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从电子行业跨界到医疗,悦享趋势科技准备如何做好医疗器械的改造生意?

李威

2017年09月11日09:25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创立悦享趋势科技之前,朱宇东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美国高通半导体公司担任全球产品管理总监,这个职位让他可以站得更高,更加清楚地看到半导体电子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方向。“2012年初,整个行业谈得最多的是物联网IOT,都在讲IOT未来有无数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手机市场规模的数百倍甚至到千倍以上,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

改造医疗器械行业

三年之后的2014年12月,朱宇东做出了创业的决定。在这个时间节点,IOT已经发展出了家联网、车联网等各种应用方向,与人有关的人联网是朱宇东和他的团队在创业初始就已经选择好的方向,当时已经三十五岁的他,希望这一次能够做一个不仅有高科技技术,还更有社会价值的项目,与健康、医疗关系密切的人联网正好可以满足他的想法。

“通常一个人像我当时这么大的时候,父母的年纪都在六七十岁,然后就会发现,人一老,各种各样的病就都出来了。所以三四十岁的人在外面打拼,父母不生病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支持,父母一生病,儿女至少会有几年的时间生活压力会比较大。”朱宇东的母亲是医生,他的父母有比较好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身体状况保持得非常好。他由此想到,是不是能够把父母的这种经验,转换成新型的医疗仪器,能够让老人们在社区医院的帮助下就能做到疾病的早期筛查预防。

然而,医疗是一个壁垒非常高的行业,朱宇东和他的团队在进入之前首先去评估了自身在产品创新上的能力是否能够超过这个行业中的其它玩家。“我们看到我们想去做的那种常规使用的心血管医疗器械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在这上面进行产品创新是有可能的。”朱宇东认为,他们有机会改造传统的医疗器械行业,让医疗器械变得更方便、更便宜、更智能。

为此,悦享趋势科技搭建了一个由三类人才组成的典型的交叉学科团队:一类是丛半导体芯片行业出来的系统应用级的人才,负责电子传感器技术的研发;第二类是从微软、中科院、NEC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加盟的软件算法人才;第三类则是对医疗健康行业现状不是很满意的本行业从业者,他们认同这个行业应该被一群外来的人来带来创新和变革,美敦力,乐普医疗,春雨医生等是这些人的来源之处。“三群人凑到一块就开始做这样一件事情,整个初衷还是蛮感性的,没有算得那么明确,就是觉得我需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从腕表到速可贴?

悦享趋势科技做的第一款产品是能够测量血压的腕表,戴在手腕上就可以追踪记录血压的变化,而不用像传统血压计那样每次都必须借助袖带充气测量。做了几千套设备并在小范围用户中进行过测试之后,这款产品并没有被推向市场,因为作为一个消费端的产品,它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刚性,其对悦享趋势科技更大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们完成了种子用户数据的收集,这是进行下一款革命性产品研发的基础。

“这几千个用户带着我们的测试设备,每天跟你配合然后记录这些数据和定期提供第三方校对输入,他们也会说我知道我是高血压而且有的时候还特严重,但是,每天一头晕,我就知道服药就好。其实他们更关心的问题是他们的血管有没有硬化,或者血管硬化以后会不会爆裂。这就代表着C端群众的一个反馈,就是他们需要有一个设备可以马上告诉他血管的健康情况,让他可以提前知道去干预。”朱宇东说道。

在朱宇东和他的团队走访了解到的案例中,很多病人都是在爆发脑溢血或者心梗之后,才从医生的急救和诊断中知道自己的全身血管已经大部分堵塞了,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机会。用户希望能像量血压一样,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血管的通畅情况,提前进行干预。在他们的市场调研中,血管硬化检测在大三甲医院和体检中心的高端体检套餐里会有,在基层医院则难以提供这种服务,市场需求巨大却难以满足,这是一个需要满足的痛点。

去年10月一款名为速可贴?的动脉硬化分析仪开始立项启动。“(在做腕表的过程中,)我们底层技术的积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就是整个设备大部分的工作是把这个技术转换成一个可以落地的更具市场前景的B端产品,真正朝一个可以商业化的医疗器械去做设计。”

六个月开发之后,今年的四五月份这款像血压计一样大小的产品开始进行测试。通过分别贴在手腕和脚腕上的四个创可贴一样的传感器,借助平板电脑的操控,速可贴?能够在几分钟内捕获用户的连续动脉血管震动波形,并分析出动脉硬化的程度,准确性和传统同类仪器一致,而使用体验要比传统同类仪器的好很多。目前这一产品正在进行全球的医疗器械认证的流程。

“我们也拿着这个设备开始与目标市场进行交流,”朱宇东表示,交流的目的是了解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预估自己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会有多大的价值,来印证产品立项之初依据C端用户需求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从多个医院、医疗器械销售商的实地访谈来看,整个反馈是相当正面的。现在我们走访的医院都在问,什么时候可以把这个产品卖给他们?”

更便捷的基层监测解决方案

在朱宇东的介绍中,目前包括美国在内,进行血管硬化检测的设备都是大型设备,每台设备的价格在四,五十万人民币,还没有提供给社区医院和全科诊所的小型化,便携式设备,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小型化设备的市场空间会很大。

朱宇东希望能把这种技术和器械普及到像测量血压一样,“在小区支个摊就可以义诊,也可以提供付费的上门测量服务”。他告诉人民创投(ID:renminct),速可贴?的医院落地价格应该在10万以内,可以填补这个市场的空白点,这是令朱宇东对未来产品保持乐观的原因所在。他们甚至在考虑更为激进的商业模式:将设备出租给医院,通过耗材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覆盖整台设备的成本。

悦享趋势科技的整个创业过程是通过腕表这款产品打磨自身的核心技术,在技术打磨出来后,找到一个更具粘性、更有痛点的产品形态将技术部运用上去。最初的腕表项目的第二代产品-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已经被提上日程。这一次,可穿戴医疗设备不再是类似于Apple Watch的消费产品,而是被定义为一款服务于病人的医疗器械,对病人的血管硬化等核心心血管生理参数变化进行追踪和判断。

朱宇东希望第二代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够与运用于医院端的速可贴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速可贴在医院里可以完成血管硬化的诊断,但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都是典型的慢性病,是逐渐变化的。因此,诊断完之后,第二代可穿戴医疗设备会让用户在家庭中使用,通过这个设备追踪用户日常饮食、保健、服药情况对核心生理参数的影响和改变,然后将数据反馈给医生的设备,帮助服务某一片区的医生管理好自己的病人。”

“国家说慢性病要下沉到基层去管理,医生要能有工具去管。”朱宇东认为,社区医院或者全科诊所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设备的升级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街道旁边会开那种诊所,他们也是可以报销医保的,只要能治疗或者诊断这个病,就愿意长期专业贴身的服务患者,我们这样的公司或者更大的公司,就是要源源不断地开发出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让慢性病的防治尽量提前,而不是一发现就需要送到三甲医院去抢救。”

立足医院的开放科研平台

悦享趋势科技刚刚与山东省立医院西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动脉硬化筛查、听力设备、睡眠监测设备等方面进行合作。在速可贴?设备之外,悦享趋势科技还进一步把公司内部的软硬一体化研发平台开源,设计成了一个通用型的贴片式多生理参数采集和云端人工智能分析的科研平台,可以帮助医生将设备监测到病人疾病的各种病程状态的波形、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和标定注释。在朱宇东看来,这样早期的科研合作将具有很多临床经验的专业医生与具有产品、技术积累的创业团队结合在一起,可能会促成更多化学反应。

这次合作会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像速可贴?这样已经接近量产的产品,与医院的合作更多会在临床实验上面,为其上市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而与睡眠中心的合作则主要依托悦享趋势科技的科研平台进行,通过平台对病人的病程进行追踪,用平台抓取的数据和分析来辅助临床研究和科研论文的写作。

“医院需要我们这样的平台帮助他们把科研成体系化,然后推广到不同的科室,去激励新想法的产生。对我们而言,潜在的科研成果可能会是未来的一个新产品的原型。与医院的合作,还能增强我们产品的专业性、稳定性和质量。所以对双方来说是互相需要的。”朱宇东表示,未来发表的论文或者核心专利也会是两家共同享有。

在朱宇东的计划中,这个科研平台通过几次迭代后,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开放的平台,然后作为一个科研工具输出给国内外的其它医院。“我们不可能做所有的科研平台,至少在多生命生理参数追踪、记录、自动分析的这种平台上,可以看看有没有创新的机会。”

“我从电子行业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挑战在于你不只是在工程技术上把产品做出来,还会涉及到后续的一些附和医疗器械规范和注册证的申请,这其实也是这个行业的壁垒。再往下,(你会考虑)怎么能够像我们期待的一样快速的把产品铺到全国的各大小医院。这些都实现以后,你会看到医疗行业的红利,它可以卖很长时间,这是行业的特点。”朱宇东说。

“在创业公司里面,紧迫感特别强,我们一般只看3-6个月,大概能实现多大的成果,你会特别接受不了那种慢吞吞地浪费时间,会有一种慢性自杀的感觉。”压力大,却特别享受。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各种折磨和掉坑。例如第一款产品到了大规模测试之前,无线传感器的频谱不符合国家管理规定的万念俱灰的瞬间,让他到现在想都不敢想;也经历过公司发展资金链紧张,每天都做一遍预算的艰难时刻,朱宇东都依然认为自己所追求的是一项真正有情怀、激动人心的事业。

朱宇东认为,创业是一种修行,不是每天都开心,而是每天相对于昨天都是完全不同的一天,而不是为别人打工时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对他而言,创业是追求商业成功之外的一种更新鲜、更具挑战的成就感,“当有一个有兴趣做我们客户的人,看着速可贴?这个产品,对你说它代表着未来,我就特别满足。”

(责编:李威、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