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5月,樓市神經一再被學區房挑動。從月初北京西城區“多校劃片”的靴子落地,到月末兩棟辦公樓劃入學區范圍。多家房地產中介機構數據顯示,5月北京二手房內部成交量大增,創下2017年“3·17”樓市調控后的新高。
“政策出來的十天內,我差不多帶看了60次。”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片區某房屋中介店長華玉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
作為優質教育資源最為集中之地,西城區正式啟動“多校劃片”既是意料之中,又稍顯突然。在過去這一個月的發酵期,從一開始房主爭相挂房出售、家長打爆咨詢電話、甚至有品牌中介間為簽房大打出手,到買賣雙方開始精打細算,考量利弊,熱鬧過后,市場漸趨理性。
對家長們而言,7月31日的末班車近在咫尺,上還是不上?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巨額的購房款,政策走向、投資收益回報……不確定性還有很多。
30天:從瘋狂到理性
“因為房主是誠心出售,還有議價空間。可能還有三五十萬元的空間可以談。”華玉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豐匯園小區一套報價1480萬元、76.5平方米的兩居時表示,相比之前,金融街片區的二手房在政策后大概降了80萬元左右。經紀人普遍的看法是,按照這套房現在的價格,放在政策出台前早就已經被買走了。
豐匯園小區位於北京西城區金融街,其對口的宏廟小學被稱為“宇宙第一牛小”。宏廟小學對應的四個小區(部分樓)內居住著不少學生和家長,上小學前買入,入學幾年或升入初中后賣出。而五年前的上述房源房價尚不足千萬元。不過,此次政策出台,促使房主決定趕在7月31日前將房屋脫手。在看房3天后,該套房再度降價至1350萬元,且還有議價的空間。
“其實金融街這邊也有很多投資客,這個政策對於金融街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片區內學校不是很均衡,本來買了豐匯園能上宏廟的,未來就有可能被分配到‘渣小’。因此‘7·31’后勢必會降價,4月30日政策出來當晚就有好多房主出來挂房,價格也都有可談空間。但像德勝片區教育資源相對均衡,未來降價不一定會明顯,所以雖然挂房的也多,但價格還是差不多。”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
新政發布后一周,西城區挂牌量和成交量均出現快速增長。挂牌量超過4月整月總量,一周內成交量相當於4月成交量的70%。以德勝門、金融街最為顯著,5月這兩個片區的成交量分別環比增長316%、134%。價格方面,以成交活躍的豐匯園小區、新風南裡、裕中西裡為例,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同小區同戶型房源5月成交價格較上月環比增幅基本在2%以內。對於當時網上“一天賣十套”的傳言,華玉表示並不夸張,“甚至有套房兩家中介的客戶都打算簽了,搶來搶去差點打起來”。
不過經歷“瘋狂”的“五一”之后,學區房交易逐漸回歸理性。從日度數據看,西城區成交量已經開始回落。5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也發布通告,嚴查虛假宣傳“不限購”、炒作“學區房”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查處21家房地產經紀機構。
“其實不考慮投入,就想要一個學位的在‘五一’開始的時候就都買好了。剩下的精挑細選肯定會更加謹慎。”前述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
業內預計政策對西城區市場的影響在兩個月左右,7月之前成交量大、價格小幅上漲,隨后成交量明顯下滑、價格下跌,跌幅在5%-10%。此前在東城區、海澱區有過類似的經歷。“政策的影響已經開始趨弱,5月市場增速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學區房’政策的影響,從日度數據看,西城區成交量已經開始回落。”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說。
理性之下,幾百萬元的降價空間、公房或商品房在貸款額度上的區別、片區和幾居室的選擇、購房之后的風險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7·31”后:政策風險未知
在這輪學區房交易熱潮中,小戶型表現最為活躍。“像在金融街的話,如果有一套1000萬元的一居室新上線,最多兩天內馬上賣出。”華玉談道。
目前居住在朝陽區的王女士在半月前參與了一場一居室的搶購。5月13日,德勝片區對口西師附小的一套房子,27平方米總價500萬元,當天來了19個客戶看房。坐擁熱門房源的房主坐地起價80萬元,王女士略一猶豫,房子就已被別人買走了。
“因為學區房太貴了,不想把資金全投進去,而且還有政策風險。因此盡量選擇落戶房,可以少投入一點,萬一損失也不會太多。但一居室的性價比其實不是很高,小面積的每平方米單價更高。”王女士說。
實際上,西城區在北京城六區中是最后實施“多校劃片”,但各區政策落地情況並不相同。如東城區的購房時限為2018年6月30日,從去年開始已完全通過電腦派位方式安排入學﹔而海澱區以2019年1月1日為時限,但在去年的“小升初”中仍踐行單校劃片為主。
在王女士看來,“西城明年就算真的多校劃片了,如果還是就近原則為准,其實對於區域內房價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因為買房者太多,報名上學的太多了,超出這個片區的學位數,有一年劃到學區之外別的學校,那這學區房馬上就降價了。包括趕著單校劃片的末班車,也是求一個確定性”。
許小樂指出:“從東城區、海澱區政策后成交歷史數據來看,政策發布后執行前,區域成交量價出現集中增長,而在政策執行后,將會出現半年左右的連續下跌。從更長的時間來看,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依舊十分稀缺,多校劃片政策並不會讓學區房價格大幅下跌。”
20萬/年?家長的教育抉擇
對於孩子的教育,常常與學區房相提並論的是國際學校。北京一些國際學校無需京籍戶口,師資條件、硬件設施看來也足夠有誘惑力。在北京的近百所國際學校中,四成左右為12年一貫制學校,學費大約在10萬-30萬元/年不等。
以目前北京市規模較大,12年制的私立匯佳學校為例,國際文憑組織(IB)PYP(小學階段)、MYP(初中階段)、DP(高中階段)的學費分別為20萬、23萬、25萬元,12年學費為264萬元,如從小住宿,還需46.5萬元住宿費,另外還有不同的俱樂部活動等供選擇,如網球課6800元/24次課、5000元/24次課,每年冬夏國外研學項目等的花銷也不同,僅國內12年間學費在350萬元左右。
20萬元每年,還是一次性1000萬元?王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談到了自己的考量:“國際學校學費看起來可能還行,一年二三十萬元,但這還是基礎學費,之后還會有出國,需要更多。而且這是純消費型,學費完全花出去了,而學區房其實還能賣掉。從孩子未來整體發展考慮,你上了國際學校可能就隻有留學一條路了,而上公立學校的話至少是‘進可攻退可守’。”
疫情期間,“小留學生”話題也再次引發社會關注。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小留學生現象中一部分是在國內進不了比較好的小學,就想到干脆去國際學校或者留學,以解決孩子的求學和未來升學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是有可能在大城市裡沒有戶籍,即便能夠在大城市完成義務教育,但隨后中高考都會面臨制度性障礙,比如隻能送回老家,因此也有考慮。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學區房的本質問題還是在於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客觀上來講,就算有一些政策調整,也不會完全降溫。后續還是建議在教育均衡方面給一些政策,引導大家到郊區買房。一種傳統的感受是,一些郊區如果說學校配套教育設施比較好,那麼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會明顯提升,自然能吸引更多人到這個片區買房置業。”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