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涉嫌高利放贷和暴力催收 “现金贷”被银监会点名

2017年04月17日08:31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对于现金贷的监管,一方面,不要“一棒子打死”,应允许“现金贷”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应不断完善,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准入门槛、业务红线等,将行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继“校园贷”、首付贷之后,又一个新金融领域的信贷类产品——“现金贷”被监管部门点了名。

4月10日消息,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银行业风险防控的十大重点领域。

其中,银监会首次点名“现金贷”,强调要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贷及暴力催收”。

业态复杂

现金贷市场备受资本青睐。4月10日,移动互联网微额现金信贷平台魔法现金获得经纬中国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4月5日,明特量化获得红点创投中国基金1亿元B轮融资;Wecash闪银奇异科技获招商局资本等数家风投机构8000万美元C轮融资。

从参与者来看,目前开展现金贷业务的主要包括: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持牌金融机构;以蚂蚁金服、京东、马上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新金融”持牌金融机构;以买单侠、量化派、闪银等为代表的现金贷创业公司。

以商业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低息长期模式和高息短期模式。

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目前所在平台的现金分期业务平均出借资金大约为3000元,还款期限从3个月、6个月到12个月不等。借款利率根据不同借款人的风险等级进行定价,但最高不超过央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这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低息长期模式。

另一种高息短期模式以部分现金贷创业公司为代表,被诟病的高费率问题也主要出在这种模式。此种模式的日息可高达1%,但是借款期限从一周至一个月不等,平均出借资金约为1000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这意味着,我国民间借贷的借款年化利率不能超过36%这一红线。

不过,不少现金贷的实际费率远超过36%的红线,但大多数平台以服务费的形式展现给借款人。

高息遭诟病

对于饱受诟病的高费率,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这一块目前是法律的空白地带,希望国家尽快出台针对此类费率的法律法规,避免更多社会问题。

“虽然从单个业务来说,现金贷的体量和出借群体数量都比较小,但高费率会令债务人可能因为多次多头滚动借贷而丧失还款能力,其道德合理性也存在问题。而且,由于多起单个债务纠纷而蔓延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社会稳定问题。”奚君羊进一步分析。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高息一方面会加重借款人负担,容易诱发借款人以债还债行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高息与非法催收互为促进,高息为非法催收提供了土壤,非法催收为高息提供了保障,加剧了催收乱像。

对于高额服务费,不少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公司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由于目前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获客成本日益高涨,征信成本、技术支持以及债权违约风险都一起打包成服务费的形式。

多家风投机构高管也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高费率的现金贷公司针对的客户群体是目前没有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到的“次级人群”。从风险资产定价的角度,对于高风险的资产可以要求高回报。但随着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征信成本逐步降低,届时服务费也会随之减少。加之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抢食这块小市场,“价格战”也将会打响。

完善监管政策

蒋宁对记者表示,作为银监会批准的持牌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非常欢迎政府关于现金贷业务的各项政策,因为这都有利于促进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某现金贷高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目前大大小小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公司有好几百家,但是从体量上来说远不如网贷平台来得大,而且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参照网贷平台的监管政策,对于现金贷的监管会逐步出台。

据悉,此次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主要针对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薛洪言认为,现金贷的高息模式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催收等问题曾多次引发社会舆论热议,去年的裸条和前几日的于欢案都是如此。监管此次表态应该类似一种窗口指导,提示从业者注意规范发展,考虑到目前国内消费金融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消费升级也才刚刚开始,对现金贷全面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对于现金贷的监管,一方面,不要“一棒子打死”,应允许“现金贷”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应不断完善,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准入门槛、业务红线等,将行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扫码关注“人民创投”公众号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