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移动支付普及快 “无现金时代”还有多远?

刘 峣

2017年02月10日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移动支付的能量再次释放。从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460亿个,同比去年增长43.3%;1.68亿人成功集齐支付宝“五福”,瓜分2亿现金……

  事实上,移动支付的普及已不仅仅体现在红包上。很多春节返乡的游子发现,在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到了小城同样遍地开花。这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让城市之间的生活鸿沟越来越小。

  支付方式的变革影响深远,而在走向“无现金时代”的同时,安全仍是关涉移动支付未来的重中之重。

  消费者群体支撑发展势头

  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已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近几年快速发展,推进着国民“无现金”的生活方式。

  从替代现金、钱包,到连银行卡都不需要随身携带,只要有手机拿在手上,随时“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如今,在互联网基础较好的一二线城市,不带钱包出门已成常态。而在三四线城市乃至乡村中,移动支付的成长速度也不可忽视。据《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在线支付水平与城市不相上下。由于农村金融网络不发达,移动支付反而可以绕过银行网点存取款等功能环节,从而演变为一种新交易形态。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撰文称,移动支付平台在中国迅速扩张,中国正在变成一个无现金的社会,并在这个进程中跳过信用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69亿人,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而据支付宝的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已超过70%,人均支付金额也有大幅上升。其中,上海人均支付达到14.8万元,浙江、北京、福建、江苏等省市也突破了10万元。

  由于移动支付具有便携性,不受银行网点和营业时间等限制,能够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消费、面对面交易等多种需求,解决了现金、刷卡等传统支付诸多痛点,支付体验更优。随着支付场景从线上到线下的普及,城市公共服务范围的扩大,从缴纳水电燃气费、交通违法罚款到小超市的结账、路边摊的煎饼果子,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

  移动支付之所以发展迅速,根源于巨大消费者群体的有力支持。业界普遍认为,移动支付毋庸置疑将是未来支付趋势,未来3年将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未来,移动支付可能只是手机的诸多功能之一,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它缴税、转账住院费用等。“无现金生活”时代并不会太远。

  创新与监管决定支付安全

  随着移动支付的“井喷式”发展,一些风险也随之而来。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诈骗以及账号盗取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虎视眈眈。比如,针对NFC技术的“闪付”,利用特制的读卡器隔着厚厚的钱包和衣服也能读取闪付卡数据。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移动支付涉及到用户最重要的资产账户,一旦出现资金盗刷或丢失问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信任度就会急剧下降。因此,解决诸如消费记录泄露、资金盗刷、垃圾信息轰炸、洗钱或信用卡恶意透支等信息、资金安全性问题,将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多家移动支付机构都作出了“全额赔付”的承诺,并推出相关的账户保险。但对于用户而言,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能否升级技术,提供更具安全感的产品体验,在消费者出现损失时快速响应,才是对电子支付工具的首要要求。

  而从监管角度而言,有专家表示,移动支付领域需进一步理顺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银监、工信等部门作用;加强对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日常监管,对移动支付相关企业引入定期检测机制、风险内控机制等监督措施;加大惩戒力度,强化对移动支付黑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确保客户资金托管、账户实名制与分类等政策落到实处。

扫码加“人民创投”公众号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