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一座新矿:小镇青年网购酝酿大机会

李 正 郭冀川

2019年12月12日09:22  来源:证券日报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龄介于18岁-35岁之间,生活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人数众多、有时间、有存款、敢花钱。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小镇青年。如今,小镇青年的投资理财观、消费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爱上买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也爱上了快捷、方便的网购。今日,本报通过扫描一群小镇青年,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群体拥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本报见习记者 李 正 郭冀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网购产业链也在高速发展后达到趋于成熟的地步。同时,随着城市群辐射面的不断扩张,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潮流快速向三四线城市传导和辐射。在三四线城市中,作为现今主要消费群体的青年一代(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他们的消费模式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的消费观优势怎样的?

在“双12”到来之际,《证券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对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人群进行了采访。

大宗商品分析师国先生:

喜欢网购智能化电器

家住山东省淄博市的国先生是一名大宗商品分析师。作为一名标准的90后,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网购消费的频次较高。

“我喜欢从网上商城买电器,更偏向智能化电器。”国先生说,今年“双12”,自己考虑买一个空气净化器,预算几千元左右。之所以想买个价格较高的,是因为更换滤芯太麻烦。

据国先生介绍,自己基本算是“月光族”,很少关注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在谈及日常花销的分配时,国先生表示,自己很少购买护肤品和衣装类商品,而外出就餐的频次和开销比较大。总体来看,自己主要的花费都用在了饮食、家电等方面。

对于家电产业下沉问题,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实体店不可能完全被线上取代,尤其是大型家电商品,很多商家的网络售后服务无法与线下售后服务相比,因此流失掉很多网购客户,家电消费目前还是以线下为主。

“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方面,京东和苏宁已经有很多布局,而且这些门店注重体验感和美感,不仅要让人感受到产品的性能,还增设了体验和互动环节,把门店从单纯的销售功能向多种功能转变,让线上、线下的资源一体化,把线上的流量向线下引流。”梁振鹏分析道。

民宿老板周小军:

不买生鲜买日杂

家住贵州省大方县的民宿老板周小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作为恒大扶贫帮扶的村民,除了有村里大棚种菜的收入外,自己还利用家里空余的屋子做起了民宿生意。

“相比村里的商店,网上商品丰富多样,除了一些大件商品外,各种日常用品和消费品都是通过网购获得。”周先生表示,因为家里有人在村里开商店做生意,目睹了网购的兴起对实体店的冲击,因此小店现在卖的都是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小店店主也是通过网购进货。

由于民宿客户很多是老年人,除了自己网购商品外,自己也会帮助他们网购商品。虽然是大山里的小县城,这里也有中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公司,但由于有时商品寄送时间较长,因此不会买生鲜等食品,还是以日常用品为主。

高中毕业的郭玉北:

收入不高,网购不多

家住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的郭玉北先生今年25岁,高中毕业后就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生活较为平淡。据他介绍,虽然收入不高,但日常开销也较小,最多的花销就是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但自己十分节制,大部分工资会交给父母保管。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攒钱,准备办婚礼。对于一些结婚用品,父母经常需要我通过网购进行采买。”郭先生称,自己对网购和“双11”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平时消费水平不高,网购也不多,购买的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因为价格比周边实体超市还要便宜一些,遇到优惠力度大的时候,也会囤一部分商品。

美容店个体户沈琪:

对品牌很挑剔

美容店个体户沈琪是一名家住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的90后。沈琪在高中毕业后学了两年美发,随后在北京从事近四年的美容美发工作;在积攒了足够经验后,回到老家自己开起了理发店。

经过不断努力,沈琪如今已成为几个美容品牌的地区代理商,把自己的美发店升级成了美容店。除了在店里工作以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到周边实体店推销美容护肤品。

“我对网购的需求比较强烈。一方面,由于见过大城市的消费环境,知道出门在外必须有一身得体的行头;另一方面,做我们这行的,不体面点,人家也不容易信任你。” 沈琪称,自己平时也爱打扮,但对品牌比较挑剔,一些杂牌的产品不会买,所以很少去一些信不过的网上商城,而更青睐能够保真同时送货很快的购物平台。

对于“双11”和“双12”的购物品类,沈女士表示基本就是囤货自用品和店里需要的日常用品。因为平常工作很忙,基本以网购为主。

汽车厂维修工褚晨:

不买太贵的电子产品

家住河北省武安市的褚晨今年32岁,是一位汽车厂维修工。

据褚晨介绍,身边很多人都选择了到北京等大城市打工,自己也曾在北京打拼多年,但由于学历和能力等问题,就算工作出色,也只能作为一名维修工人,因此选择了回到家乡,与朋友合开了一个汽车维修厂,既当老板也当工人。

“收入在当地算是中等水平,虽不像大城市的人那样体面,但是工作生活压力也低。”褚晨说。

作为一个曾经尝试过北漂的人,褚晨感觉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三线城市与大城市并没有太大差异,比如在“双11”的时候,自己主要会购买一些日常消费品和食品,毕竟在小城市有一部分商品不太容易买到。但不会选择网购手机或家电等比较贵重的商品,因为在居住地附近就有大型商场和超市,对于比较昂贵的电子产品,还是更信赖自己的亲自体验。

同时,褚晨表示,近几年感觉消费变化最快的,是居住地附近的新兴零售小店,比如京东小店和苏宁小店等,这些小店的商品与普通商家的区别很大,装修摆放也更合理,自己更愿意去这样的小店购买商品,甚至通过小店的推荐,选择在网上进行订购诸如牛排、进口水果等商品尝尝鲜,“这样购买的商品质量和品质也更有保障。”

对于网购消费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快速辐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城市群的发展历程看,城市之间存在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演变为彼此联系、不平衡发展,再到紧密关联、一体化发展的规律。

“大城市疏解城市压力,会让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周边城市扩散,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现在城市的生活,与周边二三线城市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肖金成分析道。

(责编:王震、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