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智慧城市”便利城市規劃、“智慧政務”簡化審批流程……隨著大數據產業集群在河北廊坊加速崛起,當地正積極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系,支持企業數字轉型。通過把服務器搬到“雲”上,大數據產業已逐漸成為廊坊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在河北省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南面,有塊空地。那裡正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園。原本的設計方案是亭台樓閣、紅牆黛瓦、飛檐翹角,一派古色古韻氣象。
但規劃方案送交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審批時被否決了,理由是“建筑風格與周圍建筑不搭配”。
評估規劃難道靠個人好惡?並不是。
來到廊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空間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中心,負責人趙健行點開了城市三維地圖。大屏幕上,市區建筑、街道、綠地等要件盡數立體可視化呈現,甚至連紅綠燈、消防栓都一清二楚。
“過去看規劃,隻有單一項目效果圖。如今通過城市三維地圖,能准確模擬建成后的區域整體效果,非常直觀。”趙健行圈出文化產業園周邊街區,解釋道,“可以發現,鮮艷的仿古風建筑,與周圍冷色簡約的現代建筑格格不入。后來,設計方案進行了調整,融入現代元素,並且適應了周邊河道走勢。”據介紹,除了城市規劃項目評估,城市三維地圖還用於消防等工作中。
用數據高效管理,這是廊坊推動創新應用、助力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廊坊充分發揮毗鄰京津、接壤雄安新區的獨特區位優勢,積極搶抓機遇,著力培育數字經濟。當地不斷夯實大數據產業硬件基礎、完善大數據產業鏈、鼓勵支持大數據創新應用,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目前,廊坊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11家,201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4.24億元,佔全省的24.66%。
加強數據中心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大數據存儲服務是數字產業的基礎支撐。
位於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潤澤國際信息港A—2數據中心,一組組機櫃整齊排列在溫度恆定的機房裡。燈光閃爍的服務器中,存儲著海量數據信息。而在A—2數據中心的旁邊,還有幾棟正在建設的數據中心。
“廊坊距北京市中心不遠,是理想的‘大數據走廊’。”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表示。潤澤國際信息港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機櫃數量達2.7萬架,加上正在建設的7棟數據中心,共計4.2萬架。“我們憑借高規格設計標准、穩定、安全、可靠的運營體系,已吸引多家互聯網頭部企業入駐。”
在潤澤國際信息港不遠處,是華為廊坊基地。“我們正在建設數百億元的數據中心項目,這個項目是華為在全球布局的一級戰略節點,建成后將支撐‘華為雲’在華北地區的業務發展。”華為相關部門負責人嚴小軍說。
目前,廊坊市正以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產業)為重點,加強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全面提升園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和政務服務水平,積極引進大數據產業資源落戶,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在廊坊開發區,潤澤國際信息港、華為數據中心、中國聯通華北基地等數據中心毗鄰而居,運行機櫃數量達6萬架,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列。集雲存儲、雲計算、雲服務、大數據存儲加工及應用等於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集群,在廊坊加速崛起。
完善大數據產業鏈,支持企業數字轉型
在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指揮大廳內是幾乎佔滿一面牆的巨型屏幕,匯聚了區內態勢概覽、經濟運行、環境保護、城市治理、民生幸福等方面的運行信息,如同開發區的“智慧大腦”。“每個方面都融合了開發區各類圖層資源,包括城市影像基底圖、路網、房屋及各類業務數據。”廊坊開發區一級業務主辦薛玉山介紹。
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由開發區與華為合作建設而成,於2019年5月投入使用。“通過融合廊坊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人力資源等各類數據,對開發區的經濟活力不斷進行建模分析,幫助決策者精准施策。”薛玉山說。
為完善大數據產業鏈,廊坊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創新與轉型,增強創新能力。2020年初至今,當地支持數字化轉型資金達7800萬元。
據介紹,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所需的城市影像基底圖由中科空間信息(廊坊)研究院提供。但現實中,衛星圖像不能直接使用,需經技術手段修正並進行可視化處理,這離不開大量數據計算,而中科空間信息(廊坊)研究院並沒有機房。
“採用雲服務比自建機房省時省力。”研究院技術工程部部長黃祥志說,“而且未來還有升級空間。”
近年來,廊坊出台政策,對企業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等進行財政支持,助力實現智慧轉型,把服務器搬到“企業雲”上。通過與華為合作,開發區建設“政務雲”和“企業雲”等雲平台,提供儲存計算、運營、系統開發等雲服務。
“‘企業雲’除了提供存儲計算、安全維護等基礎設施服務,還幫助開發企業內部運營系統,採集生產制造、人力、物流銷售等各方面數據並匯集到雲平台上,促進企業自主進行數字化轉型。”負責“企業雲”運維的華為技術人員孟明說。
激發數據需求,鼓勵大數據創新應用
11月17日,在廊坊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大氣辦會商室內,廊坊智慧環境生態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胡海鴿根據自身研發的大數據平台計算結果,預測次日午后空氣質量好轉,建議11月18日12時解除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
“平台匯集全市90個觀測點的溫度、風力、氣壓、降水、沙塵等數據,預測空氣質量,從而為廊坊制定污染防治舉措提供依據。”胡海鴿說。
在廊坊,通過遙感地圖,即可查看宅基地違建、河道治理、林地佔用、垃圾堆放等情況。這得益於廊坊推動大數據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工作機制。
“我們為文安縣做的垃圾分布圖,能准確、直觀地監測區域內垃圾分布情況,既提升了監測精准度,也節省了現場勘查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此外,還有2016年至2018年垃圾對比圖,通過地表變化,追蹤工作進展。”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金永濤說。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智慧社區管理系統通過智能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技術手段,對社區進行有效管理。馨語社區黨支部書記趙冬梅說:“有了精准的數據支持,小區居民也更加安全。”
如今在廊坊,“智慧交通”通過電子眼、綠波帶緩解交通擁堵﹔“智慧政務”實現審批服務線上化,簡化企業與居民辦事流程……大數據應用正在成為廊坊創新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