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时效or服务 “双11”物流只能二选一吗

2019年11月14日08:13  来源:北京商报

  

       经历了“双11”交易数字增长后,物流战线“血拼”依旧。在快递企业标榜“双11”自己配送时效时,投递服务质量却在打折。11月13日,有消费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双11”期间收到包裹均“被迫”存入了快递柜中,米、面、食用油等重物也“被签收”。行业专家对此表示,在物流配送高峰期,时效与服务两项标准难以同时保证。今年“双11”期间因前置仓等影响,物流时效提升明显,依然面临一线配送人员流动性大、网点快件积压、末端配送方式等多重问题。

  12分钟,苏宁物流首单完成配送;13分钟,德邦快递完成“双11”大件首单派送;21分07秒,中通云仓完成第一单签收;17分57秒,小米物流完成西安首单派送;而菜鸟第一亿个包裹发出仅用8小时,相比2018年“双11”同期缩短了59分钟。

  企业刷新着配送速度,消费者却在抱怨着服务的质量。家住北京通州的吴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快递员在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她在“双11”期间购买的商品被留在了快递柜中。吴女士购买的商品多为米面粮油等重物,“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不便提取重物,商品在快递柜中存放超时后,还会收取费用”。

  无独有偶,另一位家住朝阳区的于先生也表示,自己“双11”期间购买的商品均无法上门配送,甚至需要到小区门口取货,就连平时上门送货的京东也电话通知需要去小区门口取货。他还表示,今年“双11”的配送速度是很快,除了11日白天自行取货之外,甚至在12日凌晨1点还收到了京东的货物。不过于先生认为,送货不上门和凌晨在没有电话通知的情况下直接敲门送货是快递服务质量下降的表现。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态度,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截至发稿前,有28%的受访者遇到了未经本人同意,快递员将包裹放入快递柜的情况。同时,71%的消费者认为不配送上门不合理,78%的消费者无法接受取件时另付寄存费用。与“送货上门”的高需求相比,消费者对包裹配送时效更宽容,76%的消费者对“双11”高峰期的快递延迟送达表示理解。

  在快递专家赵小敏看来,今年消费者被迫遇到了时效与服务“二选一”的情况。现阶段,在物流高峰期间,要完全实现时效与服务都高标准还较为困难,今年“双11”很多快递公司将“签收率”作为重要指标。上述“粗暴”的投递方式,保障了物流高峰时期的物流时效,却影响了末端服务。现阶段,快递企业很难做到送货上门与配送时效兼备。

  的确,如今随着技术升级和前置仓布局,物流时效有了明显的提升。2013年,送达1亿个包裹需要9天,2018年只用了2.6天。

  速度的提升并不能以服务的削弱为代价。赵小敏认为,快递运转效率提升,会将更多的时效压力转嫁给末端。末端配送持续承压,导致包裹不能送货上门。赵小敏认为,时效与服务质量“二选一”的情况将好转。企业除了在前置仓、路由体系、网络整合下功夫之余,还需要从网点政策、网点资金、人才培养、技术、车辆、激励机制等多方面下功夫。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快递企业、配送员服务质量不稳定,除缺乏行业标准、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外,随着末端设备应用,改变了传统服务的流程,消费者还需逐渐适应。个别类型的快递不上门现象其实也是一种服务个性化的选择,并不是每位消费者都希望包裹直送到门。短期内,送货上门仍然是快递企业服务体验竞争的关键,“懒人快递”会逐渐被消费者摒弃。

(责编:李美莹(实习生)、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