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新冠疫情給北京經濟帶來的壓力正逐步消退。今天(7月20日)下午,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北京上半年GDP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個百分點。主要領域呈現逐步回暖態勢,就業、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全市經濟延續了一季度以來的復蘇勢頭。
這樣的表現被總結為“一個回升、兩個增強”,即全市經濟呈現回升態勢,優勢產業支撐下的經濟韌性與新興動能帶動的經濟活力不斷增強。
GDP
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個百分點 新經濟“逆勢上揚”
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GDP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個百分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2個百分點。北京經濟呈現“一個回升”態勢,主要領域保持恢復勢頭。
在生產領域,工業和服務業都在持續好轉。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11個百分點。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有31個行業增速提高或降幅收窄。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業和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3%和5.7%,佔地區生產總值近四成,成為服務業及全市經濟的主要支撐。
具體產業方面,上半年全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現價增速為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現價增速為1.3%,這兩個增速均快於全市GDP現價增速。智能手機、顯示器、3D打印設備、集成電路和光電子器件等產品產量增長均在一成以上。
以高精尖、信息技術為支撐發展起來的新經濟在疫情期間“逆勢上揚”,互聯網和相關行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前5月,規模以上教育企業中開展線上教學的企業收入增長了29%。上半年,新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超過5成。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增長25.8%。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表示,信息服務業等優勢產業支撐下的經濟韌性與新興動能帶動的經濟活力在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也在疫情中增強了北京的抗風險能力。”龐江倩介紹,1-5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12.8%。其中,信息服務業研發費用的增長主要用於電商零售、視頻直播、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研發支出﹔科技服務業研發費用的增長則主要用於醫藥研發企業加大抗疫相關藥品和疫苗的研發支出。
CPI
“高開低走”、逐月回落 有望繼續保持平穩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其中,6月份 CPI同比上漲1.4%,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新聞發言人卞晶認為,今年上半年北京CPI同比漲幅呈現“高開低走”態勢。
1月份受到春節效應影響,居民消費價格集中釋放,CPI同比上漲4.5%。2月份,節日效應消退,但疫情形勢嚴峻,CPI同比上漲3.6%。3月份起,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保供穩價”措施落地見效,CPI漲幅開始逐漸回落,6月份回落至1.4%。
環比漲幅也顯示了這樣的趨勢,CPI環比指數在3月份實現“由升轉降”,至6月,已經連續4個月處於環比下降區間。
食品仍然是帶動CPI“高開低走”的主要因素。卞晶表示,疫情期間,北京採取了“保供穩價”一系列措施,加大鮮菜、豬肉等的調運力度,同時加強市場的監管,保証百姓生活不受影響。隨著措施逐步顯效,北京食品價格同比漲幅也從1月份的13%持續回落至5月份的3.4%。
6月份,新發地批發市場發生聚集性疫情,致使北京部分生鮮食品出現了短時的供應緊張,不過,隨著保供穩價工作力度加大,6月下旬蔬菜等生鮮食品價格較快上漲的勢頭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相比6月中旬,6月下旬食品價格漲幅回落,市場供應趨於平穩。
卞晶表示,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下階段北京居民消費價格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有利因素方面,隨著新發地聚集性疫情平穩,對北京食品供應的影響減弱,食品價格具備平穩運行的基礎。同時,影響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也將進一步減弱,有利於CPI保持平穩。從不利因素看,近期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出現長時間降雨天氣,對蔬菜等生鮮食品的生產和運輸產生影響,下一階段價格走勢不確定因素在增強。
從國際上來看,海外疫情擴散對石油、黃金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影響還將持續,給下游商品價格帶來波動。
失業率
調查失業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萬余名畢業生網上找到工作
針對上半年北京就業趨勢,卞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與春節因素疊加使得2月份北京就業市場活躍度減弱,就業人口比下降。3月份成為關鍵轉折點,隨著復工復產加快推進,3月份以來全市城鎮就業活躍度提升,城鎮就業人口比已經連續4個月持續回升,就業形勢有所好轉。
二季度,北京全市城鎮調查失業率4.8%,低於全國6月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也低於31個大城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城鎮就業人口比逐步回升至與去年同期基本相當的水平。
卞晶表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得益於北京出台的一系列援企穩崗措施。比如,截至5月20日,全市已認定3.6萬家企業享受以訓穩崗培訓補貼和臨時性崗位補貼,惠及職工36萬余人﹔截至7月上旬,北京市已為企業階段性減免社保費511億元,6月份城鎮就業人員中,企業吸納就業人口佔比超過7成,企業作為“就業海綿”的功能保持穩定。
金融財稅支持措施方面,上半年全市16家政府性擔保機構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和疫情防控相關的企業放款,惠及中小微企業2686家。
此外,還出台措施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上半年北京市聯合開展3000余場畢業生線上招聘活動,萬余名畢業生通過網上招聘落實了就業單位。
“上述措施為就業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將不斷好轉,就業市場也會逐漸‘回血’。總體來看,北京就業市場穩中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預計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較二季度將有所回落。”
解讀
下階段北京經濟走勢如何?
龐江倩表示,下半年北京經濟發展壓力和動力並存。
從壓力來看,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海外疫情仍然在持續,不確定性和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在增加,加大了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和國內經濟發展的困難。
從動力來看,一方面,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產復商復市在加快推進,經濟運行呈現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另一方面,北京經濟自身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主要領域持續恢復,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同時新興動能也在加快成長,研發創新保持活躍,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內生動力在進一步增強。
同時,今年6月,北京發布的《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幫助企業進一步恢復生產經營,促進新動能的成長。
“綜合來看,下半年全市經濟復蘇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我們有信心有條件實現全年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聲音
新經濟支撐北京經濟復蘇是“水到渠成”
北京上半年經濟延續復蘇態勢,其中新經濟貢獻不小。龐江倩認為,新興動能為北京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積聚了動力。
從數據來看,疫情使得互聯網業務需求增加,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行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對於新經濟的“逆勢上揚”並不感到意外。作為北京市政府專家咨委會委員,李國平長期關注北京的發展。他認為,新經濟的支撐作用得益於北京長期以來發展“高精尖”,推進動能轉換所打下的基礎,是“水到渠成”的。“北京一直以來都對新經濟非常重視,並且很早就開始了這樣的轉型,在逐步退出傳統產業的同時,部署發展高精尖產業,這為新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疫情期間,面對面、接觸式的商業受阻,更催生了對新經濟的需求。在線教育、居家辦公、網上零售、遠程會議等勃興,北京自然迅速轉向了由信息技術來拉動的新經濟。
“毋庸諱言,新經濟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李國平認為,即使沒有疫情,新經濟也會不斷發展,並且在經濟中的份額會不斷增加。新經濟本身成本較低、可跨越空間限制等優勢在未來會被繼續需要,與傳統經濟互為補充。“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既定目標,僅靠新經濟也是不行的。”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