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農村電商系列報道(下)

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裡

劉保奇 陳煒 何宜欣 黃盛

2020年12月17日13:56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有次,國內某知名電商專家到碭山考察,他問碭山縣商務局長徐繼勝,你做電商這麼多年,最大收獲是什麼?

徐繼勝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電商企業達到多少家,也不是成交額多少億,而是倒逼政府干部和老百姓改變電商思維。”

自2014年開始,伴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電商扶貧、農業電商等政策的出台與實施,農村電商的頂層設計和配套進入了相對完善階段,政策效應逐漸凸顯。

在2020年5月12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增長到2019年的1.7萬億元,規模總體擴大8.4倍。2019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3975億元,同比增長27%,帶動300多萬貧困農民增收。

但是,農村電商的“最后一公裡”問題,仍然是制約著行業發展的重要短板。這背后是物流配送、電商人才、資金和農產品標准化等一系列問題。

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看來,政府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根本是因地制宜,從而打造地方農村電商發展的動力機制,而政府補貼資金要堅持引導性、公益性和發揮補短板效應,把大水漫灌變為精准滴灌,實現“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未來三年,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時期。農村電商需要主動有機銜接、全方位融入到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中,筑牢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提高治理能力,鞏固擴大發展成果。

挖掘“開墾人”

開發好農村電商這片沃土,需要有合適的“開墾人”。

在金寨縣大別山物流園藥用菌大市場的電商創業示范街,一棟棟暗紅色商鋪沿街而立。園外,車水馬龍,人流交織。園內,部分店鋪大門緊鎖,甚至個別店鋪尚未裝修,顧客寥寥。

該電商創業示范街的建設目的,是為引導金寨縣電商企業集聚發展,重點扶持中小微電商企業,打造線上線下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模式,促進農特產品銷售,助力脫貧攻堅。

“有些老板年紀大,根本不懂電商,又沒什麼銷售和渠道經驗,即使店鋪開門,他們又賣不出產品,所以他們也不願來了。”示范街內的某電商公司負責人衛平說。

雲南某電商公司老板王珂也抱怨,西雙版納既沒電商人才,也沒產品和市場,懂電子商務營銷的人更少。

安徽金寨電商創業示范街,部分店鋪常年不開門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庫專家曹磊認為,大家都說農村電商缺人才,當地年輕人不願待在小城市或農村,紛紛外出打工,這只是一個客觀原因。

“更客觀的原因是農村電商不掙錢。”曹磊說,如今,賺錢的行業從來不缺人才,包括高端人才。因為農村電商不掙錢,所以大家都不願干這一行。 

“為什麼東部沿海地區適合年輕人的創業?”曹磊說,因為那些地方更注重發揮自己個性,把人格品牌和個性化的設想賦予產品上,生產和加工個性化的小產品,這也常被大家叫做“小而美”。

他說,從電商組織人才的結構看,政府應該重點關注當地帶頭人的培育和培養,有些地方缺乏一批敢擔當、有想法的帶頭人。他們既能在市場中整合資源,又能和政府互動。這批人首先要挖掘出來,然后再培養技能型人才。

“真正的人才,你如何把他選出來,又能把他留住?”曹磊說,一般各縣農村電商人才引進標准,首先是補錢或給房子,但你最后發現以前和現在的人才標准不匹配,所以這還需要機制創新。比如雲南麗水市政府和商務局是把電商示范企業的高管人才,直接跟職級人才挂鉤,包括高級人才和中級人才,這樣就能把評價標准打通。

李鳴濤認為,農村電商人才瓶頸的解決最終還是要按照專業化分工的原則,把合適的人留在合適區域,不能奢望大量電商行業的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向縣域、農村地區回流。互聯網的優勢在於大范圍、跨地域的協同效應,圍繞農村電商的產業鏈環節對人才的需求,在農村地區重點培育農村電商的產品生產、加工和物流服務等人才,而營銷、管理、技術等人才可以聚集到城市地區。

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益鏈

安徽碭山葛集鎮素有“油桃之鄉”美稱,曾是皖北最偏遠的貧困村。

2017年,面對當地電視台鏡頭,村民趙前進說他通過農村電商完成脫貧。“我學會在網上賣水果,農閑的時候參加村裡包裝隊,一天能掙一百多塊錢。我還在網上銷售水果,一斤能多賣五毛錢。按我們家有五畝地來算,那就多賣了萬把塊錢,基本上脫貧了,而且在電商這個路上越走越好。”

安徽碭山某批發市場,村民正把採摘的梨子賣給收購商

“有人跟我說‘電商沒給農民帶來實惠’,如果碭山縣沒有發展電商,我們會變得很慘。”碭山商務局長徐繼勝說。

2019年,碭山縣電商交易額突破50億元。目前,全縣共有電商企業1696家,網店和微商近6萬家,15萬多人從事電商物流等相關產業。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式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強調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李鳴濤表示,農民通過農村電商增收的根本來源,是地方特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帶動、形成和完善上行產業鏈。農民要麼提供產品實現銷售增收,要麼加入產業鏈某個環節實現就業增收,也可以通過加入合作社等組織實現股權收益。

他認為,實現農民增收的前提是圍繞地方產品的電商銷售,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益鏈,從產品種養殖、分揀加工、包裝、品牌、運營等全鏈條建立起電商市場競爭力,但建立電商市場的競爭力需要當地電商運營企業發揮專業能力。

“從事農村電商的企業既要有情懷,還要有耐心,更要有創新。” 李鳴濤說,如何把具備電商消費潛力的農貨變成適銷對路的網貨,不僅考驗電商企業的創新能力、運營能力,也對農貨產品的供貨能力、產業鏈的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解決這些短板問題,需要發揮政府、市場合力作用,以市場化機制引導和促進農產品網貨化,不同的電商渠道開發適合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如今,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痛點還是資金。

在徐繼勝看來,傳統企業可以抵押設備和廠房貸款,但電商公司沒有這些實物,他們憑一部手機走天涯。這是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財政部、商務部等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就指出,中央財政資金實行“鼓勵發展+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重點支持以下方向: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

中國農村財經研究會秘書長申學鋒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通知中明確提出,電商進農村要堅持“市場有效,政府有為”原則,這是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在電商進農村工作的直接體現,鼓勵各地優先採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結合先建后補、購買服務、直接補助等支持方式,合理加快資金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工作。

河北灤平一家電商服務站,老板既經營開超市,還兼顧電商服務站

但是,雲南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勐臘分公司工作人員陳強說,當地有家公司通過招標獲得政府訂單,任務是建立相關電商體系,但政府花去幾千萬,至今體系沒建起來。實際上,這家公司真正投入資金很少,眼看截止日期到了,便向政府提交一些報告,這就算完成了任務。

陳強還見過一家公司,它給縣政府提交類似白皮書的報告,張口就要一千萬,縣領導非常生氣,最后政府隻批了幾百萬。

李鳴濤認為,各縣要依據縣域農村電商的實際情況梳理出本地農村電商的發展路徑,圍繞上行、下行的農村電商產業鏈的斷點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此外,每個縣的方案都應該獨具特色,基於這些方案進行綜合評估,確定政府資金的支持方向、支持額度和考核辦法,力爭政府資金真正用到農村電商的實處、痛處。

“我覺得電商公司隻靠補貼還不夠,必須要讓它們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這樣才能讓業務持續運轉下去。”一位電商從業者說。

(文中王珂、陳強、衛平均為化名)

【相關閱讀】

農村電商系列報道(上):狂奔的農村電商

農村電商系列報道(中):農村電商駛入深水區

農村電商系列報道(下):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裡

(責編:單子璇(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