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胡正荣: 视频消费的未来趋势是智能化和场景化

2017年07月11日17:34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7月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7(第十六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发表演讲指出,多屏化的视频消费趋势正在成为主流,伴随而来的是业态的多样化,以及对智能化和场景化视频消费的更多探索。以下为演讲速记整理: 

多屏化的视频消费趋势是拦不住的

我们今天的重点是谈新电视、新风口,重点是放在大屏互联网或者放在大屏消费的形态。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每天老百姓跟媒体之间的互动大部分都已经发生在四块屏幕上,老百姓跟媒体互动的90%都是发生在这四块屏幕上。小的是人人手里的手机,再到PC或者Laptop,第三块平板,第四个是电视。也就是说四块屏幕占据了今天用户跟媒体之间互动的最大头,只有10%的精力和时间会投放到收音机、报纸和杂志上。这个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报纸和杂志衰落的很厉害,也同时可以解释,去年中国的广播业同样在下滑,前年下滑0.2%,去年下滑4.1%左右。按理说,中国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广播应该是上升的,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广播也在衰落。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看到,其实老百姓的视频消费平台或者渠道、方式很多,可以是我们传统的电视,当然还有大量的社交视频,还有一般意义上所谓的流媒体,包括大家在做的IPTV等等,有很多的方式或者渠道。

尼尔森上周在美国发布了一个报告,流媒体不同平台的消费,在美国的情况是,所有流媒体的视频消费46%是聚焦在Netflix公司,You Tube占15%,Hulu占8%,亚马逊占4%,剩下所有的平台占27%。以PGC为基础的专业视频只要在一个好的渠道上,还可以看到它的市场仍然非常庞大,就是Netflix。

国内变化也非常大,IPTV、有线电视、视频网站来看,有线电视的满意度是最低的。可以看到,在国内老百姓的视频消费也发生了多屏化、多渠道化的转化。

到今年年底,我们看到的数据,电视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减少200多万户,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半年前首次开始负增长,而宽带用户速度在快速加强。到去年年底,有线电视用户已经有2.6亿,增幅也是在往上走。但是我们看到IPTV的用户增幅是89%,这个速度是非常让人激动的。所以我们说,如果加上其他渠道或者其他平台的OTT、IPTV等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我觉得视频消费多元化或者多屏化的趋势已经中国呈现出来了。

OTT也是这样的,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今天来的康佳和很多终端商、牌照商都在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所以有线电视下一步的发展和OTT下一步的发展,可能就要找自己的区隔战略,有线电视靠什么,OTT靠什么发展。

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信息,欧洲每年都会开有线大会,今年有线大会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到2020年不会再有OTT这一说,因为OTT被人认为就是电视,五年以内大家不会使用OTT这个概念,而会把它统称为电视或者叫大屏视频消费。但是这种OTT或者这种电视,实际上是有分工、差异化、垂直化的区隔,否则你跟传统的有线电视可能也很难区别开。我记得前面一位嘉宾讲到过,做垂直、细分、在线等等。这个可能都是未来OTT要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走势。

业态是多样化的,肯定不会是单一的

其实现在做业态创新的,大家做视频消费的时候,特别是互联网视频企业,像乐视、爱奇艺这样的,基本上自制的内容,包括IP的转化、通过其他的收入渠道拓展自己的营收渠道等等,这些都在做探索。但是实际上,我们会看到,不管是直播还是自制,还是IP的多元开发,可能大家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一条道路。因为只有内容多样化,终端服务的下游又能够链接上,你的效益或者营收、盈利模式才可能更加的多元化。

在这里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这是我看了美国的BI Intelligence(定期对不同行业做智库分析的机构)得出的一个结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体验,这种好体验的视频可能会是下一个风口,他给的概念,下一个风口比较被人喜欢的,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视频、大电视之外,这种社交视频可能是下一步很有意思的一个视频的入口或者风口。

为什么?因为它的叙事方式跟传统的大视频不一样,传统大视频追求结构完整、视频的严谨包括追求可视性、可听性、可看性,但是这个不追求那个,但是会看到它的叙事方式不一样,用手指就可以让它停、走,声音可以有,可以没有,所有的内容都是让老百姓觉得非常亲近,跟我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是对话式的。

再接下来就是传统搞视频的人可能要改变的一种审美模式。过去是16:9的构图,现在可能很多构图需要垂直化构图。所以构图的模式或者审美原则也在改变。最后一个是Shareable,所有的东西没有好的体验,不能让人分享,这个视频可能未来就是一次消费,很难保证它的价值的多次开发,甚至从线上如何走到线下,这个可能都是很难做的。

所以你会看到,几乎在美国所有的视频平台,现在非常热的就是SOCIAL VIDEOS,在专业的视频领域也在加大这样的一些投入和力度。

社交视频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可以把上游、下游打通,可以把你观感很好的体验转化成分享,分享最后可能就延展到了线下更多的服务,下游的用户也就开发出来了。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可以让视频的价值最大化,你的IP价值也最大化。所以随着你的业态多元化、多样化,必然给我们带来一种传统的所谓电视全媒体商业模式的改革或者改变。

除了传统电视之外,精准投放大家现在都在谈,包括版权产业链的开发,还有粉丝带来的粉丝经济或者网红经济。

未来需要智能化、场景化

今天谈生态,这个产业链必须看上游内容,下游硬件,还有中间整个服务的提供商。但是不管整个生态系统是由谁构成,最后肯定都要走向让老百姓的需求和你能提供的供给是高度智能匹配的,这个是没有讨论的,肯定是供给和需求之间是高度智能匹配。

要实现这样的高度智能匹配,涉及到资源的云端化。现在全国各地,不管是做IPTV还是做OTT、传统电视,大家都在做云。第二块是内容的垂直化,没有垂直大概也就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电视。第三块,服务是要场景化。因为既然是四个屏幕,就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永远都留在大屏前,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不可能让人消费一个东西还回到家里,家里有120寸的大投影,那是现实,体验也很好,环绕立体声5.1,但是问题是你不可能把人永远留在这样的场景下,所以多场景设计、多场景移动或者迁徙,这个能力是要有赖于整个智能化的水平。我们的云平台大概要做很多这方面的储备。

英国广播公司早就开始产品垂直化生产,而且是产品垂直化的组织架构,所以BBC上周刚做的一个解决,要投入3400万英镑大力发展儿童内容,儿童内容市场无穷大,要跟Netflix和You Tube竞争。所以资源云端化之后,所有的内容必须是垂直化的。

服务的场景化非常复杂,因为每一个人的消费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诞生的,所谓的场景就是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在各种关系的处置、情绪的感知以及需求和行为的判断上,就需要我们高度智能化才能知道他在什么场景下需要什么东西,我怎么样给他提供服务。

产业的智能化需要上游、中游、下游,尤其是下游,如果说上游是一个垂直口,但实际上下游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网或者一个产业的结构。所以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不光是终端硬件,而是终端服务上能够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延展出去的线下产业链。国内很多公司在做这个事,李彦宏说,从移动思维走向AI思维。Google也在提AI First和Mobile First。

这个时代是不是要来临?我个人的观点,肯定是要来的,我们做的视频服务,各位做的是视频服务满足市场,最重要解决是的供与求的高度智能匹配,我们现在看不到这种智能匹配,老百姓想要的你没有给我,你给我的我不想要。或者在海量信息里找,上哪里找?所以更关键的是如何把老百姓的需求和你能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做到高度智能匹配。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来说,七大牌照商、IP商、OTT商,第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大家都在努力,算法、运算智能都在努力,但是感知智能、情感智能阶段,大家可能还有相当的距离,因为技术上的障碍。但实际上到最后,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尤其在场景下需要什么,他需要的东西是不是正好满足我情感的需要,除了硬需要之外满足软需要,可能还是我们下一步要摸索和探索的一个非常长远的一条道路,但是我相信这是肯定的一个方向。

PC用户扫码,手机用户长按二维码加“人民创投”公众号

(责编:李威、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