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科创板元年,券商各奔忙盈亏自知

蒋金丽

2019年12月30日11:02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这一年很值得,亲身经历并见证了资本市场的许多重要时刻。考虑到有科创板‘甘霖’的加成,今年券商投行的整体表现应该是挺不错的,同行业所有公司状况普遍都比去年好,当然大环境改善也密不可分。”某头部券商投行部资深保荐代表人陈珂(化名)说。

从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2019年7月22日开市仅用了259天,科创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演一场无与伦比的“速度与激情”。至今运行5个多月,科创板“火力全开”,以惊人的成长及进化速度,迅速掀开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场大变局。站在2019年岁尾,陈珂向记者分析回顾了券商投行在“科创板元年”的重要转折和感受。

1

变局酝酿:

加班加点赶进度

2019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周,在不少人收拾行囊准备返乡之际,监管部门依然在加班加点。墙上的时钟指针发出规律的嘀嗒声响,陈珂守在屏幕前,静待着一件重大事项的宣布。

1月3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随后,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若干配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

“千呼万唤始出来。”看到几份监管文件相继出炉,陈珂松了口气,但随即意识到,这仅仅是科创年度精彩剧目的帷幕拉开。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2019年共有34家券商参与科创板公司上市承销保荐工作。从收入来看,34家券商年内获得的科创板承销保荐收入合计47.06亿元。

科创板的设立及注册制试点,无疑直接增加券商投行承销保荐业务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券商早已开始筹划,陈珂所在的公司亦不例外。

他回忆道:“根据科创板,我们的计划是做一些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把人员按照科创板的行业属性向专业化方面去分类。同时梳理了申报项目,但多数还是从之前的储备里面直接转过来的,后续打算逐渐按照科创板的标准挖掘。另外,还将直投公司、分析、合规部门引入内部评估。”

其他保荐机构也提早开启科创板模式。海通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提出以来,公司加强科创板和注册制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加紧落实和推进前期储备的创新项目。在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领域储备了多家龙头企业,并在人才队伍、技术支持、内控建设等各方面,为科创板的推出做好准备。

“前期的科创板设立的整个过程,应该说是超预期、高效率、高质量。证监会和上交所推动的速度,是前所未见的。我在资本圈十几年,第一次看到这种效率和速度。其实这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对于资本市场的任何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

2

申报开闸:不敢有丝毫懈怠

科创板以超预期的速度推进,券商们也很拼,投行人员加班加点赶申报材料。回忆起初期申报项目时的紧张感,陈珂坦言,依然记忆犹新。

“我们手上有半现成的科创板项目,公司具体是从事专用设备制造领域生产的,符合科创板的行业要求和定位。我们当时想报得早一些,基本上是希望赶上申报的头班车,但第一批涉及到申报材料格式及形势不明朗的问题,所以需要前期进行大量摸索。那段时间,赶着抢先申报的项目组,大部分压力都很大,心情比较焦虑,加班也很多。”陈珂回忆道。

在申报系统正式开通之前,跟投细则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多数保荐机构选择了“审慎”申报。

“3月18日就开始申报,时间根本来不及。初期缺乏经验参照,我们没那么快就把项目报上去,采取的是观望态度。”另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质控部负责人张峰(化名)告诉记者。

“公司在3月初召开了科创板的专项会议,主要是讨论申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顺着时间线向后延展,探讨提交申报材料之后,公司各部门资源如何协同推进项目的一些问题。”张峰进一步表示,“我们探索了许多构想,也感受到了科创板倒逼投行全方位转型的紧迫感。”

“交易所对首批企业的把关一定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早有这样的预期,而且考虑到所有的申报材料在网上都是公开透明地呈现在公众面前,甚至一字一句会被拿着放大镜来看,所以在申报企业的时候,我们‘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张峰借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履新时的感受,来形容保荐机构人士当时的心情。

炒过股的人都有体会,在模拟盘炒和拿出真金白银去市场实操,选股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科创板“保荐+跟投”机制一出,意味着要自掏腰包去股海博杀,券商们“神经”立马紧绷起来。

分析人士认为,券商参与跟投,将影响科创板潜在上市企业标的选择标准,进而倒逼投行项目整体质量提高。与此同时,跟投制度考验券商投行部门整合证券公司内部多方资源的能力,对券商内部良性、高效的协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严格监管:头部券商领罚单

首批科创板申报企业齐整亮相,预期“靴子”落地。在梦想照进现实之前,还需“过关斩将”。

“在上交所官网,科创板企业的受理名单不断更新,平均下来每批家数也比较多,节奏挺快的。”张峰回忆说,初期出于审慎考虑,其所在券商只申报了一家企业,后来才陆续递交其他项目的申请。

“看到别的机构加码申报,会有一些犹豫,但还是打算从更加稳健的角度来参与。”张峰表示。

实际上,科创板申报赛道鸣枪开跑以来,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在科创板企业申报数量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我们投行项目把关比较严格,许多质量、科技成色不太达标的企业,可能就不往上申报,在内部环节就被排除掉了,因此总体申报数量上并不占优。”陈珂表示。

事必躬亲式的审查,严格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压实券商的职责。科创板推进提速,不少券商投行却未跟上步伐,暗流涌动下频频“掉链子”,显现出行业亟需去除浮躁,以及真正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紧迫性。

“如何更好地深度结合已发布的相关规定并做充分的披露,将会是以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应该重视的问题,这可能是企业能否在科创板快速通关的关键。”一位参与科创板项目的律师告诉记者。

在严监管下,当科创板首批保荐人违规被罚的公告发布后,舆论一片哗然。作为“投行贵族”、“行业龙头”,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相继领到罚单,着实让市场大跌眼镜。

保荐人违规受罚,券商投行意识亟待转变。“胆子太大了,我知道后也是刷新了三观。”张峰很诧异,擅自篡改已披露的财务数据或交易所的问询问题,已严重违反执业准则,此类情况较为少见。“严格把关的雷霆感,符合被各方寄予厚望的科创板推进基调”。

在陈珂看来,“证券公司投行项目内控采取多轮审核的方式,保荐项目一般会受到公司质控部门、内核、项目组等多个环节审查。层层把关之下还会出问题,个中缘由存在着各种可能性,比如流程环节漏洞,或是个人主观意愿,很难说得清楚。”

受访分析人士认为,头部券商接连“掉链子”,背后暴露的主要问题还是中介机构的执业能力、风控水平以及责任心存在问题。两家头部券商先后收监管罚单,作为反面教材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对规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具有警示作用。

历尽重重考验,科创板前进的脚步仍无比坚定。经过9个月的紧张筹备,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于7月22日集体上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高光时刻”。

科创板勾勒的美好愿景,令资本市场各方满怀期待:“科创板一定会成功。”“科创板正式开市,注册制实质性落地,预示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取得崭新的、较大的成果。”“为开启的崭新篇章心驰神往,为科创板服务国家战略的光明未来满怀信心和期待。”

4

行至岁末:

有浮盈也有浮亏

“应该说到开市之前,我们神经始终紧绷着,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忧心忡忡。待到首批企业上市,看着屏幕上的股价数字正式波动起来,那一瞬间反而淡然了许多。交易所的审查尺度及方向有了大致的把握,申请材料的格式及问询回复有了经验的积累,不仅科创板进入了常态化,我们保荐机构也跟着走出了常态化的参与步伐。”陈珂说。

科创板开市以来,券商们初尝收入“狂欢”的乐果。截至12月25日,科创板已发行上市68家公司。从保荐券商的跟投情况来看,数据显示,参与跟投的27家券商跟投浮盈合计达25.95亿元,相比12月中上旬增长明显,排名前三位的中金、中信、国泰君安三家券商跟投浮盈超四成,前五名券商的合计占比更是近六成,头部化明显。

“抛开跟投潜在的浮亏风险,投行赚钱还是比较可观的。科创板企业申报很积极,增发额也还可以,加上审核效率很高,160天就完成整个过程,相较传统核准制下一到三年的周期准备,性价比很高。”陈珂告诉记者,申报科创板的企业,有不少原先是奔着创业板、中小板或者港股市场去的,现在转投了科创板,整体规模都不是特别大,所以不光是大投行,中小投行也迎来了难得的机会。

目前来看,申报科创板项目的保荐机构较为分散,行业整体参与度并不低。截至12月27日,有科创板项目申报的保荐机构家数累计已达44家,几乎占到了行业一半的比例。

而从目前已经上市及还在排队中的情况而言,科创板企业选择保荐机构的集中度较为显著,头部券商较受青睐。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科创板实行注册制,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专业性较强。早期起步的大券商,做了大量的探究及摸索工作,逐渐熟悉和了解整个注册制IPO的流程,获得较多经验积累的同时,亦会斩获更多保荐企业的机会。同时,早期参与发行上市的企业,为了保证IPO的成功,更趋向于寻找经验丰富的大券商来参与保荐工作,这样便会形成“马太效应”,即IPO领域知名度越高的券商,参与科创板保荐的机会也越多。

付立春表示,投行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券商需要下足功夫,一是及时转变意识,回归本源,朝向专业承销保荐的方向发力;二是加紧补课,将合规、风控等前后台综合体系全面升级;三是打造综合大投行,增强投资、投研实力,并协同形成合力。

与此同时,热情点燃了短暂的疯狂,新股首日大涨后股价波幅收敛。在科创板开市首日,首批25家上市公司股价涨幅均值为140%,换手率达到近80%,几乎首日就完成一轮换手。截至10月底,首批25只股票较发行价上涨约90%,股价也逐渐趋于理性。

科创板市场化的过程为投资人提供了观察的视角,市场最终会回归理性,但需要有更长的时间、更包容的心态。11月6日,科创板首只破发个股出现,昊海生科低开报88.53元/股,跌破发行价89.23元/股。

“出现首只破发股的时候,说明市场是在走向一种成熟。首批的20多家企业,市场关注度非常高,参与热情也会非常高。这种激情会充分快速地集中体现出来,之后会慢慢地从交易量、换手率、涨幅等方面皆有所下行,这个趋势是可以预见的。”张峰认为。

截至12月25日收盘,有5只科创板股票跌破首发价。保荐券商中,英大证券、国金证券、瑞银证券3家券商跟投科创板股票暂时呈浮亏状态,三家合计浮亏达805.44万元。

“对于2020年还是比较期待的,又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启,证券法的修订、创业板注册制推进等,科创板也会更加茁壮地成长。”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不经意间扫了一眼工作底稿,陈珂笑言道。

(责编:王震、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