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谁能成为中国的SpaceX?

康殷

2020年06月02日08: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康殷

  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龙飞船发射成功,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美国首次有航天员从美国本土进入太空,也是史上首次商业载人航天发射。

  与官方机构效率和组织形式不同,作为私人商业公司的SpaceX,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上,极大降低了火箭发射和载人航天成本。回望SpaceX的发展,既有美国在航天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也有资金和产业链的强大支持。

  美国1969年把人类送上月球,1981年发射航天飞机,积累下数万家参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及人才储备。这些深厚的航天技术基础,让SpaceX创立之初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此外,美国拥有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多个发射场数十个发射阵地,为商业机构租用发射场提供便利条件。

  SpaceX从成立至今,除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资助外,绝大部分依靠私人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航天事业风险非常高,SpaceX的火箭飞船屡次爆炸失败即是实证。而美国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活跃的风投资本,为SpaceX提供了可能的融资环境。

  与2002年成立的SpaceX相比,国内的商业火箭公司大都成立于2015年、2016年。从2015年开始,中国诞生了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科工火箭、长征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以及以微纳星空、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160家,涉及到A股公司超过15家。其中,星际荣耀的双曲线1号已成功入轨发射,蓝箭航天的天鹊发动机(80t推力)已成功完成100%推力100秒试车。但相比SpaceX取得的成就,国内的商业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商业航天近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但毕竟起步较晚,仍处于急起直追的阶段。国内商业航天公司中,目前只有蓝箭航天、零壹空间在自建工厂,其他公司对零部件生产供应商环节的议价能力相对一般。

  国内航天产业链上游材料供应商多为国有科研机构下属公司或军工国企,对民营航天公司的支持度和开放度存在不足。一旦商业火箭进入量产阶段,能否稳定获得供应商供货,零部件品质和成本能否可控,将成为各家商业航天公司的关注重点。

  此外,“火箭热”形势下,国内民营火箭泡沫化初现,类似早年的“造车新势力”涌现后一地鸡毛的情况,也需要市场持续警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做出正式解释,“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围。这一方面说明商业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说明国家对太空开发及“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的重视。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将对火箭、卫星制造即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为国内商业航天公司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

  SpaceX采用的技术方案都相当成熟,最大突破是降成本,这正是民营商业公司相比国企的优势所在。随着国内商业航天公司的涌现和发展,在国有航天事业体外后,商业航天公司将是中国争夺全球商业发射市场的有生力量。

(责编:张宏莉(实习生)、王震)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