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又一家无人货架宣布倒闭 哪些教训值得反思?

卓泳

2018年11月21日08:52  来源:证券时报网

“盛极而衰”,用这个词来形容如今的无人货架再恰当不过了。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10月30日深圳小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公司债权人须在12月20日前向小闪科技相关管理人员申报债权。这是今年以来有公开报道的第五家出事的无人货架创业企业。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无人货架在2017年曾经受到资本的疯狂追捧,简直就是“红得发紫”。甚至创下了超50个玩家入局、吸金超30亿的资本神话。但为何仅在一年间,无人货架就从春天走向了冬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人货架的挫败有哪些教训值得反思?

无人货架相继倒闭

公开资料显示,小闪科技成立于2016年7月,前身是同城快送平台“闪发车”,曾获得赛马资本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小闪科技主要业务包括“小闪+无人零食铺”、“小闪即刻”及原有快送服务,其中,“小闪+无人零食铺”即是办公室无人货架。据了解,小闪科技的CEO林孝毅曾在阿里支付宝任职,在货运版滴滴难以为继后,他决定将公司转型为无人货架。

据小闪科技当时的披露,项目从2017年7月18日上线之后,已在深圳布局近500个零售货架。去年11月初,小闪科技宣布获得2000万元投资,新一轮总额数千万元的融资亦接近完成,但投资方并未披露。然而,如今小闪科技却走下了神坛。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至今,“无人货架”似乎不再被热衷提及。“我们不是单纯的做无人货架的”、“我们今年不看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了。”在提到“无人货架”时,有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这样回复记者。记者走访一些写字楼和电影院也发现,无人货架几乎无人问津,这跟一年前的一片火热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

2017年开始,无人货架乘着新零售的东风迅速走红,资本的疯狂涌入使得无人货架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统计,截至2017年底,数十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

进入2008年后,无人货架开始陷入一波倒闭潮中。先是今年年初成都的无人货架企业 “GOGO小超”被曝停运,猩便利、果小美、七只考拉等头部玩家也多次传出大规模裁员、融资失败、离城撤店的负面消息。从今年6月开始,已再无无人货架的融资消息传出,最后一次融资定格在6月份的猩便利成功站队阿里,获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其他老股东悉数跟投。

资本裹挟下的繁荣一时

无人货架彼时的火爆有其客观原因,线上流量成本不断提高是无人货架乃至所谓的“新零售”受到投资机构和创业者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无人货架的模式当初被看好更多还是出于自身的优势。记者梳理总结了无人货架火爆的几个原因:

首先,无人货架铺设成本低。在无人货架刚兴起的时候,点位铺设大多是免费,即使收费也只是1000元左右,这为无人货架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而这类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恰恰也是市场规模的大小。

其次,无人货架确实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无人货架主要的使用场景是写字楼、办公区,这些地方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对于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的白领来说,对零食和饮料有着天然的需求,无人货架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获取零食的渠道。这是无人货架能够在短时间爆发的关键。

第三,无人货架线下流量想象空间大。对于资本来说,线下流量的转化可能性是其最大的期盼。如果无人货架能很好的吸收流量,那广告商、促销等就会很快找上门,无人货架除了日常的现金流以外,还能拥有一笔不错的广告收益,这应该就是资本最看重的。

尽管无人货架看起来有诸多个足以支撑该模式成立的原因,但真正让其火爆起来的幕后推手还是资本。去年一年时间里,像IDG资本、真格基金、经纬创投、GGV纪源资本、云启资本、英诺天使、元璟资本、蓝湖资本、贵阳创投等资方纷纷下注,甚至蓝驰创投从见面到最后投资果小美,只花了一周半时间;同时也不乏猩便利、小e微店等项目单笔融资就已过亿。

运营和供应链缺席是致命一击

从过去不少案例可以总结出,有些公司和有些行业是被资本“撑死的”,无人货架也不例外。在资本的追捧下急速膨胀,不少企业只顾着扩张市场规模,忽略了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可是,逐利的资本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数据,只有单纯的网点数是不够的。在盲目的扩张中,不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远远超出了实际能力,最终只能导致行业加速衰落。这也是行业由盛转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倘若抛开资本因素,无人货架模式本身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弊端。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付一夫指出,首先,无人货架有不可控的高货损率。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基于无人货架的消费可以说全凭自觉。据公开信息显示,无人货架的货损率普遍在1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60%,参与恶意逃单和“窃取”的不仅有消费者,还包括配送员。过低的犯错与违法成本,让无人货架无时无刻不在同人性对抗。

此外,无人货架的消费体验并不好。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无人货架受特定空间容量的限制,可拓展的SKU有限,商品质量也难有保障,再加上商品更新不够及时,无法在同一时间点上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商品选择,仅仅局限在吃喝等小件商品上。而在“无人”的状态下,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太多的优质体验。

再者,无人货架最终考验的是运营和供应链。表面上看起来门槛很低,但要把这两者运营起来却是个难题。无人货架在这方面的问题在于,一来,仓储网络跟不上飞速的扩张;二来,仓库之外仍要面对其他高成本。其中一个成本就是点位费,据了解,自从无人货架火爆以后,点位费从500元涨到了5000元。第三方机构Trustdata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无人货架总点位数量在30万左右,未来点位竞争将逐步从非公共场所向公共场所拓展,大型企业的优质点位增多,覆盖50人以下的货架点位占比较去年(70%)已明显减少到约25%。这意味着点位的铺设正越来越以效率为考量前提。在付一夫看来,无人货架的衰落,最重要的问题便出在这里。

(责编:黄玲丽、张晨)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