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价值为盾 成长做矛 A股“入摩”倒计时 外资千亿候门

2018年03月09日08: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A股“入摩”正式进入倒计时,2017年6月份,明晟公司宣布把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按照相关时间表,正式纳入的时间是今年6月1日,截至目前仅剩不到三个月时间,千亿元增量资金已在A股门外候场。

  通过对标的个股的梳理,不难发现,指数内价值股占到相当比例。不过,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全球市场中价值、成长界限的日益模糊,以往那种外资只买价值股的认识并不正确,外资可能不会被动地给价格已然不低的部分价值股“抬轿子”,更可能的是去主动发掘一些新的具有高成长属性的题材。不少机构也表示,随着A股正式“入摩”,未来将以价值股作为底仓,同时重点关注部分高成长类个股。

  进入2018年,A股与外围市场走势已越来越趋向一致。最明显的例子是二月初全球权益市场齐跌的背景下,A股也同时出现阶段性调整。而其后A股又在全球市场的反弹中走出了一波超跌反弹的行情。但值得注意的是,A股的反攻主力在此轮的反弹中已由此前的价值龙头“交棒”给了成长龙头。不难看出,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加快,A股的“审美”偏好也将不可避免地与国际市场趋同。

  入摩倒计时资金“摩拳擦掌”

  2018年3月1日,“MSCI中国A股指数”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不仅如此,MSCI还将发布新的“中国A股指数”,追踪的个股将限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当前,距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2018年6月1日)的时间还剩下不到三个月,千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已在A股门外候场,新资金增配A股料将成为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入摩”后,A股市场将迎来1000亿左右规模的增量资金,而这还仅是根据跟踪MSCI指数的被动资金为口径测算的结果。据路透数据,目前全球以MSCI指数为标的的资产规模超过10.5万亿美元,前100的全球顶级资管人中有97位是MSCI服务的客户。如果把主动型基金纳入其中考量,外资入市的规模会更大。根据MSCI规划的进度,中国A股市场最终将全部被纳入到新兴市场指数,中长期来看将带来约2万亿人民币左右的增量资金。

  分析人士表示,A股被纳入MSCI将从三个方面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将吸引国际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提供新的上涨动能。二是A股市场被推上国际投资舞台,被更广泛的国际成熟投资者审视,市场环境将加速升级以适应国际化的投资标准和惯例,A股市场将更加透明规范。三是境外长期资金的进入,将促进A股市场形成成熟投资理念、成熟投资者群体和优化市场生态。这种长期投资行为将在A股市场形成“鲶鱼效应”。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导向,将激发投资标的(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和长远经营,如此良性循环,股市优胜劣汰机制将逐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也能逐步实现,最终形成健康、持续、长久的市场生态。

  未来其他指数提供商也有可能效仿明晟,从而在接下来几年使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人民币计价股票,分析人士强调。从其他新兴市场的经验来看,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股票市场被纳入MSCI之后,共同特点是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同时成交换手率显著降低,股市波动性企稳。对于国内市场而言,A股全面纳入MSCI指数,虽然短期影响有限,但是中长期利好凸显,主要作用于提升A股的国际地位,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并加强投资者信心。

  关注价值不忘成长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境内外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金边际贡献主力军,价值蓝筹成为重配品种。在以上两大结构变化驱动下,2017年A股投资生态与理念转向价值蓝筹的趋势未变。

  不过,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在MSCI指数中价值股显然占到相当比例,但随着全球市场中价值、成长界限的日益模糊,以往那种外资只买价值股的认识并不正确,外资可能不会被动地给价格已然不低的部分价值股“抬轿子”,更可能的是去主动发掘一些新的具有高成长属性的题材。不少机构也表示,随着A股正式“入摩”,未来将以价值股作为底仓,同时重点关注部分高成长个股。

  事实上,MSCI中国指数(科技股权重较高)近年来跑赢沪深300指数(金融股权重较高),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如此转变的国家。以韩国股市的经验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股市十年十倍股(tenbager)的爆发具有3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在转型迹象开始出现时,由于资本市场建设尚未完善、投资机会相对不足等因素,tenbager的爆发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工业和传统材料等传统领域;在经济改革以后,tenbager具有集中式的爆发,这在各个行业均有体现;而经济体已完成转型换挡,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时,健康医疗和互联网科技等新兴行业涌现出较多的tenbager,同时消费品、工业等传统行业也持续了平稳的发展。韩国在转型换挡期的经济特征与背景与中国比较相似,在当前中国经济换挡的背景下,关注韩国在转型期间的投资机会对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知情人士透露,在6月份正式纳入MSCI前,海外相关基金可能会提前配置,而当前北向资金的动向是跟踪海外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股纳入MSCI日期的日益临近,外资借道沪股通、深股通北上吸筹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的加仓偏好来看,成长股已逐渐受到外资重视,多只中小创个股近期登上深股通成交活跃股榜单。从近3个月的趋势来看,海康威视始终是北向资金最为关注的标的,此外,大族激光今年以来21次登上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近3个月合计实现净买入16.90亿元;三花智控6次登上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近3个月合计实现净买入11.58亿元;上述3只个股股价今年以来全部录得上涨。

  “审美”和走势内外渐同

  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将与国际市场的全方位接轨。最明显的就是在走势上越发一致,而背后的逻辑则是“审美”偏好的趋同。

  以韩国KOSPI指数为例,20世纪80年代,韩国KOSPI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仅为12.1%。上个世纪90年代相关性提升到15.0%,在“入摩”后进入本世纪二者相关性进一步上升至60%以上。正是由于外资在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下全球配置资产,而当外资在本国占比提升至一定程度时,外资的进出必然使得本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相关性上升。分析人士表示,从趋势来看,随着“入摩”正式进入倒计时,A股也将不可避免经历这一过程。

  上月初,在全球权益市场齐跌的背景下,A股同样也出现了幅度不小的回调。其后在全球市场的反弹中A股同样走出了一段超跌反弹的行情。不过,在此轮的反弹中,A股的反攻主力却已由此前的上证50变成了创业板。上周在两市调整压力的背景下,创业板周涨幅达到了6.18%,而同期上证指数却出现了1.05%的跌幅,中小创走出了一轮独立行情。这其中,市场看多做多成长股的热情可谓是“功不可没”。

  自全球市场高位回落以来,价值股的反弹力度均不及成长股。以道琼斯和纳斯达克为例,自道琼斯指数今年1月26日盘中创下26616.71点的历史高位回调至2月9日盘中低点时的23360.29点的阶段低点,区间跌幅超过8%;纳斯达克的区间跌幅也超过了7%。不过在随后的2周时间(10个交易日),纳斯达克出现了9.51%的涨幅,盘中高点距前高已不足百点。

  在3月8日的隔夜美股市场,受利空消息影响,道琼斯指数低开后一蹶不振,但纳斯达克却呈现出了低开高走,不仅尽收失地甚至实现“翻红”;价值股的弱势与成长股的强势间的对比明显。截至3月8日,年初以来尽管出现震荡,但相较于道琼斯指数的0.33%和标普500指数的1.99%的涨幅,同时期纳斯达克指数涨幅仍达到了7.15%,可见成长股的表现要大幅优于价值股。

  此前高盛就曾在研究中表示,去年在美国及全球范围内,成长股的表现要远好于价值的表现,这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是分不开的。高盛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2月,美国的CAI(现行经济活动指标)数据就已从之前高峰的4.0%下跌到3.4%,而在此期间,罗素1000成长股表现要远好于价值股表现。而对于未来,高盛预测全球的GDP增长到2020年左右都会保持3.9%的温和增长,这无疑为成长股的超额表现创造了机会。

  事实上,去年以来,成长股迅速席卷全球权益市场,具有代表性的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股票组合的表现在去年全球主要资产的表现中拔得头筹。投资者对成长类公司表现出的青睐,正是以“FAANG”为代表的成长股大涨的主要原因。

  从增长率角度,相关研究显示,韩国股市中的十年十倍股(tenbager)股价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年化收益率,互联网科技股的平均增长率最高,达4146825.1%,与互联网行业高增长、高收益、易出现高泡沫的特点相符。常用消费品股和能源股紧随其后,年化收益率均值都达到400%以上。具有较好投资机会的健康医疗行业和材料行业年化收益率中等,超过200%。而工业股、通信服务股和公共事业股的年化收益率均相对较低,与这些行业投资周期长、增长缓慢的特征相符。

  据统计,2017年,全球市值TOP10企业中,有7家为科技公司,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阿里、腾讯等。截至2017年底,科技股在美股总市值占比23.3%。2017年前三季度,美股科技板块净利润贡献占比达25%。美股中FAAMG(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市值比重也已从2009年的不足2%提升至了2017年的8.5%。

  随着A股纳入MSCI日程的临近,特别是成长类公司重回A股进程的提速,未来A股市场的“审美”偏好也将进一步与海外市场趋同,向成长股靠拢。

(责编:陈键、赖悦)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