
配送無人機:
攻堅克難“飛行員”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無人機物流遞送”。本次疫情中,配送無人機能夠迅速實現協助抗疫,業界在技術與運營上的經驗累積功不可沒。
“白洋澱楊劉庄村本來就地形復雜,現在由於疫情影響,封村封路,有貨也送不過去,希望無人機能給我們幫幫忙!”2月10日,巴航接到一個緊急求助電話。
求助者京東白洋澱地區安新營業部站長鄧華山介紹,平常要給楊劉庄村送貨,需要使用兩種交通工具。快遞員首先從配送站開車去碼頭,然后換乘輪渡到湖對岸,最后再步行給村民送貨。
受疫情影響,目前所有輪渡都已停運。因為楊劉庄村地處一個半島之上,如果開車繞行,要跑100多公裡,全程算下來,就要耗費6個多小時。在安新營業部,陸續而來的快遞已經有上百件,而且很多都是村民的生活必需品。
事不宜遲,巴航率領團隊抵達白洋澱后,立即對周圍環境和飛行路線進行勘測。很快,無人機就已調試就緒,在發出一系列指令后,無人機便自主完成了巡航、降落,卸貨、返航等環節。原本需要繞行100多公裡的距離,在配送無人機的輔助下,成功縮短為直線距離2公裡,且僅需10分鐘就能完成一次運輸。
“我們進村后,這一帶的村民剛開始還不了解,我們詳細說明來意,他們還是有些猶豫。”巴航說。
在親眼目睹配送無人機快速、平穩地飛行在湖面上空后,楊劉庄村村民終於放下戒心。村民張二娜說:“我真是服了京東,現在到處封路封村,他們居然還能想出這個好辦法。”
疫情防控關鍵期,醫療和防護物資支援保障更是重中之重。在一些特殊應急場合,如配送血漿、醫療儀器等,配送無人機速度快、反應靈活的優勢得到顯現。
為保障相關救援物資配送,順豐速運投入22架無人機,在武漢、十堰、贛州、溫州、哈爾濱等地開展城市運營。截至目前,順豐無人機已累計飛行近500小時,飛行裡程超14000公裡,運輸物資近13噸,緩解了物資運輸保障壓力。
“無人機既能提升運輸效率,又能減少人員面對面接觸風險,這種方式一舉兩得。”順豐科技無人機前沿團隊負責人方源說。
迅蟻科技搭建了全國首個抗疫“城市空中運輸通道”。從紹興市新昌縣人民醫院到縣疾控中心,原先15分鐘的車程如今已縮短至5分鐘飛行時間,物資運輸效率提升了一半以上。
“可以說,這次疫情是檢驗中國無人機發展成果的試金石,為今后實現無人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寶貴經驗。”民航局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無人配送車:
防控一線“運輸兵”
公司復工后,在杭州未來科技城5G創新園工作的小王卻犯了愁。原來,疫情防控期間園區食堂隻提供飯菜外帶服務,而且要等食堂通知后再步行前往,人多時還要排隊,取餐來回就要花半個小時,很多時候飯菜取回來已經涼了。
為了保障復工人員按時用餐,浙江移動聯合得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5G無人配送車,具備掃碼開門、自動消毒等功能,且配有保溫箱,可實現無接觸、安全取餐。該無人配送車一次可送30至40份餐食,午間用餐高峰就可配送160份。
自3月9日試運行以來,無人配送車得到園區職工的一致好評。小王告訴記者:“現在有了無人配送車,吃飯方便多了,工作幸福指數也提升不少。”
除了可在封閉園區實現物資配送外,在環境、路況更為復雜的城市公共區域,無人配送車同樣也能大顯身手。
武漢市第九醫院是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點醫院。疫情暴發后,為了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的安全供應,距離醫院隻有600米的京東仁和營業部立即開始無人配送車的應急運營部署。
投入使用的無人配送車裝有24個格口,且貨物提完之后會自動返程,一天運輸快遞可超百件。自2月6日正式開始運營配送后,直到現在也從未間斷。
但事實上,無人配送車的運營部署並非一帆風順。
2月1日,第一台無人配送車抵達武漢,但工程師團隊無法現場進行設備調試。要知道,此前在國內20多個城市開展的無人配送試運營,路線和地圖勘測以及配送測試都是由京東工程師實地完成的。
怎麼辦?京東工程師們連夜編出一本無人配送車操作手冊。隻用了幾個小時,就完成了對仁和營業部業務人員的遠程培訓。在前方人員協助下,短短5天時間就完成了路線規劃、地圖勘測與制作、實地測試等平時至少需要一兩周才能完成的前期工作。
疫情防控催生“新缺口”,無人配送車迅速落地,生鮮外賣行業受益也頗多。
受疫情影響,線上買菜成為不少人首選的購物方式。春節期間,美團買菜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四地銷售量最高達到節前的2至3倍。為更好服務用戶居家隔離生活,美團決定在北京順義區、海澱區率先啟動無人配送車防疫助力項目,為用戶配送生鮮蔬果及餐飲外賣。
但疫情發生之前,美團以餐食外賣配送作為設計背景制造無人車,餐箱都是為標准餐盒設計的。而疫情防控期間,用戶下單商品均為超重量的生鮮果蔬,若想實現無人配送,必須先對餐箱進行調整改造。
2月10日,美團工程師團隊開始緊急優化無人車。“改裝基地沒有空調、暖氣和熱水,甚至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但大家都一一克服了,隻花了3天時間就讓車輛投入運營。”美團無人車配送中心產品總監李達自豪地告訴本報記者。
無人配送車的推廣是否會侵佔外賣騎手的生存空間呢?美團買菜配送業務區域負責人秦曉光解釋說,無人車可以配送超重量或超長距離的訂單,騎手們相應地可以多送一些短距離訂單。
配送機器人:
智能抗疫“服務生”
“大家好,可愛的小花生來給大家送菜了,祝您用餐愉快……”近期,在杭州市市委黨校定點隔離區,每當用餐時間,幾個高1.2米,身體隔成三層的配送機器人“小花生”就會准時載上飯菜,在樓道裡忙碌起來。
1月24日,與確診患者同乘TR188次航班的219名乘客被安排在杭州市市委黨校進行集中隔離觀察。但要為8層樓200多個房間送餐,隔離區工作人員至少要花費1個半小時,而且天氣冷,食物也容易涼。
得知這一情況,擎朗智能24小時內緊急向隔離區免費提供16台配送機器人,並在2天內完成了全部樓層的部署工作。工作人員隻需將餐食放在機器人的三層托盤上,並輸入目標房間號,機器人就能實現自動送達。對此,杭州市委黨校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配送機器人既能減少傳染風險,又能提高送餐效率,效果立竿見影。
配送機器人在醫院內的適時應用,也極大緩解了一線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
2月4日,工信部發出倡議“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並強調“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獵豹移動積極響應,火速將旗下配送機器人發往武漢火神山醫院等多家醫院進行馳援。入駐鄭州岐伯山醫院的獵豹移動機器人“豹小遞”,很快成為醫護人員的好幫手。該機器人具備自主路徑規劃、智能避障、語音控制等多重功能,在完成標本、藥品、化驗單、防護工具等傳送工作的同時,還能最大程度節省醫護人員的休息時間,從而更專心擬訂診療方案、救治病患。
因為疫情防控,醫療市場呈現出無人配送需求快速增加的新趨勢,但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無人配送在餐飲行業的應用比例也在飛速增長。
2月21日,中國飯店協會、美團宣布與真功夫、漢堡王、雲海肴、峨嵋酒家4家餐飲品牌聯合落地首批“無接觸餐廳”。
在峨嵋酒家的“無接觸餐廳”示范店,記者看到,擎朗智能“小花生”配送機器人再次化身為餐廳服務生。顧客通過二維碼點餐成功后,機器人就會按照指定路線將菜品從后廚運送到餐桌前,傳菜全流程隔絕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在漢堡王等快餐店,還設立了“無接觸取餐”外賣小哥專區,同樣由配送機器人負責傳遞,保証了各方安全。
據了解,每個配送機器人一次可以配送三道菜。外婆家杭州馬塍路店的劉經理表示,隻需2台送餐機器人就可以滿足餐廳大堂內20至30桌人員的就餐需求,食客們也吃得更放心。
“從傳菜效率來說,一台配送機器人在用餐高峰期能配送400個以上的托盤。平時需要3到4個專職傳菜員完成的任務量,兩台機器人即可合作完成,機器傳菜效率相比人工實現了150%到200%的提升。”擎朗智能首席執行官李通對本報記者說。
3月3日,中國飯店協會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指出,無人配送等新技術的應用為重構餐飲行業運營管理流程提供了技術性支持,為今后提高行業運營效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