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创业者,资本眼中的AI、新零售和共享经济是什么样子的?

黄盛

2017年10月26日13:09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如果问近两年创投圈什么领域是“风口”?新零售、共享经济和AI绝对算得上。近两年来,这三个领域出现了不少模式新颖、创意十足的创业项目,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那么,作为创业者的幕后推手,“风口浪尖”上的投资人怎么看待这三个行业的火爆?在投资机构眼中,这三个行业在“风口”中经历市场洗礼后又将走向何方?

对此,在10月25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新芽平台举办的2017V武林大会VENTURE50上,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达晨创投合伙人齐慎、德同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GGV纪源资本合伙人徐炳东就各自对新零售、共享经济和AI投资的思考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交流。

AI投资热,真的有泡沫吗?

牛奎光:AI项目的相关业务发展得快,估值上升得更快。总体来说,我觉得有点适当的泡沫,对于整个创业环境来讲是一个好事。人往往都是有一个倾向,高估短期的影响,低估长期的影响。现在AI处在短期高估的时候。

AI是一种革命性的东西,短期内能改变的事情很多,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不断探索AI的大规模应用。如今,比较成熟的AI运用是在人脸识别、语音等方面,在自动驾驶上也有很多投入。但在其他一些地方,AI处于一个发展的早期,还刚刚开始。

从投资角度讲,我觉得大家往往低估行情的溢价,会突然有好多公司冒出来。所以AI也是类似情况,要有一点耐心。

接下来,AI在一些垂直行业的应用会是一个挺好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创业企业有很多优势,人多、数据多、用的时候自由度还比较高,所以比较容易出现风口行业。

技术给创业公司提供了好的窗口期和一定的技术壁垒。具备有AI应用实力的人,会在AI垂直领域理解行业,用AI技术的窗口期,上大一个台阶,打磨竞争核心能力。如此,一些企业最终有一个持续的、比较好的结果。技术创新的企业一定是要在窗口期内,第一把自己发展起来,腰先粗起来,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人才团队的搭班子。

BAT本身有很大的数据壁垒,是AI最大的受益者。AI是一个技术,长期的壁垒不容易,可能有的企业能做到。所以说,创业企业还是要在垂直行业形成壁垒,这比较重要。

田立新:AI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想象无穷。AI在国内有顶级的科研院、科学院,在国外也是已经被证实的技术,德同资本投资了技术力量较强的inside公司,还关注视频图片类等民营AI项目。德同资本选择AI项目时的想法是要挑最好的技术,要在中国有市场,还有团队的执行力。

齐慎:AI的领域很广,数据、人脸识别、视觉计算、神经网络等,创业者能够在某一领域将AI和环境应用结合好,就非常不错。在达晨创投投资中,我们发现视觉、制造反应以及用于检测的AI公司不错。

一些行业应用大数据的公司,其实是和AI底层技术的结合。这代表了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很多的资本都会关注这个领域,泡沫肯定有,这第一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第二为创业者提供更多资金的支持。处于泡沫中间,投资的难点在于寻找真的有技术的公司。

徐炳东:GGV纪源资本是中美两地的项目同时看,美国AI发展走在中国之前,美国AI领域中最顶尖的创业者有三分之一是华人,这些人不仅容易沟通,还有可能回国创业。目前,讲AI概念太多,通用型的AI还需要一个行业。AI不只是技术范畴的事,AI+很多行业都在发展,我们认为AI在教育行业、在出行和自动驾驶的领域,已经处在风口上,而且应用层面是也得到大家认可。

 

新零售是否过热?

徐炳东:新零售是否过热不好判断,但新零售相对门槛低。因为零售场景线下太大,想象空间确实比较大。

线下的丰富场景,利用技术和渠道终端的概念,原来在不存在的领域也推出新零售,比如办公场景,中国便利店的网络远远没有成熟,不仅覆盖率还有集中度。另外,中国在很多领域超出了发达国家,在零售方面,日本曾经领先我们几十年,但从用户便利程度和行为变迁的程度来看,我们可能会反超他们。

创业公司永远在技术还没有成熟的时候,看到新型零售方向是正确的,便一拥而上。这一前提是现在的技术并不成熟,因为技术不成熟才为小公司创造了创业的空间。

零售是一个供应链,加上运营、资本等的综合能力,其实是非常难玩的东西,对创业的门槛特别高,对资本的要求特别高。

创业公司有机会的领域,一定是灰色的领域,要么技术上是灰色,包括政策上是灰色的。很多不管是政策上或者是技术上不可能的事,结果都出了大问题。

田立新:德同资本投资了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贩卖机。如果没有技术,你想改变一个东西是很难的,其他技术如果不是中国的,也很麻烦。我们投资的看似是传统无人贩卖机行业,但我们引进了技术,控制了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这就是所谓的新零售。

齐慎:新零售在中国市场上会有很多的需求。新零售便利店,不管无人还是有人,核心是要解决三点供应链成本是不是更低、商品品类是不是更好更全、用户的体验效果是不是更好,这三点做到了,新零售还是有机会的。

牛奎光:IDG投资了两家无人贩卖机公司。新零售现在是一个跑马圈地的过程,从性质上来讲,与直播的发展类似。中国很多零售商在诉求上,可能已经开始超越日本,现在一些新改变,对整个零售行业是一个改变的契机、催化剂或者是触角。但是新零售往下走,终究得回到卖货的本质,供应链、选品、运营很重要。

 

共享经济的模式,是不是好的?

牛奎光:从共享的角度来说,共享充电宝的基础是存在的,因为它确定在一个地方做了之后,可能每天会有三四次的使用,技术场景是存在的。但是从共享充电的本身,从切入点和壁垒来说,切入点是可以,壁垒性不强。再到后来,共享充电可能是一个能源网络,有很好的想象空间。同时这个行业也有不错的团队在做,有优质的资源在投资,现在企业其实是正在实践的过程中。

徐炳东:共享有很多路径,但哪个路径更快捷、哪个路径在逻辑上更顺畅?对此,早期投资人的想象力很重要。

共享经济一定是大趋势。在中国的共享经济,用户在体验上不是第一的,但是在成本上带来了极大降低,拥有了一个接近的体验,共享经济为什么在中国和全世界方兴未艾?因为这个行业的逻辑可能是对的。

齐慎:共享经济是一个趋势,人都有自己的诉求,哪些是大的需求、哪些是真实的需求需要弄清楚,其中共享出行可能是大的方向和趋势。但是共享经济是有地域的,不可能所有的行业产品都可以共享。共享对应的是私有,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共享。

田立新:我们看重共享的模式,投资了小电、共享雨伞、神州租车,这几个项目都有共同的特点——非常早期。我们的看法一是摸着石头过河,二是希望投资大额金钱的人有人跟着。共享经济模式的确是一个创新的模式,具体到各种形态,充电雨伞和充电宝、共享汽车等,都是我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不过,我们看到,很多的共享模式是不是真的共享,其实很难说清。共享经济模式是好的,但最终要看落实到哪个场景、哪个细分的行业。

(责编:黄盛、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