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從事“新個體”也是真就業

人民日報海外網

2020年07月28日08: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

 

北京市平谷區東高村鎮一家提琴制琴廠的操作間內,“90后”主播劉尊飛用手機直播軟件為網友介紹提琴。新華社記者 任 超攝

一名生鮮配送員在北京為顧客送貨。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工程師金瀟在調試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帶貨主播、電競選手、公眾號博主、微商電商……這些一度被不少人認為“只是臨時干干,還沒就業的”的事情如今“官宣”轉正。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開辟就業新空間。同期,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統計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時,在“自主創業”方面包括開設網店,在“自由職業”方面包括互聯網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也向社會發布了一批新職業,帶貨主播等成為“名正言順”的職業。而這些創業就業的新行當,大多處於“新個體經濟”的范疇之內。

7月份連續出爐的3項關於就業的新政策,引起社會關注。新職業能否得到年輕人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廣泛接受?哪些人會去干“新個體”?新業態、新個體對就業的帶動有多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基於數字經濟的新職業大多具有自主性和靈活性強的特點,有些沒有嚴格的勞動合同,但收入不錯,是較為典型的“新個體”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90后”小郭在北京朝陽大悅城上班,疫情防控期間,她的上班地點由線下轉到了線上。“我在大悅城的APP上做直播,為實體商鋪帶貨。”小郭告訴記者,今年直播帶貨火了,自己每做一場直播都能帶出較為可觀的銷售量。“直播帶貨一直是我們銷售的一種方式,聽說最近互聯網營銷師‘轉正’成新職業了,我們干這行的也很開心,希望這個職業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小郭說。

此次,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城市管理網格員、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等9個新職業,這是中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第三批新職業。

“互聯網技術發展,催生了多樣化的創業就業模式。”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商品市場領域,隨著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網絡營銷行業的興起,覆蓋用戶規模達到8億以上,互聯網營銷從業人員數量以每月8.8%的速度快速增長,大量中小微企業也因網絡直銷方式激發出活力,直接帶來的成交額達千億元。“這些在數字化信息平台上運用網絡的交互性與傳播公信力、對企業產品進行多平台營銷推廣的直播銷售員,已受到廣大企業和消費者認可與青睞。”

之前,電競選手等一批新潮職業已率先被納入國家認証的新職業中。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職業大多具有自主性強、工作時長、工作場地靈活的特點,有的沒有嚴格的勞動合同,但往往擁有不錯的收入。

“我兒子從初中起就想做電競選手,但我一直覺得這不是一個正經職業。”家住南京的潘阿姨告訴記者,兒子成績優異,打游戲也很有天賦。“自從電競選手成為一門新職業之后,兒子天天跟我科普,現在我覺得打游戲也是一項體育運動,兒子想做運動員,那我就支持他追逐夢想。”潘阿姨說,“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他努力,不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有一番天地。”

在嗶哩嗶哩彈幕網上,小時是個有著60多萬粉絲的職業“up主”。“我上大學之前,就利用課余時間做視頻上傳到網上,到現在已經5年了。一開始大家都是‘為愛發電’,沒想過要靠做視頻賺錢。”小時說,“現在我每一個視頻的播放量、點贊數量、硬幣數量等都可以轉化為真實收益,如果一個視頻播放量過百萬,收益會有四五千元左右。”

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良好,啟動早、環境好、業態活、模式新,對於激活消費、帶動就業的潛力巨大。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大量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涌現,除了近期有關部門官宣“轉正”的新職業外,還催生了大量就業機會,為人們開辟了新的創新創富渠道。國家將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我就業,包括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同時鼓勵商業銀行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信貸服務,合理降低這些“新個體”的融資成本,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降低“新個體”使用互聯網平台交易涉及的服務費。

得到“官宣”轉正,憑啥?

——新職業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而是自然產生的,是產業結構升級、居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體現

近兩年,新職業的發布加速。成為一個國家認証的新職業,需要什麼樣的標准和認定程序?

“新職業是在向社會公開征集的基礎上,經職業分類專家評估論証、公示征求意見后,按程序遴選確定的。”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了解到,每一個新職業的“誕生”都需要通過多個維度的綜合考量。其中,“技術性/獨特性”一項的權重最高,這代表著職業是否足夠新,是否反映了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權重次高的是社會性,這反映了職業是否能夠帶動更多勞動力就業、更有市場前景﹔職業的穩定性一項評判的是勞動者在新職業中的就業環境和發展空間﹔而職業的群體性則考量了這個新職業現有的從業人員規模和未來發展是否有活力。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許多相關崗位的從業人員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活動能力、認知能力等健康狀況測量和評估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運用衛生健康及互聯網知識技能為社區群眾提供就診和保健咨詢、代理、陪護等服務的社群健康助理員,運用數字化學習平台(工具)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精准、及時、有效的學習規劃、學習指導、支持服務和評價反饋的在線學習服務師等新職業應運而生。

新職業的不斷涌現,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變遷的生動寫照。“新職業的產生是一個經濟社會現象,更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中國就業促進會資深專家陳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新職業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中自然產生的。“當前,社會生產的平台在發生變化,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正在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基礎,大量新職業出現在這個領域,也就不奇怪了。”陳宇說,“新職業的誕生與發展不僅拓展了人們自主擇業、追逐夢想的空間,也為社會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未來,新職業將成為傳統職業的一個重要補充。”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楊偉國認為,數字經濟時代新就業形態的涌現,既是新產業、新業態不斷發展的結果,也是人們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就業領域的反映。“依托互聯網新業態,未來必將有更多新職業陸續涌現,這些新職業將共同構成服務產業結構升級和居民高品質生活的中堅力量。”

護航“新個體”走穩走好

——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權益保障政策正加快完善,為新個體、新職業提供成長舞台

在新職業、新個體的帶動下,就業在回穩。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大學就業景氣指數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持續向好、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而在逐漸回升,分行業和職業來看,新職業、新基建人才缺口較大,成為應屆生就業增長點。隨著疫情期間直播經濟迅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營銷師”等新職業的正規化,本季度該行業對於應屆生的招聘需求同比、環比分別增加了349%和300%。人社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就業開局低迷,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穩就業舉措全面落地,勞動力市場需求升溫,就業形勢逐步回穩。

新業態、新職業帶來新機遇,但是也面臨著收入不穩定、服務保障不全面等實際問題。從事新個體,會不會只是一時站上“風口”?

小時告訴記者,她准備大學畢業后簽約公司,做一名職業配音演員。“做全職up主太難了。有時理想會被現實打敗,以為稿件會有很好的反響,但往往不如願。”多多說,“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這個職業收入不穩定,一個視頻帶來的收益太少,接贊助商的推廣也需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這些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並無定數。”

“任何一個職業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雖然現在許多新職業可能並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相匹配的工資待遇等,但這都有相應的發展過程,需要國家慢慢出台配套政策。”陳宇認為,有些職業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但真正被社會需要的職業會保留下來。隨著技術革命加速推進、社會前進步伐加快,越來越包容、開放的人才政策為更多群體打開夢想的大門,也給予新職業更多的成長舞台。

就業新形態對就業服務保障提出了新要求,相關部門已開始著手完善。

“基於互聯網平台的就業人員與平台間屬於較為靈活的‘合作’關系,對於享受相關保障等也有同樣的需求,需要探索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權益保障政策,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富積極性。”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強化各類形態就業人員權益保護和社會保障政策。通過網絡平台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可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登記個體工商戶﹔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確平台企業在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的相應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基本報酬權、休息權和職業安全,明確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支持建立靈活就業、“共享用工”服務平台,提供線上職業培訓、靈活就業供需對接等就業服務。

本報記者 孔德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7月28日 第 11 版)

(責編:陳臣子(實習生)、王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