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北斗“引路”激活4000億導航市場

陶鳳

2020年08月04日08:16  來源:北京商報

“十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8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等情況舉行的發布會現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道。

在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后,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7月31日正式開通。在“北斗星”的指引下,國內導航產業將迎來一片廣闊的市場。

北京商報

系統升級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共30顆衛星組成,服務范圍覆蓋全球。相比於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北斗三號在系統功能和性能指標上都實現了升級。

冉承其介紹,北斗三號具備導航定位和通信數傳兩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區域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共7類服務﹔全球范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亞太地區性能更優。

“實測的導航定位精度都是2-3米,比我們公布的指標精度更好。”冉承其說。

此外,短報文通信服務進行了升級拓展,區域通信能力達到每次14000比特(1000漢字),既能傳輸文字,還可傳輸語音和圖片,並支持每次560比特(40個漢字)的全球通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攻克了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400多家單位、30余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余種器部件國產化研制,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會上表示。

北斗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介紹,北斗三號系統不拘泥於當下能夠實現的指標,而是通過系統的持續創新把長板和短板結合,持續地改進硬件系統的先進性,通過在軌賦能來解決衛星發射上天后產品性能的持續改善。

北京商報

產業鏈完善

賴於導航系統的技術升級,集芯片、模塊、板卡、終端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也日趨完善。

冉承其介紹,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建設。

“十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他說。

中國IDC圈市場顧問郁向飛表示,衛星導航能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車聯網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交通、農業、智慧城市、航天、航海等提供保障。“北斗導航在中國的漁船、航天方面的應用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成熟了。”他說。

依托於北斗三號系統的強大功能,衛星導航的應用場景也更加豐富和高效。

“我們靠天上的衛星系統,地面建了一張高精度增強網,中國境內接近3000個地面站,最高精度能夠實時處理到厘米級,事后處理可以到毫米級的高精度。”冉承其表示,北斗導航在近期防汛救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形變監測、泥石流這種變化,就是在毫米級的運動上,如果靠這套系統加上相應的輔助設備,就可以實時地形變監測,包括鐵路、邊坡有泥石流的地方,可以提前預警、轉移人員,為搶救贏得時間。”

據統計,作為北斗定位系統民用示范平台之一,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台目前入網車輛已超過650萬輛,佔全國重載貨車的96%以上。

“下游延伸應用空間很大。”中海達董事長廖定海答復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中海達目前的產業布局加大了對下游應用的拓展力度,“收購了一些做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方向的企業,也在布局做一些未來智能化、智能應用的方向,比如自動駕駛等方面。”

他表示,應用方向的拓展一方面是把衛星導航、精准位置服務更加往大眾應用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是往大的方面走,為企業和國家領域做解決方案和服務。

與此同時,衛星導航的出海服務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冉承其介紹,目前,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斗的國土測繪、精准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

逐步形成市場生態

衛星導航產業的前景也充滿著機遇與挑戰。必須承認的是,目前來說,在四大導航系統中,最為人所知的GPS在市場佔有率和成熟度方面更勝一籌。

“美國的GPS系統涵蓋180多個國家,在全球的布局和市場應用的程度比北斗導航早,市場面也更廣。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目前的使用國家隻有一百二三十個,而且相對來說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更多,在發達地區的市場要弱一些。”郁向飛說。

然而GPS系統還要面臨設備的老化和技術更新,重新升級的成本比較高昂。相對於其他導航系統,北斗三號也具有自己的優勢。

“全球來說,隻有中國的北斗和美國的GPS運用得全面一些。”郁向飛表示,北斗導航系統的技術更新,精度也更高,並且在衛星數量上勝過其他系統,覆蓋面更廣。更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統能夠兼容美國的GPS系統,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除了系統本身的優勢,國內企業通過技術發展和創新突破了元器件的生產壟斷,使得衛星導航產業的成本大大降低。

“現在北斗產業鏈所有環節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線等實現量產。”冉承其介紹,“現在最便宜的芯片不到1美元,約6元人民幣,而且含稅,我們特別有信心把芯片做到又好又便宜。”

郁向飛表示,賴於北斗系統的升級和成本的降低,國內的衛星導航市場生態會逐步完善。

宏觀層面,北斗系統在中歐班列運輸、京張高鐵建設運營、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應用,基於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在抗擊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災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從大眾生活來看,國內的大部分智能手機均支持北斗導航系統,支持北斗地基增強高精度應用的手機已經上市。

“成本降低過后,大家都願意用這個,生態很快就會建立起來,可能五年,甚至更短的話三年。”郁向飛說。

廖定海則認為,通過北斗系統和5G技術,中國在未來可能是最早一批實現智能化的國家之一,“這個步伐會相對在全世界走得比較快”。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余曉宇

對話中海達董事長廖定海:下游延伸應用空間大

北京商報:公司現在的產業布局是怎樣的,發展著力點是什麼?

廖定海:我們的戰略定位,是做“北斗+精准位置服務”的領導者。不僅要做好精准位置服務和裝備,還要往下游延伸,做時空數據。時空數據在5G這個龐大的信息流中非常重要,這是由時間、空間、位置等信息形成的數據生態鏈。

以前我們重點是在做裝備、技術布局,后來發現下游延伸應用空間很大。所以我們做產業布局時,在下游布局上增加了力度,收購了一些做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方向的企業,也在布局做一些未來智能化、智能應用的方向,比如自動駕駛等方面。

北京商報:公司對於北斗系統的應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廖定海:今年5月中海達助力珠峰測量,就是北斗系統的一個具體的應用。在珠峰上這麼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觀測的設備全部自主國產化。以前是用GPS,現在是用北斗,這個更有意義。未來,中海達將構建時空大數據生態鏈,不斷鞏固北斗+精准位置應用解決方案領導地位。

北京商報:對導航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怎樣的打算?

廖定海:未來產業的新生態,就是把我們做的北斗精准位置服務加載上去。以前是在專業領域應用,未來進一步把衛星導航、精准位置服務更加往大眾應用延伸和拓展。比如怎麼讓成本降低,體積更小巧,可以用到自動駕駛車、物流車、機器人上面。

另一方面是向大的解決方案走,尤其是國家的大的解決方案。現在我們技術很齊備。精准位置定位、三維激光、海洋聲吶、室內定位等技術都具備,但如何去為國家的某些領域做解決方案和服務,或者將來為企業為國家服務,這是我們未來要去往下游延伸的新方向。

(責編:陳臣子(實習生)、王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