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人工智能时代,你以为自己做出的投资决定,其实都是被算法设计出来的

2017年06月15日11:01  来源:创业邦

  如今,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作为数据量庞大、应用需求庞大的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有着天生的发挥优势。

  6月13日,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同国际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双方将就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展开战略合作研究。此次跨界合作研究结合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和华夏基金的投研能力,希望能推动资产管理行业智能化转型。

  智能投资是此次双方合作研究的契机和重点,研究方向包括通过模式识别预测市场走势、基于深度学习挖掘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论进行行业轮动的研究、基于大数据构建金融图谱、基于社交网络与应用软件等使用数据,识别并深度了解客户等。

  发布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幸博士对邦哥就以上应用做了详细介绍,邦哥在这里和大家做一分享。

  通过社交网站收集用户信息,刻画用户画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微软亚洲研究院构建了一个跨平台用户行为数据。所谓跨平台,是指每一个用户数据来源于不同的平台,比如微博上的文字、头像,豆瓣上的点评、分享位置信息,把它们合在一起,做单平台上做不了的研究。

  微软亚洲研究院不满足于刻画用户画像,他们想知道,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去了解用户性格甚至心理特征,是否能做到?

  以往的方法是调查问卷,现在这种方法应成为历史:一方面,面对问卷的问题,用户发现TA对自己也不是那么了解,而且很多时候,用户回答问题非常粗略,造成分析者拿到的结果噪音非常大。所以对用户心理的分析,应该从TA已经发生的行为去分析,而不是要用户主动回答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微软研究院提出一个大五人格推算模型。该模型集成了不同来源的用户数据,比如用户发表的文字、图像、表情图等等,再用深入学习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用户的大五人格。

  这种方法在金融领域如何应用呢?可以分析用户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他的购买行为,做更加准确的金融产品推荐。

  用户画像还可以有其它发展的想象空间,比如用某一个人的特征来训练聊天机器人。

  在科幻作品《黑境》中,人们可以通过上传的用户数据构建一个聊天机器人,它的说话方式与用户在社交媒体的表达方式有着一样的性格和特征。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科幻设想,而是变成了现实。去年俄罗斯的一位创业者,为他去世的朋友做了这样一款聊天机器人:将死者生前发过的8000条短信做为数据,训练出一个聊天机器人,机器人对话的真实效果甚至震撼了死者的家人。

  如果用这种方式训练出一群有人类聊天特征的机器人呢?

  微软研究院还做了一个尝试,通过500多位民国诗人大量诗歌作品的语言数据,训练小冰写诗,然后把这些诗歌进行匿名投稿,居然收到了稿费!研究员们再接再厉,让小冰写出了一整本诗集,并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这本人工智能诗集!

  听了谢博士的介绍,邦哥脑洞大开,但也有一点好奇,比如社交应用上的文字、图片信息真的可以被拿来做更真实的用户性格分析吗?

  大家扪心自问,你们的朋友圈、豆瓣、微博里,有多少信息是心里话,又有多少内容在装b?如果一个人爱在社交网络上发送坚持、发展、攀登等词汇,是不是就证明这是一个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人?说不定只是TA缺啥就爱喊啥口号呢?

  这是个问题。

        推荐阅读:

        日媒:全球科技进入“中美两强”时代

       巨头争相布局短视频 “15秒背后的战争”开启

      阿里新零售概念加速落地发酵 马云称要让线上线下皆大欢喜

       千亿广场舞背后的野心:我们抢的是爸妈的钱

扫码关注“人民创投”公众号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