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意見》,提出了“三區一園”的戰略定位,吹響了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沖鋒號,開啟了由“老區思維”向“灣區思維”轉變的新征程,必將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注入新的強勁動力。贛州經開區作為全市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創新創業的主平台、改革開放的急先鋒,將樹牢“灣區思維”,明確定位、主動作為,不辱使命、奮勇爭先,努力在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中勇做先行者、爭當排頭兵。
樹牢“灣區思維”,核心在於思想共融。思想是總開關、總閘門。市委全會指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要把解放思想作為先導,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輪“頭腦風暴”。贛州經開區將持續開展好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攪動思想、統一認識,以思想的解放推動行動的突圍。增強自我革命的勇氣,打破路徑依賴、思維定勢和條條框框限制,借鑒大灣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在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工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率先在各個層面與大灣區接軌。樹立搶抓機遇的意識,面對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不等不靠、主動出擊,扎扎實實辦好辦成幾件大事實事。拿出勇爭一流的魄力,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蘇區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唱響經開區“創新、擔當、爭先、求實”作風品牌,向廣州開發區學習,對標對表、拉高標杆,在全國國家級經開區、全省開發區綜合考評中不斷實現排名前移,早日進入全國國家級經開區“50強方陣”。
樹牢“灣區思維”,基礎在於基建互聯。對接融入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把贛州到大灣區的空間優勢轉變為時間優勢。市委全會指出,要打通對接融入的大通道,形成內聯外通的現代交通網絡。作為全市高鐵樞紐、航空樞紐的所在地,贛州經開區將充分發揮優勢,為贛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作出應有的貢獻。積極配合推進贛深高鐵、贛廣高鐵、贛州北站、贛粵運河、黃金機場T3航站樓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打造與大灣區“水陸空”互通的立體式交通網絡。搶抓“新基建”政策機遇,大力建設區塊鏈、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與大灣區互聯寬帶擴容,打通對接融入的信息“大動脈”。引進大灣區大型物流企業落戶,推動傳化南北公路港等區內物流企業與大灣區物流企業加強合作,常態化運行“贛港直通車”,積極發展保稅物流等新業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樹牢“灣區思維”,重點在於產業協作。對接融入大灣區,落腳點還是在產業上、在項目上。市委全會指出,要突出產業對接合作,深入融入大灣區的產業鏈、供應鏈。贛州經開區將按照建平台、強招商、抓創新的思路,努力打造與大灣區產業集群聯動發展的高端產業轉移集聚區。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園、贛州綜保區三大工業承接平台提檔升級,大力實施工業標准廠房“梧桐樹”計劃,提升產業承接能力。深入推進“粵企入贛”工程,聚焦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雙首位產業,聚焦12個行業46個門類細分領域,扎實開展系列招商活動,力爭年內新增雙首位產業企業100家以上。與廣州開發區、深圳龍華區等地探索開展“飛地經濟”合作模式,共建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智能設備等生產基地,實現優勢互補、產業聯動、利益共享。積極融入大灣區產學研創新聯盟,引進大灣區科研院所在經開區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區內企業與大灣區科研院所共建研發平台,推動更多大灣區原創科研成果在經開區實現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樹牢“灣區思維”,關鍵在於資源共享。大灣區的優勢在於資本、技術、人才密集,贛州的優勢在於政策集中、土地充裕、市場前景廣闊。隻有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才能實現互利共贏、長遠發展。贛州經開區將牢固樹立共贏理念,推動對接融入走深走實。積極推動政策資源共享,全面復制推廣廣東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實施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投資項目審批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盡快成立並實質性運作區行政審批局,打造與大灣區無差別的營商環境。積極推動旅游資源共享,敢於以資源換項目,引進大灣區大型文旅企業、戰略投資者在北部農旅產業園開發農旅康養項目,建設服務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的后花園。積極推動人才資源共享,借鑒大灣區吸引高端人才經驗做法,完善現行人才引進政策。引進大灣區優勢高校在經開區設立分校,鼓勵更多大灣區優秀人才到經開區就業創業,選派更多干部到大灣區挂職鍛煉,以“灣區之石”成“老區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