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肖冰:投资市场正在分化 不要去听故事追风口

2017年01月13日14:40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人民创投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陈键)近期,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在人民大学召开。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作了题为《创投行业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对策》主题报告。

肖冰首先回顾了他的创业经历。他接着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风险投资行业正在扮演重要角色,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有准备的好机构有望成为大赢家。

但他同时提到,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市场对投资公司的专业度要求更高,行业正在分化,对于某些创业与投资企业而言,“资本寒冬”真实存在,甚至之前一些较知名的投资公司与创业“独角兽”也受到波及。“一些所谓的‘独角兽’公司估值在下降,甚至在死亡、倒闭”。他介绍说。

肖冰最后强调,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投资公司要专心研究好一、两个“赛道”,坚持独立判断,不要去追那些风口、概念与故事。

肖冰演讲内容摘录如下:

很高兴能回母校与人大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我是86级的,后来去政府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再读研究生,为工作去了香港,回来后就进入了风险投资行业。当时,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刚刚起步,我们等于从零开始,公司历经了16年的发展。风险投资行业特别残酷,也特别考验人的耐力,最终是胜者为王,剩下的会很厉害。和我们一起在深圳成立的创投公司,差不多有几千家,几年以后,还在市场上看项目的不到十家,一部分死掉了,一部分转行了。

我们比较傻,我们做不了别的事情,只能继续,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觉得我们还是不错的,赶上了一些好的机遇。我们投资的企业差不多有400家,其中60家已经成功上市。从投资的规模和业绩来说,处于较前位置。我们特别感恩这个时代给我们机会。

从没人管到受关注,投资行业走出边缘

我们是行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发现这个行业还是有一些新的变化。最近这一两年。我的体会是什么?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这非常不容易,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我记得,这个行业最早非常草根,没人管,我们当时想找政府,但不知道到底应该由那个部门负责,有的地方是科技局管,有的地方是发改委管。去年开始明确,基金业协会管我们。

行业从自生自灭到受到关注,原因是什么?背景是中国经济传统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靠投资推动。以前,地方政府最欢迎的是什么?最欢迎的是能够提供资金的,也就是银行。商业银行站在我们整个经济舞台的最中央,银行间接融资发挥主导作用。但在近几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开始“靠不住了”,显得特别实际。有些银行不太愿意把钱投入到实体经济。

现在,特别坚定支持中国实体经济以及创业创新、经济转型的就有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原来特别小众的、被边缘化的行业,在投实体经济,在投中小企业,很多获得投资的是银行不愿意贷款的企业。政府开始关注这个行业,给我们很多的鼓舞、鼓励与政策,有很多地方政府的钱也投到我们这个行业,这是以前很少有的现象。政府部门的人频频接见我们,跟我们对话的领导级别是越来越高。这表明我们被重视,开始从边缘往中间位置走。我们非常受鼓舞。

IPO持续开闸,退出渠道变得更通畅

资本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一度比较悲观,股市大波动以后,IPO暂停,“堰塞湖”水位越来越高,当时有800多家企业排队。800多家要排到什么时候?有些企业都不愿意排队了,不愿意上市,很悲观。

去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11月、12月,我们发现IPO加速,一个月差不多有50家新股发行,基本上每天都有。在我们公司投的公司中,前十一个月只有四家企业IPO,最后一个月有四家,一个月占了全年的一半。以前,“堰塞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下子我们觉得又不是什么问题了。我们特别关注如何退出,因为有一个好的退出机制,整个创投市场才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如果你不退出,我们的GP压力会很大,我们管理人、投资人没有办法得到回报,而最好的退出还是通过IPO。IPO提速,对中国VC、PE行业来说是强心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觉得这是抓住了龙头。现在,再融资被严格控制,定增审批特别慢。更多的企业上市,最大的利好属于我们这些机构,特别是有准备的机构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机构投资入场,行业淘汰赛开始

从募资的角度看,以前我们的基金投资人主要是高净值、富裕的个人,我们找他们融资非常困难。我们要到各地去做很多场路演,他们会问稀奇古怪的很多问题。他们都是不专业的投资人,总是把在我们这边的投资和他们放“高利贷”、炒房地产作收益比较。我们的投资周期特别长,又不保本,出了风险亏损还得由投资人自己负责,这样的商业模式,他们很难理解,只有少数人“吃螃蟹”,投资公司融资非常困难。

我们第一期基金的规模是7000万,投资人都是我们原来那些同学、朋友,一直比较相信我们的那些人,当然后面的回报也好。最早期的时候,募资非常困难。现在,LP投资人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机构化,参与的有保险公司、母基金,现在银行也能直接做PE,还有政府的引导基金。但我们也发现,LP机构化以后,很多GP募资反而困难,因为机构对投资公司的调查特别详细,就像我们去投资一个企业一样,要把标的对像翻个底朝天,一大帮财务、法务人员要做很长时间的尽职调查,机构对我们的尽调也非常详尽。

机构是非常理性,非常专业的,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募资淘汰赛已经开始,分化也在开始,有业绩、品牌、好投资策略的机构,现在募资特别容易,相反,另外的那些机构特别困难,包括市面上原来一些比较有名的机构,我听说募投都非常困难。当然,好基金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大概在一年多以前就有人说“资本寒冬”。我觉得,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从一些数据和现象来看,某些行业的融资非常困难,某些阶段的融资比以前更困难。不过,在投资案例减少的同时,单个投资的金额在增加。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钱都涌到了成熟的项目里,涌到大的项目里,中小项目、中小企业融资开始变得困难了。为什么?因为大量的新进投资人,他们都求稳,对风险相对厌恶,希望首先投那些相对安全的项目。还有,之前某些在风口上的投资项目,它们的商业模式实际上不符合商业本质,后轮融资非常困难,前一段时间非常热的项目,现在看起来可能也比较危险。

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独角兽”公司估值在下降,甚至在死亡、倒闭。很多上新三板项目,是不是就已经安全了?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很多新三板公司也在被“腐蚀”。我们还看到,像小米这样的公司,暂时还没有给投资人真正带来实在的现金回报,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市场投资很多,不要去争抢风口

最新的方向是什么?我们风险投资企业的永远在找下一个点,找下一个趋势。人工智能是不是一个大的方向?从我们的角度看,肯定是一个大的方向,但是行业现在还处于相对萌芽状态,它并不能够容纳很多的大额资金进入,大家的投资都是试探性的。我们也投很多,从各个角度地投,做一些战略性布局。到底我们要投到什么地方,往哪个地方投,现在整个VC行业相对比较迷茫,可能都在思考和观察。

如何应对?作为有能力的机构,可以借机做得相对更大一些,因为行业会进一步集中。美国风投行业,基本上格局已定,好项目都跑到好基金那里去了,新基金很难冒出来。中国的这个行业特别分散,但也在逐步集中。随着机构的钱投向好基金,好基金募集就容易,就可能越做越大,就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项目以及更好的人才。有能力的投资公司,这个时候可以做得更大一些。

从投资的角度,我也讲一下,我们特别有幸在中国从事风险投资。全世界真正大规模、成批量创业的国家,我觉得只有中国、美国、以色列,别的国家没有那么多的人去创业了。没有批量的创业人,就没有批量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创业的人特别多,美国也是,但是美国其实还没有中国多,而且美国的创业者基本上集中在硅谷等少数几个地方。中国各个地方都在倡导创业,我每天都在飞来飞去,投资机会就特别多业。再一个,美国的风险投资只投TMT等特别窄的某一两个领域,大家都在特别拥挤的跑道上,冒出来的一两个项目,如果你没有投,这个基金就特别危险,比如,如果没有投资谷歌,以后可能募资都有问题,我觉得很难。中国投资机会相对更多,因为中国传统行业落后、分散,里面还有大量的转型升级机会,美国没有,因为美国传统行业发展得特别好,特别发达,都很强。

这样的背景下,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我们的制造业也有投资机会,在中国,我们也投新材料、先进装备、先进零配件企业,这让我们赚了很多钱;在美国,肯定没有投环保产业的,中国环保产业也让我们挣很多钱;美国也没有什么消费升级、新消费的投资机会;此外,在中国,医疗、教育服务等也比较落后,这里面有大量的机会。我们实际上是面对着一个全球最好的创造市场。

但是,我们做投资的还是要独立思考,不要去追那些风口、概念、故事,要坚信自己的独立判断、专业能力,看不懂的没有必要参与,让别人去赚,比如,像“共享单车”这些东西,赛道特别拥挤,要特别小心。你把自己能做的那一部分做好就够了,因为中国的机会实在太多了,不像美国,在美国真得一窝蜂地去争,不争就没有机会了。中国有太多赛道,你只要把握其中一个、两个,做深做透也就够了。(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扫码关注“人民创投”公众号

(责编:赖悦、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